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單招生找工作順利嗎?”高三學生家長林冉忍不住在河南省某高職院校的單招群詢問。一位大一學生回復她:對于某些專業,企業來學校招聘時會優先考慮“統招生”,有的企業會提出“不要單招生”。這并不是空穴來風,在該學院就業網站的一條招聘信息中,就明確寫著只要“高考統考生”。針對這種情況,結合當前就業形勢,河北技校網有話說!
企業招聘只招“統招生”不要“單招生”,這與近年社會存在的“只招985和211”的就業歧視如出一轍。這個赤裸裸的“就業歧視”對于“高職單招生”來說,肯定令人寒心的。在這個講究公正,公平的社會里,這種現象完全不應該存在的。當然,這也與當前社會中存在的職業教育畸形心態和教育觀氛圍有很大的關系。很明顯,高等職業教育要想發展,要讓它成為青年們成才的又不臺,政府有關部門必須高度關注、重視如何消除國人對高等職業教育或職業院校及其學生“看低”的心態。多加強對高等職業教育正面形象的宣傳,引導全社會正確認識高等職業教育對于人力資源素能提升和社會智力基礎的奠定作用,扭轉企業在招聘中只看文憑不重實際能力的錯誤心態,還優秀的高職生一個就業的機會和平臺,讓他們與“統招生”同樣沐浴著和煦的陽光,愉快走上理想的工作單位。
當然,這種令人寒心的歧視也隱含著怪味的警示:從一般情況看來,“單招生”與“統招生”相比,有先天的不足,即高中畢業時文化成績差,往往是在成為“統招生”無望的情況下,才被迫成“單招生”。如今的現實是“統招生”年年滿員,可“單招生”卻存在嚴重的生源危機。在此種大語境下,作為一個“單招生”想與“統招生”一樣享有平等的待遇,不受“就業歧視”,確實是“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那么,如何改變這種殘酷的現狀,消除寒心的“就業歧視”?重要的應當做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遵守校紀校規,聽從老師的教育,笨鳥先飛,要比“統招生”付出更多的努力來學好本領,當你真正擁有能力里,那么,企業就會向你伸出熱情的雙手。曾記得,僅僅擁有中職文憑的浙江鎮海石化建安工程有限公司焊工班長范麗鋒2000年畢業后進入公司,他把焊接理論與改進工藝結合起來,獨立或參與完成了10多項新材料、新結構的焊接工藝應用開發,先后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農民工、浙江省首席技師等榮譽;而只有高職文憑的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教師張志坤在2015年8月于巴西舉行的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中,一舉奪得數控銑項目金牌,為此,他破格被聘為母校的教師;……有道是 “英雄不問出處”, “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的古訓。企業迫切需一大批高級技工、高素質勞動者。只要我們職中生努力學好技術,培養能力,增強素質,扎扎實實在崗位上干出一番事業,那么,國人就自然對你刮目相看了。
后,要想消除“就業歧視”,需要社會多方面的努力,更期待在全社會早日形成“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共識,讓“單招生”這棵“野百合”也有燦爛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