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全面深入地貫徹《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點》文件精神,順利達成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和專業建設的目標,各高職院校領導和管理者必須深刻理解并準確把握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的緣起和內涵,并以此為指導,制定出既契合本校辦學實際又有利于特色高水平院校及專業建設的路向選擇。
一、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的緣起
1.適應社會經濟轉型發展的需要。第一,優化人才供給結構需要發展特色高水平高職教育。第二,新型城鎮化需要發展特色高水平的高職教育。第三,推動“中國制造2025”戰略目標的實現,需要特色高水平的職業教育作支撐。
2.高職教育歷史發展的必然。以改革開放為起點,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總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以1985年中共中央頒布實施的《關于改革教育體制的決定》為標志,我國正式進入教育體制改革的啟動期,高職教育由此進入由計劃培養向市場化培養變革的探索階段。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開啟了我國高職教育規模擴張的新階段。2006年,教育部、財政部印發了《關于實施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國家層面對職業教育辦學水平和質量高度重視,開啟了我國高職教育從外延式擴張到內涵式發展的新階段。建設中國特色高水平職業院校,其本質是對高職教育內涵式發展訴求的回應。
3.國家示范高職院校建設規劃的接續。經過十余年的重點高職院校建設,我國高職教育領域的改革與發展明顯加快,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總體培養質量顯著提升,但仍遺留了不少問題,為此,教育部頒布了《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點》?梢,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是國家高職院校建設長期規劃的自然接續。
二、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的內涵
1.“當地離不開”是基礎。重點要實現“兩個適應”:第一,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科學設置專業。高職院校應當緊跟當地經濟發展趨勢與產業結構調整步伐,適度超前規劃專業布局,并根據區域經濟發展實踐的變化動態調整專業建設方向。第二,適應產教融合需求,推進校企合作。高職院校要擴大校企合作范圍,挖掘校企合作深度,形成院校與行業企業共謀發展、共建共贏的辦學格局。
2.“業內廣泛認同”是要求。關鍵要實現兩個“高水平”:第一,人才培養高水平。高職院校能否為行業輸送高水平的人才,決定了業內是否認同高職院校的辦學實力。第二,技術研發高水平。高職院校應當積極發揮本校的技術優勢,優化資源配置,集中力量加大行業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技術研發,為行業發展提供創新動能和先進技術支撐。
3.“國際可交流”是目標。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不僅要取得與國際性職業教育機構在共同市場上進行競爭的資格,更要在廣闊的國際教育市場上樹立品牌、打出優勢,成為國際一流的高等職業教育機構。
4.辦學有特色是核心。一是辦學理念有特色。高職院校應當在充分尊重高職教育規律、遵循“以人為本”辦學思想的基礎上,結合本校的辦學實際、教學條件、生源特征來樹立差異化的辦學理念。二是院校治理有特色。高職院校應當在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立足本校實際,形成適合本校校情和辦學理念的特色治理模式。三是專業建設有特色。高職院校要加強本校強勢專業建設,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特色專業以及特色專業群;要緊跟行業發展前沿,及時開發設置新興專業,構建特色化的專業格局。
三、新時期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的路向選擇
1.以融合發展為主線,創新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的體制機制。第一,要調整優化高職院校治理體系,提升院校治理能力。第二,要構建教育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積極開展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第三,要進一步增強辦學機制的靈活性,積極創建特色學院。
2.以產教融合為載體,創設服務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的高端產教融合平臺。第一,高職院校應當與區域產業、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優質企業建立良好合作伙伴關系,探索有利于院校與企業發展的人才聯合培養機制。第二,高職院校應當加強與當地教育主管部門、行業組織、社會性職業教育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搭建多元主體共建、共享、共治的產教融合服務平臺。第三,高職院校應當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學校與企業之間信息、資源、人才的合理流動機制,提高各類資源要素的配置效率,打造一體化基地。
3.以專業發展為引領,構建特色高水平院校和特色高水平專業建設的聯動機制。第一,高職院校要加強對區域產業經濟發展的研判,主動適應產業格局的調整與發展方式的轉變,增強專業建設的針對性和適切性。第二,高職院校要創新專業建設的工作方式方法,構建起主次分明、結構有序、緊密聯系、優勢互補的專業組織生態,實現專業間流程化和單元化的共享融合。第三,高職院校要強化本校優勢、強勢專業的引領作用,集中資源和力量重點提升優勢、強勢專業集群的整體實力,不斷夯實優勢、強勢專業的發展基礎,并發揮出其示范輻射作用。
4.以內涵發展為依托,推動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的優質資源擴容升級。第一,高職院校應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互聯網+高職教育”體系,推動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優質在線教育資源的擴容。第二,高職院校要探索與國際優質職業教育機構聯合辦學的路徑和模式,引進國際性優質高職教育資源,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教育品牌。與此同時,高職院校要拓展并加強本校優勢專業與國際一流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交流與合作,主動參與、承接區域性或國際性的建設工程、科研項目。
5.以師資建設為保障,打造高水平高質量的教師人才隊伍。高職院校應當充分調動并利用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幫助教師群體提升專業能力,構建起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