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志誠,畢業于宣化職教中心95屆農學專業,96年任上花園村主任,99年任村黨委書記。任職多年來嘔心瀝血,開拓進取,大膽創業,帶領全村干部群眾打井、開荒、圍河造地、種果樹、修路、搞村辦企業,使上花園村的各項事業突飛猛進,建設成為全區文明的小康村。現該村經濟繁榮發展,村民富足穩定。1999年工農業生產總值達3627.98萬元,人均純收入2778.00元。被下花園區委、區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紅旗黨支部,被張家口市政府授予科技興農先進村。
大力發展雙高一優農業,實現科技興農
為解決村民吃水和農田灌溉問題,在他的帶動下吸引來多方籌集資金,打了兩眼水井,鋪設了1萬米的地下管道及防滲水渠,為村里安上了自來水,同時也增加了水澆地面積,做到了村民吃水方便,保證了農業豐收。
為改變村里耕地少,村民收入少的現狀,他與村干部一起找來了推土機,對千畝荒廢的旱地進行了開發,并圍河造地100畝,指導群眾種上了果樹、葡萄,轉化資源為財富。
為了發展雙高一優農業,實現科技興農的奮斗目標,他帶領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山東壽光等地觀摩棚菜生產、果樹種植,學習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回來后,決定建設千畝果園,百畝葡萄園,百畝無公害蔬菜基地。為確保種植成功,他帶頭一干就是幾個月,挖管道,架線,引水,跑貸款,跑種苗,請專家,馬不停蹄。
有耕耘就有收獲,現在的上花園村實現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民富了、村民信服了、群眾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大力發展村企業,實現工業興村
在發展農業經濟的同時,大力發展村辦企業。確立了立足地域優勢,發展包裝,運輸,煤炭等企業的發展路子。
以多方努力建起了塑編廠,煤站,車隊,裝卸隊等村辦企業,實現年純利潤150萬元,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隨著集體經濟的發展,村容、村貌發生了很大變化。硬化路面1400米、安置了路燈,修建了小學,成為“普九”達標先進村;每個村民每年享有一袋化肥的福利待遇,每個60周歲以上村民過春節時必給50元……該村提前實現了由溫飽型向富裕型小康村轉變的奮斗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