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節點。屆時,我國職業教育將取得長足發展,為勞動者素質和技能提升提供有力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努力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這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的新定位、新要求,也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重要論述的重要內容。職業教育任重而道遠,必須從更長遠的國家戰略高度做出科學謀劃并切實落實,努力實現職業教育的強國夢。
職業教育實現現代化,成為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支撐。職業教育服務人的全面發展和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能力顯著提升,在國家人力資本提升中發揮關鍵作用。能夠使每一個有接受職業教育愿望的學習者享受到優質的職業教育,實現體面就業、人生出彩、幸福生活的目標。
職業教育質量全面提高,職業教育與其他教育協調發展,教學基礎設施達到世界先進水準,院校布局和專業結構科學合理,受教育者學習途徑多樣便捷,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健全完善,專業、課程、教材與國際標準接軌,學生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實的技術技能和良好的綜合素養,適應畢業后工作和生活的各種需要。
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更加開放,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及其他類型教育的聯系更加密切,內部要素組合更加靈活、高效,區域合作辦學、院校聯合辦學和第三方承擔職業教育評價普遍推進。
運行機制順暢有效,職業教育供給驅動發展模式轉變為需求驅動發展模式,職業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行政管理組織效能提升,相關部門工作形成合力,職業院校多方參與的治理結構完善,現代職業院校制度全面施行。
服務能力明顯增強,職業教育規模和結構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求,內容和模式滿足社會成員多樣化學習需要,院校與政府、行業、企業聯動的技術技能積累與創新體系全面建成,技術技能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重大結構性矛盾基本解決,對新型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人的成長成才的貢獻顯著增強。
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中外職業教育交流合作的領域和方式不斷拓展,職業院校和受教育者面向國際舞臺的話語權大幅提高,成為助推國家對外開放戰略實施的重要力量,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辦學經驗和發展模式受到世界廣泛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