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就是對職業敬畏、對工作執著、對產品負責,極度注重細節,不斷追求完美和極致。將工匠精神融入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才能做出打動人心的產品。”勝利鋼管股份有限公司鉗工熊兆軍不久前剛剛收獲了他的第五項專利“螺旋焊管開卷機鏟刀防護裝置”,作為山東省淄博職業學院143名首批聘任的產業教授代表,近日他又登上學院大講堂,與學生們分享了工匠精神的內涵。
2018年下半年,淄博職院啟動“雙百”進校園三年行動計劃。按照這一行動計劃,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至2021年,該校每學年將從校外企事業單位選聘優秀企業家、工匠大師各100名,授予學院產業教授、名譽教授、客座教授等稱號,以此建立校企合作新平臺,助推校城融合發展。
“學院聘請百名企業家進校園,目的是將企業文化、職業精神傳遞給學生們;聘請百名工匠大師進校園,是為了讓學生們及時了解前沿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解決教學和實踐脫節的問題,為區域發展培育接地氣的能工巧匠。”據淄博職院黨委書記張愛民介紹,為保障行動計劃落實,學院專門建立了“企業家、工匠大師資源庫”“校企協同創新中心”“工匠大師工作室”,通過組織企業家、工匠大師為師生講授應用性、實踐性課程,傳授企業文化和工藝技能,參與專業建設、師資團隊建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指導學生就業創業,實現教學與崗位需求“零銜接”,助推學院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順利開展。
此次與熊兆軍一起走上學院大講堂的產業教授還有利星行(淄博)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內訓師袁斌。袁斌說,校企合作符合企業培養人才的內在需求,有利于企業實施人才戰略。通過企業家和工匠大師進校園活動,企業更直接地參與到人才培養之中,可以有效降低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風險,企業獲得了實惠與利益,用人單位、學校、學生實現了“三方共贏”。
淄博職院實施的“雙百”進校園三年行動計劃,精準對接了企業的管理核心、技術核心,讓原本停留在“招用工”層面的淺層次合作,向核心人員交流、核心技術共建共享等深層次合作邁進。企業家、工匠大師進校園以及企業接收教師進廠鍛煉,讓教師們及時了解了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各類難題,他們與企業家、工匠大師共建技術研究中心、組織協同創新中心和研發團隊等,共同開展相關研究工作,形成創新型、實用型成果,助推校城融合發展。
與此同時,企業家、工匠大師走進校園,把他們豐富的專業知識、實踐經驗帶進校園,讓學生們不出校門就能體驗到、學習到實際工作中的知識和要求。該校機電工程學院教師李福偉一直負責學生實習就業以及與企業方面的聯系,他說:“通過‘雙百’進校園這個平臺以及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學生們更好地了解了企業的真實狀況,掌握了生產一線新的產品指標、生產標準、創新需求,提升了職業素養,強化了就業競爭力和發展潛力,消除了畢業后的磨合期,走出校門就能直接上崗工作”。
企業家、工匠大師的“現身說法”,對學生們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感染作用。“產業教授講的很多東西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的,這讓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專業能力和企業精神,還有他們攻克難關的那股堅韌勁、精細勁,讓我很受感動,對我今后的工作很有幫助。”該校汽車工程系學生田有全在聽完袁斌的課后深有感觸地說。
“產業教授把他們對產業發展、企業發展的前沿判斷和實際需求,融入學院文化和專業建設等各個層面、各個環節,有效助推了學院辦學水平和內涵的提升。”張愛民說,學院將當好“店小二”,在辦公及教學場所提供、實驗實訓設施配備、相關待遇保障、學生教學管理等方面,為企業家、工匠大師做好服務工作。
來源 | 中國教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