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兩會正在召開,在這個人民的意志被集中體現的會議里,眾多民生問題將會被一一提出。而在會議結束的時候,我們將會被明確發展跟改革的方向。在社會發展進程中,推動社會發展的新力量是青年、是少年,在這次會議里,教育跟就業的議題注定會引起更多的關注。經過一天多的會議,關于教育跟就業方面的問題也被頻頻提及,相關的方針政策也一一制定,那么話不多說,我們馬上聚焦兩會,一起來看社會將發生哪些大事。
(一)教育方面
提到教育,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一個比較理想化的概念,它要求確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要求為每一個人提供相對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和條件;要求教育成功機會和教育效果的相對均等,即每個學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達到一個基本的標準,包括學生的學業成績上的實質性公平及教育質量公平、目標層面上的平等。
寒門學子的辛酸跟掙扎我們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育公平的發展有一定的相對性,不能抱有一口氣吃個胖子的想法。想要改善教育不公平的現狀,必須要立足當下,著眼于國家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貫徹國家的每一個政策。在會議上,針對教育公平的問題,總共提出了以下幾點政策:
☀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加快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抓緊解決城鎮學校“大班額”問題,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發展“互聯網+教育”,促進優質資源共享。
☀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供給,無論是公辦還是民辦幼兒園,只要符合安全標準、收費合理、家長放心,政府都要支持。
☀推進高中階段教育普及,辦好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繼續教育。
☀持續抓好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落實。
☀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繼續保持在4%以上,中央財政教育支出安排超過1萬億元。我們要切實把寶貴的資金用好,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托起明天的希望。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副秘書長丁向陽在小組討論發言中表達了對職業教育問題的看法,以及由此引申出的對就業的影響。丁向陽表示:“教育需要深化改革,過去重視普通教育,很少關注職業教育,大家都談‘大國工匠’,我們缺技術型人才、缺少工匠。”
高職教育的問題亟待解決
在國家政策的正確指引下,我國的高職教育的發展被進一步推動,無論是院校的數量還是培養學生的數量都得到了增長,勢頭喜人。但是在高興之余,我們不應忽視高職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招生人數有限、教育經費不足、辦學質量有高有低······在學生信息處理方面還沿用著過去的處理方式,為招生工作造成了不必要的壓力。關于前者,兩會提出了解決方法:
☀改革完善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辦法,鼓勵更多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報考,今年大規模擴招100萬人。
☀中央財政大幅增加對高職院校的投入,地方財政也要加強支持。
☀擴大高職院校獎助學金覆蓋面、提高補助標準,加快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
☀改革高職院校辦學體制,提高辦學質量。
至于后者,則可以通過借助招生輔助工具來解決。具體內容不一一贅述,大家可以掃描二維碼進行了解。
(招生管理系統,院校信息管理的好選擇)
中職教育還需要繼續發展
很多人可能不是太理解“中職教育”,相比較而言比較理解高職教育,同高職教育不同,中職教育從培養學生的角度出發,致力于培養“技術精湛”的學生。中職教育的問題更加的“簡單粗暴”一些,一方面是傳統的觀念對中職教育的束縛,在大眾的普遍認知還是以學歷為尊的,另一方面,院校數量有限、教學資源不足也是制約中職教育發展的重要原因。對于存在明顯問題的中職教育,這次兩會也提出了解決方法:
☀設立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學金。
☀支持企業和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
☀我們要以現代職業教育的大改革大發展,加快培養國家發展急需的各類技術技能人才,讓更多青年憑借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讓三百六十行人才薈萃、繁星璀璨。
(二)就業方面
就業難,這簡單的三個字之中蘊含的意義何其沉重!不僅是退役軍人跟農民工,連剛剛走出校門的高校畢業生也面臨著這道坎兒。與前者不同的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困難更加的復雜:有知識,但是缺乏實踐經驗跟技術,“什么都可以”造成了“什么都不行”;有選擇,但是對社會不夠了解,對自身的能力判斷力不足,應付不了枯燥的基層工作。
這樣的問題從側面反映出了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的必要性,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比起一味地去幫扶,不如讓這些群體得到良好的職業教育培訓。無論是技術培訓還是二次學習,唯有發展現代化職業教育可以解決。兩會關于解決就業方面的政策有:
☀扎實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加強對城鎮各類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幫扶。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既有利于緩解當前就業壓力,也是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戰略之舉。
會議僅僅進行了一天多的時間,改變已經初見端倪。相信在兩會閉幕之際,將會有更多的問題得到解決。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