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老師如何解讀表演藝考?表演專業藝考多分為初試和復試兩個環節,考題以聲樂、朗誦、舞蹈、小品為主,且多由考生自主選題,隨意性較強。那么,考試考什么?是不是迫切地想要知道呢?河北技校網帶大家去看看名校老師怎么說!
河北技校網帶你來看看名校老師分析這明處四大題目
朗誦——考察普通話水平。
朗誦一般是考生自己選擇表演內容。參加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面試的考生小吳透露,許多考生都會選擇現代詩作為自己朗誦的項目,甚至連自我介紹也不忘與朗誦接軌:“作自我介紹的時候,有人不用說的,用喊的!
專業分析: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導演表演系副教授、表演教研室主任李立宏表示,朗誦是希望聽到學生的自然聲音,包括普通話水平和語音情況,但重要的還是對作品的理解。李立宏說:“我個人覺得,90后考生選擇反映現實的散文、詩歌、小故事等比較合適,便于他們表達對于人、自然以及生活的認識!
聲樂——唱法不拘重表現。
聲樂其實就是唱歌,可以是通俗、美聲、民族或者其他唱法,沒有硬性要求。小吳透露,她見到的大多數考生都會選擇美聲和民歌。對于考生來說,表情僵硬、跑調是常見情況。小吳說,如果跑調,有的老師會直接打斷,有的老師則會笑,還有的老師聽幾句后會打斷,不做評價。來自貴州的駱同學說:“有男生唱《曲苑雜壇》的主題曲,引得大家狂笑不止。”
專業分析:李立宏指出,聲樂與朗誦不同,聲樂更傾向于考查學生對音樂旋律和節奏的把握。另據某表演培訓機構負責人透露,在聲樂環節中,老師并不會依照考生的聲樂水平打分,他們更多的是看考生在聲樂考試中的表現力,包括表情或肢體等方面的表現力。
形體——“藝多不壓身”好。
形體可采用舞蹈、武術等方式展示,同樣由考生自選表演內容。小吳稱,北舞附中的考生舞蹈水平比較強,但對于大部分普高生,舞蹈是硬傷,也正因為這樣,出糗的人屢見不鮮,“很多人在跳舞過程中摔倒、忘記動作或者跟不上節奏”。
專業分析:據了解,形體考試側重于觀察考生是否掌握了一些關于身體運用的基本技能。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教研室主任王勁松說:“有的考生小時候學過舞蹈,還有的學過雜技、魔術等,總之,好是‘藝多不壓身’!钡@并不意味著無培訓基礎的考生就沒有機會,他補充道:“有的孩子是一張白紙,但他在表現的過程中能用真誠打動考官,那也是考官所贊賞的。
參加了本次招考的明星考官黃磊(北京電影學院老師)也說:“我們不是培養舞蹈演員,所以不會按照挑舞蹈演員的路數來選擇考生。考生重要的是表演出一種真實的感受,并且去感染別人!
小品——集體表演需“搶戲”。
表演專業的復試,通常是演集體小品?忌譃閿到M,以抽簽方式決定每一組的題目,題目定下來后,考官都會給考生一定的時間在考場外互相溝通如何表演。小品題目有給定一個情景的,比如“公交車站”;也有較為抽象的題目,比如“秘密”。
考生小潘稱自己和另外幾名同學抽到的題目是“公交車站”,經過15分鐘激烈的討論,他們定下了表演方案——小潘和一名男生分別飾演孕婦和她的丈夫,其他同學也有各自的角色。“我的‘丈夫’是一個小警察,買不起車,只能坐公交車去產檢,他有一句臺詞說‘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我就反諷了他一句:‘你還真看出來自己是牛糞啊!碧岬疆敃r的情景,小潘忍不住笑了,她對自己的表現還算滿意。
小潘表示,由于小品時間有限,所以許多同學急于突出自己的角色,集體搶戲、加戲,導致“場面混亂”。另一位駱同學則透露,當他們辛辛苦苦地演完之后,一個女生突然下跪,來了一出夸張的“賣身葬父”,“我想這個是很加分的”。
專業分析:李立宏坦言,多人小品對于第一次見面的考生們而言,考察的內容不僅僅局限于表演本身,還要考察考生的適應能力、交流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表現欲望的強弱。他表示,作品完成好壞并非全部,考官更希望在這個過程中看到考生對于人、事、物的理解。
本文轉載于考藝考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