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國家發展的需要,也是教育發展戰略目標之一,但“發展”的前提是保證“質量”,達到“質量”與“規模”的協調與匹配。
雖然中職校有著高于95%的就業率,但因其低端就業,所從事的工作技術含量不高,中職畢業生與農民工從事的工作基本相同,高就業率并沒有給中職教育帶來高吸引力。大多數中職校是低分學生的聚集地,甚至有部分中職校成為百姓不認可、社會信不過的學校。
在很多地方,為了應對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宏觀政策,不考慮中職校的師資力量與辦學條件,不顧初中畢業生及家長意愿,一刀切地對初三畢業年級劃分讀高中與讀中職校接近一比一的普職比。隨著國家按學生人數劃撥教育經費政策的出臺,每所中職校招生人數無上限,不僅讓很多學校陷入招生難的困境,甚至出現部分中職校為獲得國家劃撥的教育經費,出現招生人數的虛高。隨著初中生源的減少,部分中職校面臨無米之炊的困境。
由于國家對就讀中職的學生實行學費減免,不僅在社會上造成“免費教育不值錢”的認識,也讓相當一部分就讀中職的學生,由于沒有付出學習成本而不珍惜學習機會。部分學生沒有學習的意識,曠課、打架斗毆現象時有發生,流生率較高,進一步降低了社會對中職教育的認可度。
盲目擴大規模,讓中職校入學沒有門檻,各校都在招生上卯足了勁,甚至有的學生遭遇“被入學”,買賣生源已成為中職招生的明規則。由于招生沒有門檻,招來的學生基礎太差,沒有基本的學習能力,“教學質量”這一學校生存與發展的“關鍵詞”,在中職校只是一個“虛詞”。
與其這樣只關注招生人數,盲目擴大規模,無法辦出特色,莫不如縮減中職校數量,合理進行專業設置,科學制定招生規模,切實改善教育質量。
地方政府應對各校的教學資源、師資情況、教學質量、辦學特色、社會影響等做出正確評估,根據評估的結果,合理確定各校的招生規模,讓各校在條件許可的范圍內,處理好規模與質量的關系。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有計劃地擴大規模。堅決杜絕不顧質量,盲目擴大規模的現象。職業學校不是企業,不一定要做大;職業學校也不是軍隊,不一定要做強。其發展思路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要以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對教育事業負責的態度,將職業教育辦到一定高度。
一所學校對生源質量沒有要求,入學沒有門檻,是很難辦好的,也很難得到社會的尊重。中職校在招生時應劃定入學分數線,讓學生懷著求學的目的,懷著對學校的敬畏心理入讀中職校,這是提升中職教育不能忽視的一個環節。
質量與規模,孰輕孰重?孰先孰后?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規模”與“質量”匹配,是中職教育理性發展、質量提升的必經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