3月24-27日, 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職業教育技術分會、中國教育會計學會高等職業院校分會主辦,高等教育出版社和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承辦的2018年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工作研討會在長沙成功舉辦。來自全國460多所高職院校的1820余位代表參加會議。
教育部職成司高職發展處處長林宇、財務司地方財務處處長王俊,民政部人事司人才科技標準化處處長賈維周,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應若平、職教成教處處長余偉良,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職業教育技術分會會長周建松,中國教育會計學會高等職業院校分會會長趙麗生,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院長孫善學,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職事業部主任徐剛,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李斌出席會議。
會議指出,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簡稱資源庫)堅持邊建邊用、以用促建、重在應用,目前已立項建設了88個專業教學資源庫、10個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資源庫子庫;建成各類多媒體資源195萬余條,資源總量達到32.3TB;注冊學員158萬余人,資源庫累計訪問量超過2.5億人次。資源庫建設在支撐區域產業發展和促進職業教育均衡發展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一方面,專業覆蓋面不斷擴大,有效支撐了區域產業發展。截至目前,資源庫覆蓋了高職專業目錄19個大類和51個二級類。其中,28個資源庫與“中國制造2025”確定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農機裝備等10個戰略重點直接相關。另一方面,院校參與度高,促進了職業教育進一步均衡發展。1000多所院校(含高職示范(骨干)院校185所)、3094家行業企業參與了資源庫建設。中西部職業院校的學生注冊用戶數占總注冊用戶數的42%,彰顯了優質職業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
會議認為,資源庫建設是我國職業教育的一種首創,是職業教育對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貢獻;在推動優質資源共建共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進程、深化專業教學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發揮了持久獨特的作用,成為推動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標志性工程,也成為高職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靚麗名片。
會議強調,資源庫建設要反映新教學改革成果,提供的標準化課程代表專業領域全國高水平;要兼顧典型示范和個性需要,教師可以依托顆;Y源自建課程、因材施教,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學習資源;要共同建設維護應用,絕不是職業院校單打獨斗,也不是項目負責人孤軍奮戰,更不是申報時強拉硬湊,應用時推卸責任,資源庫終應該體現在共建共用上;要以服務學生和課堂教學為主,這是“能學、輔教”的功能定位所決定的;要以學校的信息化為基礎,學校信息化建設一定要跟上時代步伐,助力資源庫的建設和應用;要逐級建設、選優支持,通過項目引領,推動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職業院校深化教學改革,建立國家、省、學校三級資源庫建設機制;要有生命力和全流程管理,應用越多資源越豐富,要基于用戶行為進行分析不斷提升資源供給和服務質量。
會議明確,資源庫建設要做好“三個轉變”,即資源服務與平臺關系的轉變,應該以提供優質資源服務為目標完善平臺功能,而不是被平臺現有功能束縛了資源和服務的質量;要從提供資源向提供服務轉變,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根據用戶需求不斷升級建設和改進的內容;要從數字統計向大數據分析轉變,深入分析用戶行為,發現問題、探索規律,為資源建設和應用服務提供指引。
會議要求,資源庫建設要加強財政資金績效管理,優化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加強對資源庫建設和應用的監測,用好監測報告,促進質量提升;深化應用驅動的基本導向,堅持使用便捷、應用有效、共建共享,遵循“一體化設計、結構化課程、顆;Y源”的建構邏輯,以資源庫應用推動信息化校園建設、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優化運行平臺功能,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和學習方式。
會議分享了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和北京經濟管理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的資源建設與應用經驗。會議還為校企合作搭建平臺,安排了有關資源庫建設與應用的交流研討以及答疑互動等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