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就該辦成培養技能人才的職業培訓所,社會需要什么人才,就培養什么人才。
“湖北潛江有一個小龍蝦學院,專門培養小龍蝦技能人才。如今,首批學生即將畢業,130名學生沒畢業就被預定一空。”
面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幾點展望,全國人大代表、潛江市市長龔定榮想到了他所在的潛江市里的網紅“小龍蝦學院”。
對于高職開辦小龍蝦學院,開設小龍蝦專業,我國社會輿論是存在爭議的。不少人甚至以調侃的語氣,嘲諷這是大學辦學的“墮落”。因為除了小龍蝦學院,同一時期還出現了馬鈴薯學院、葡萄酒學院、熱干面研究院等,好事者把這些學院歸為“奇葩學院”。
職業教育就應該以社會需求為導向
這其實并非辦學的笑話,而是笑話辦學的人根本不知道何為職業教育,是把所有的學校都視為普通院校對待。
職業教育就是面向社會需求,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高職院校辦小龍蝦學院,培養小龍蝦專業人才,就是以就業為導向辦學,培養某一行業發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我國職業教育要獲得更大的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認可,就必須堅持這種辦學導向。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于今年達到50%,高等教育由此將進入普及化時代。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高等院校是要有明確的辦學定位的。其中,根據社會發展情況,大約有5%到10%的高等學校,應該堅持精英教育辦學定位,進行通識教育,以能力為導向培養人才,重視學生的基本能力培養。
這類學校不輕易地根據社會需求的變化而調整專業。即便某一專業的就業前景不好,如一些基礎學科領域的專業,但從國家和社會長遠發展角度,學校就應該堅持舉辦。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美國芝加哥大學校長哈金斯就大力推行精英教育,他譴責人們把大學看作社會“服務站”,并諷刺“大學也必須幫助農民照顧他們的奶牛”。簡單來說,就是大學不能成為職業培訓所。
但這是針對實行精英教育的大學而言的,更多的高等院校應開展的是職業教育,也就是辦成培養技能人才的職業培訓所,社會需要什么人才,就培養什么人才。
我國的地方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都應該堅持這種辦學定位。遺憾的是,很多地方本科院校都想辦學術型大學,不安于職業教育定位,而高職院校也沒有形成自己有特色的職業教育體系。
職業教育并不比普通教育“低一等”
引起輿論關注的潛江小龍蝦學院,嚴格意義上講,只是有一個用于對外宣傳的名義上的小龍蝦學院,在學院的建制中并無小龍蝦學院。學院建制是江漢藝術職業學校的飲食文化學院。另外,也無小龍蝦專業,而是將市場營銷、烹飪工藝與營養、餐飲管理三個專業的專業方向,設置為小龍蝦方向。
這表明,雖然學校辦學者已經意識到要進行職業教育轉型,認為根據當地小龍蝦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培養小龍蝦專業人才大有作為,但還是受到傳統的辦學模式限制。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既有利于緩解當前就業壓力,也是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戰略之舉,并明確今年高職院校擴招100萬。”而在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提出,我國職業教育要“下一盤大棋”,將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辦學模式由參照普通教育向類型教育轉變。
這些都意味著,我國職業教育將開啟新一輪的供給側改革。改革的重心是讓職業教育回歸職業教育,將職業教育作為一個教育類型,堅持就業導向,打造特色專業,培養高技能的職業技術人才。
這對于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意義重大,因為如果職業教育繼續參照普通教育辦學,強調學歷導向,那么,將始終使職業教育比普通教育“低一等”,而且也無法辦出特色,滿足各產業、行業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