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情緒對于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來說,產生的原因也是十分多樣的,現在經過對先前很多厭學案例的總結,我們得出了厭學情緒產生的一些原因,現在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一.學生因為過重的學習負擔而產生厭學心理。
在我國現行教育制度下,考試成績依然是評價學生的重要因素。考好了,家長、老師表揚,考不好,就會受到批評和指責。我們對一個學生的評價基本是以該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參考。家長們為了讓孩子上名校、跟名師也是想盡了各種辦法,他們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學習上。有的孩子因為一次或幾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就感到焦慮、自卑,從而導致厭學情緒的產生。另外,考試成績不理想還會直接影響孩子對學科的興趣,導致厭學心理。
二.老師的教學以及學習內容的枯燥對孩子的厭學情緒也有很大的影響。
我國的教育模式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傳統的,大多數還是簡單的知識灌輸模式。所以很多學生對學習都沒有太大的興趣,覺得很無聊。整天面對枯燥的學習內容,很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他們更渴望一種開放式地,靈活的教學模式。所以在這方面,老師們也要響應時代的號召,做出改變。
三.人際關系不良也會導致孩子厭學情緒的產生。
社會心理學認為,人際交往是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要。對于學生來說,他們的人際交往主要發生在與父母、老師和同學之間,無論哪一種關系出現危機,都會直接影響到他們情緒情感的變化。因此,當學生在與同伴交往中,產生矛盾或沖突時,往往會使情緒受到很大的影響。比如在班里受到孤立,沒有知心朋友,得不到同學的信任,被朋友誤解,同學間得不到接納和歸屬感而產生厭學情緒。學生不想去上學,不一定是對學習本身失去興趣。
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也會造成他們厭學。
通常碰到孩子成績下降的情況,很多,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給孩子補課,認為只要孩子的學習成績提高了,就會變得自信起來,學習的興趣也自然會產生。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還會不斷地對孩子提出更高的目標,想要以此激勵孩子。但事實上,往往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和厭學心理。
其實幫助孩子緩解厭學情緒,最重要的還是減少孩子對學校的厭煩情緒,只有把厭煩情緒改善掉,才能使學生更好的回歸正常的校園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