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教委下達了《2019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招生規模的通知》。通知確定,2019年北京市普通高中招生規模為51560人,職業高中招生規模為4358人。可以看到,職業高中招生人數僅占總體招生人數的7.79%。
這則通知甫出,7.79%的中職招生規模迅即成了公眾熱議的話題。《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開門見山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19年3月,教育部發布做好2019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再次強調中職招生比例與普通高中大體相當,并提出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招生。然而,2019年北京市職業高中招生僅占總體招生人數的7.79%,難免引起外界對“職業教育”連綿遐想。“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就是普及高中教育”“中職教育還有存在的意義嗎”等等舊話題也似乎從中找到了答案。從該通知附件《2019年北京市分區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招生規模》中,直窺懷柔區僅有20個職業高中招生規模,20個,還能稱得上“規模”?
今年6月,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印發了《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職業院校、骨干專業和實訓基地(工程師學院和技術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項目管理辦法》的通知,提出將建10所世界一流職業院校,“每所高可獲一億元支持”。北京市如此大手筆、大氣魄,真金白銀砸向職業教育,多少叫人眼紅和佩服,也的確,來自首都的職業教育一度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它有雄厚的財力支持、有良好的政策環境、有豐富的職教資源、有充足的就業崗位、有通暢的職教信息渠道.....因此,在許多人看來,首都職業教育應該是先進、發達、優秀和優質的。可現在,7.79%中職招生規模,令人不敢想象北京市職業教育的“優質與發達”。
7月24日,教育部發布的《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中職院校比上年減少442所,招生人數比上年減少25.38萬人,在校生人數比上年減少37.23萬人,畢業生人數、教職工人數、專任教師人數也均呈下降態勢。從全國范圍內看,中職教育招生規模逐年萎縮,中職與普通高中招生差距越拉越大,但像北京市中職招生規模縮減至10%以下,擊穿國家“普職比例大體相當”政策的底線,著實令廣大辛辛苦苦奮斗在職業教育戰線上的同行汗顏。通過北京市人民政府信息公開專欄檢索發現:2016年北京市普通高中招生計劃總規模為54985人,職業高中招生計劃總規模6169人;2017年北京市普通高中招生計劃總規模為54157人,職業高中招生計劃總規模為4625人;2018年北京市普通高中招生規模為45547人,職業高中招生規模為4554人;2019年北京市普通高中招生規模為51560人,職業高中招生規模為4358人。整體上看,受生源減少等因素影響,北京市近年來高中階段招生總體人數在逐年下降,普職比基本上維持在10:1上下。
基于這個現實,有些問題必須要進行嚴肅思考和認真對待:
第一,“普職并重”“普職比例大體相當”的政策怎么能走空?中職教育是職業教育的基礎,再怎么強調職業教育重要性都不為過。為此,國家支持職業教育發展,堅守的一個基本原則即“普職并重”“普職比例大體相當”。近年來,教育部幾乎每年在其下發的關于做好中職招生工作的通知中都要重申這一原則。實踐中,各地出臺了多項“禁令”性政策,積極而努力做好“普職比例大體相當”,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然而,北京市竟能輕松僭越“普職比例大體相當”這一政策紅線,這個帶頭作用實在有點“壞”,這個政策口子撕裂開了,教育部“普職比例大體相當”的中職招生文件其嚴肅性也就失去了意義。
第二,究竟是誰不看好職業教育?全國各地的職教發展不平衡,但在同一行政區域內,官方以文件形式規定如此不協調的普高與職高招生規模,實乃暴露出對職業教育的不看好。按理說,社會文明、發展經濟,越要對職業教育偏愛有加。比如,德國的職業教育在全球就赫赫有名。北京市普職招生比達到10:1,這一發展比例很難說是在支持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目前發展的困境在于社會上不受待見、家長不看好,職業教育的類型教育地位沒有提高起來,但現在看來,教育系統內部對職業教育的歧視、排擠是職業教育大的不公平。
第三,中職教育要不要存在下去?7.79%的中職招生規模,確實反襯出北京市中職教育真的是可有可無的點綴品。公眾之所以借題發揮,一方面反映出“精英教育”“學歷教育”情結至深,另一方面更多的寄望以此為突破口,表達讓孩子努力上高中的心愿。29日,熊丙奇教授在騰訊教育發表的《中職教育該何去何從?》一文中談到:“地方教育部門明確規定達不到普高線就不能進普高學習(包括借讀),以保證中職的招生后,家長不但對地方教育部門施壓,質疑這一政策,還想辦法曲線上普通高中,有的機構甚至給家長提供違規運作的服務。”就此,2019年,北京市職業高中招生規模僅占總體招生人數的7.79%,公眾通過這一誘人的數字,努力描繪出“中職教育要不要存在下去”似有非有的答案。
第四,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只是普及普通高中教育?10:1的普職招生比例,展現了京城高中教育天然的優越性,也展示了北京市普通高中教育的另一種傲慢與偏見,同時,錯誤的傳遞了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就是高中教育。必須要澄清的是,普通高中教育不等同優質教育,優質教育也不專指的是普通高中教育,中職教育也絕非是只有弱勢群體享有的弱勢教育。在這一點上,北京市7.79%的中職招生規模,破壞了教育公平、觸及了發展職業教育的底線要求。
來源:蒲公英評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