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恰逢我國第一所國立大學成立120年,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回望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一年來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同樣波瀾壯闊。從習近平總書記“5·2講話”到全國教育大會,從推進“雙一流”建設到實行部省合建,從新時代本科教育改革到布局自主創新、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號角從未像今天這樣急促。
關鍵詞1:“5·2講話”
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這也是黨的十九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專門、系統地就高等教育發表重要講話。
“5·2講話”強調了四個“重大論斷”: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各級各類學校的共同使命;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2:全國教育大會
2018年9月10日,適逢第34個教師節,全國教育大會在北京順利召開,為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這次大會,習近平總書記把教育提到了“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高度,用“九個堅持”全面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改革發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會議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高等教育要始終把正確解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切實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等“六個方面”下功夫。
關鍵詞3:思政課大練兵
今年4月,一場思政課教師全員大練兵熱潮在陜西高校緊鑼密鼓展開。各高校紛紛成立活動領導小組,思政課教師互相聽課、跨專業跨學院聽課,開展“備內容、備學生、備教法”的教學研討、集體備課活動和全員展示觀摩。
2018年高校課程思政教育改革試點工作不斷推進,在探索高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體系建設方面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涌現出一批典型教師、典型課程和典型案例。
關鍵詞4:推進“雙一流”
2018年,河南省投入“雙一流”建設專項資金7.7億元,把“雙一流”建設列為省委、省政府十大民生實事,逐月督促進展情況。
政策制度“保駕護航”。2018年,各地紛紛謀篇布局,爭先為“雙一流”建設提供建設方案。4月,上海發布了《關于本市統籌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意見》;5月,教育部與湖北省簽訂共建“雙一流”建設高校協議……
關鍵詞5:以本為本
2018年1月,武漢大學一門由6名院士、4名教授共同講授的本科基礎課引起廣泛而持續的關注。這門不點名、不簽到的導論課被稱為“奢侈的基礎課”。
改革與探索走向了全國,走向了戰略規劃。這一年,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在四川召開,全面部署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全國本科高校在校生、畢業生中,本科生與研究生比例是8∶1,大學為社會提供的畢業生中87%是本科生。“以本為本”彰顯了大學之道的時代內涵。
“新時代高教40條”的提出,“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的實施,一套“8個一”的“組合拳”掀起了學界關注大學教學的教學學術運動。
關鍵詞6:布局自主創新
2018年,科技部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的數據顯示,我國科學論文引用數首次從全球第四位躍升至第二位,發布數量則已常年位居第二。龐大數字的背后逐漸浮現起一個嶄新的問題:如何實現從科研大國向科研強國的跨越式發展?關鍵在于牢固樹立自主創新的發展理念。
這一年,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關鍵領域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五年計劃、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等系列重大戰略部署,覆蓋到科學研究的方方面面,從扎實的基礎到新銳的前沿,未來世界科技強國的藍圖已清晰可見。
關鍵詞7:部省合建
2018年2月,教育部召開支持和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座談會,強調在尚無教育部直屬高校的省份,按“一省一校”原則,重點支持14所高校進行部省合建。
先實起來,學科建設緊密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當地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河北大學就“燕趙文化學科群”和“生命科學與綠色發展學科群”對接河北省主導特色產業,人才培養對標地方產業發展。
關鍵詞8: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
2018年1月底,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出臺的第一個專門面向教師隊伍建設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將教師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
2018年9月,實施20年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迎來升級版。值得關注的是,《“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管理辦法》將建立退出機制,進一步強化師德師風和學術道德規范要求,多維度督促長江學者履職盡責,發揮聰明才智,激蕩教師隊伍“一池春水”。
關鍵詞9:新工科
2018年兩會期間,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指出:“我們正在推行新工科,這個口號現在已經叫響了,下一步怎么推進,要把一些難點問題解決好。教材建設、教師素質、體系融合、基地建設,把這些問題解決好,中國工科教育前景很廣闊。我們要努力提高工科教育的質量,打造好培養‘大國工匠’的搖籃。”
此后不久,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本次公布的新工科項目共包括兩類,其中新工科綜合改革類項目共有202個,新工科專業改革類項目共有410個。
關鍵詞10:高校精準扶貧
2018年是中國開展扶貧減貧工作的40周年。40年來,中國一直是世界減貧事業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
得益于特有的各方資源,我國高校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已然成為助力扶貧脫貧社會力量中的重要一支,為貧困地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教育部第三屆直屬高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十大典型項目的評選,至今已開展3屆。項目遴選至第3年,高校扶貧依托自身學科優勢、專業背景、區域資源的特色愈發清晰,因地制宜制定扶貧方案,不僅授人以魚,而且授人以漁,從“輸血式扶貧”轉身為“造血式扶貧”。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