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民“關切題”,中國教育如何作答?在剛剛召開的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以“落實”二字為今年的教育發展路徑定調。陳寶生說,要針對短板和薄弱環節、突出“卡脖子”問題,攻堅克難,對教育改革再認識、再設計、再深化、再沖鋒。
“打硬仗”“打持久戰”的2019年,將給百姓帶來哪些真實的教育改變?結合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點,本報梳理了2019教育十大舉措、行動,并邀請權威專家解讀分析
多元協同聯動 推動職業教育發展
實施國家職業教育改革
解什么:行業企業參與的內生動力不足,省級人民政府統籌力度有待進一步增強,“雙師型”教師總體不足。
怎么解:保持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大體相當。啟動1+X(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證書制度試點。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一批高水平職業教育實訓基地,開展產教融合建設試點。總結現代學徒制試點經驗,全面推廣現代學徒制。
為推動職業教育進一步發展,未來可考慮建立多元協同聯動機制——中央與地方上下協同聯動、相關部門橫向協同聯動、政行企校多位協同聯動機制。目前,國家層面已建立國務院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各省及地市也要相應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同時,部門之間的協調很重要,比如1+X證書制度試點,就需處理好技能等級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的關系,技能等級證書和學歷證書的關系。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既是老問題又是新文章,這包括法規和政策的完善與配套、校企合作平臺的供需對接、專業和課程標準的適銷對路以及技術成果的創新和轉化等問題,均需有步驟地解決。而現代學徒制在已經開展了三批試點的基礎上,下一步將會全面推廣和鋪開。
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職業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應在質量品牌和特色上下功夫,與新時代產業轉型升級、服務鄉村振興等緊密對接,為地方經濟服務,培養更多高素質復合創新型技能人才。
(作者:邢暉,系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