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天生好學的,人出生后就對周圍事物充滿了興趣,對新異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正是這種好奇心讓人不斷的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本領,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的豐富多彩、與眾不同?墒窃絹碓蕉喑踔泻⒆釉诹暤弥R和本領的過程中產生了厭學乃至退學的行為,那么初中學生為什么厭學呢?
厭學思想產生的過程
學習輕松有趣----學習成績落后---家長著急----家長對孩子的負性評價增多----老師對孩子的負性評價增多----孩子學習過程產生不愉快情緒----學習是痛苦的-----補課----成績仍沒有上去引發挫敗感-----用“學習沒意思,學習沒用,我學不好”來掩飾自己學習上的失敗---尋找其他讓別人承認自己價值的行為(游戲、打架、混社會)----放棄學習。
初中階段八種厭學原因
一、學習基礎差
學習受挫,學習遇到困難.表現為學習成績下降,雖經自己多方努力,效果不明顯,由此形成挫敗感,對學習失去信心,產生放棄學習的念頭。這是最普遍,最基本最直接的原因.這里面有學習方法的問題。
二、學習主題的轉移
現在社會娛樂化的特點,讓本身自制力不強的初中生迷戀上了網絡游戲、玩手機、唱歌、跳舞,隨之就會無意識的把更多的時間用在這上面,興奮中心也會始終集中在這上面,造成有效學習時間不足,基礎知識不扎實,學習成績下降,學習逐漸吃力而造成厭學。
三、過度疲憊學習效果不佳
高強度的競爭,讓家長不惜重金給孩子找家教,讓孩子參加各種補習班.學生經常是白天學習,放學去上輔導班,七八點回家開始寫各科作業,直到深夜。過度學習讓學生身心疲憊,學習效率下降.如果此時孩子的學習成績仍然低,或提高很小,他們就會挫敗感十足,傾向放棄學習,產生厭學。
四、師生關系不好
由于各種原因,學生在課堂上自尊受挫;虿幌矚g老師的言行舉止或不喜歡老師的授課方式,常常會產生逆反心理,對抗老師,如上課故意說話搗亂,做與學習無關的事(看課外書,報紙雜志玩游戲等等.)上課溜號,不注意聽講,造成學習的知識掌握不扎實,作業不能很好的完成,考試成績下降,老師家長批評,成績繼續下降形成惡性循環.由情緒抵觸逐漸變成行為對抗,最后演變成了學習興趣下降,最終厭學。
五、學生與家長關系不好
家長對孩子的高期望、高要求,讓家長過分挖掘孩子身上的不足和缺點,引發過多的批評指責和埋怨,造成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下降,讓孩子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或演變為不求上進,得過且過,隨波逐流的行為,最終引發對學習無興趣,學習成績低,也不以為然的行為。
六、錯誤的學習觀念
有孩子認為“聰明的孩子誰學語文啊!”,有孩子認為“女孩學數學和物理”不占優勢,正是這個錯誤的觀念左右著孩子的學習該科目的積極性.把學某一科和“笨”等同起來了.在學習過程中起到了反復的強化,形成了比較穩定的觀念,讓其對不同科目的學習產生了嚴重的誤解,產生厭學。
七、家庭條件極為優越或家長過分溺愛
家長過分溺愛孩子,對孩子過分關心,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逐漸養成對他人的依賴,不思進取,行為懶散,不愿吃苦;對學習被動應付,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成績低,對學習興趣逐漸降低。
八、不良家庭環境
父母天天在家打麻將,家長酗酒,父母經常吵架,父母工作忙、對孩子只給錢,對學習不聞不問,有的父母甚至違法犯罪。這些對正在成長中的孩子都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讓孩子無心學習,造成厭學。
九、其它
1、過早步入社會,結交不良社會人員,并受其影響,成幫結伙,打架斗毆,喝酒,抽煙,經常一起到網吧包宿,有的還去成人娛樂場所。學習逐漸荒廢,由不完成作業,演變到逃學,最后輟學。
2、受不良社會觀念的影響,如學習有什么用?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還有,"學習好,不如有個好爹"等等。
文化知識的學習是人生成長的必要組成部分,學習是件艱苦的腦力勞動,需要付出智慧和汗水,需要頑強有意志品質。當然如果孩子已經出現厭學情況也不用太心急,求助厭學心理咨詢師或相關專業機構才是不錯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