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郭會橋 張裕
中考是中學生面臨的第一個分岔口,在這個人生的十字路口,每一位學生家長都會在“上高中還是讀職中”這個選擇題上猶豫,尤其是那些成績橫跨兩者之間的人,更需要權衡輕重。對此,武漢市教育局職成處負責人認為,中職畢業生既能直接就業,也有技能高考、“3+2”直升高職等升學渠道,更適合動手能力強學生,對機械、旅游、市場營銷等專業感興趣的學生,“因為中職學校的課程活動更豐富,不少學生在中職更容易找回自信。”
從小對機械感興趣
鉗工達人收獲技能和自信
在剛剛舉行的武漢市第二批 “新時代好少年”評選中,東西湖職校數控專業17級學生鄧永仁成功入選。據了解,鄧永仁從小就對機械非常感興趣,進入東西湖職校數控專業后,他的好學和鉆研很快就被老師看中,加入了鉗工競賽隊。目前,鄧永仁加工的孔非常精準,誤差可以穩定控制在0.03毫米以內,只有頭發絲的1/3。
“選擇高中還是中職,孩子有自己的思考。現在,鄧永仁在學校收獲了技能和自信,他對自己的人生規劃也越來越清晰。”東西湖職校校長高德勝表示,作為家長,要思考一個問題,上大學并不是孩子成才唯一的路,孩子若對機械等有興趣,把個人興趣結合起來,也可以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只要是金子,中職生照樣發光
武漢市第一商業學校2013屆中餐班學生馮松,中職畢業后進入武漢商學院讀本科。“只要技能過硬,高考成績不錯,中職生一樣能讀本科。”馮松回憶,有次上實訓課,訓練內容是切面團,比拼誰切的質量達標,動作規范。當時,他只顧著質量,忽視了動作規范,第一個即被淘汰。他下定決心“以后要做到最好”,經過努力贏得了參加全國烹飪大賽的機會,他和同學們重復練了近3個多月,“雖然有點乏味,但很充實,最終獲得了1金2銀4銅的好成績。”與馮松同班的張科偉,也因技能突出,綜合素養好,入選國家南極科考隊,成為全國中職第一人。
“初中時,有的學生成績處于中游,在分數面前,這些學生常常沒有自信。但來到武漢一商校后,一切都在變。一些從小活潑好動、喜歡交流,或言語不多但喜歡動手的學生都找到了一個真正的自己。”武漢市第一商業學校校長查筠透露,同學們有了自信,他們的潛能、特長乃至優秀就能激發出來。查筠認為,這與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學方式、校園文化生活分不開。中職學校課堂呈現方式不一樣,社團活動多,學生鍛煉和展現自己的機會多。在這些活動中,孩子的潛能被挖掘出來,自信心自然就加強了。
選普高還是中職,三個因素要考慮
“在普高和中職之間,如何選擇,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武漢市教育局職成處負責人表示,一般來說,中考生在普高和中職之間進行合理選擇,應考慮三大因素:第一是個人興趣,有的學生喜歡弄一些發明,喜歡機械等,這類考生就適合讀中職;第二是學習成績和動手能力。學生若學習成績不理想,但動手能力強,可考慮選中職;第三是家庭經濟條件。相對于“普高—高校”這條路而言,讀中職的投入要少得多,且就業率很高。
該負責人認為,目前,武漢市不少中職有“3+2”中高職銜接項目,它的最大的好處是孩子沒有了高考壓力,還可以直升大專。“進入中職學校之后,學生們可按發展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也更容易收獲自信心。”
全國職業教育知名人士、武漢市二輕工業學校校長鄧國平說,目前,在沿海地區和國外某些地方,職業教育受關注的程度,甚至高于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對于很多學生來說,上職業學校可能是更合適的選擇。“在選校時,家長要考慮適合孩子的成材之路,因材施教。比如有的孩子待人接物、社交活動能力很強,這樣的孩子上中職,反而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有的學生動手能力強,這類學生在技術活上很有特長,動手能力強,中職學校開設的課程往往是他們感興趣的,學習起來會感到快樂。這些學生也適合讀中職。”
【來源:楚天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