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分數的高低錄取學生,這是我們常識中的高校錄取考生的一種做法,但是山東臨沂的師范學院近卻改變了這種做法,結果是高考分數高的這些學生有的卻被淘汰了。面對這種做法,這種嘗試,質疑的聲音也出現了。
(
解說:
12名已經被提檔的高考生,由于綜合素質評價低被退檔了,盡管他們的高考分數比很多被錄取的學生還要高。這就是幾天來,不少人關注的一個熱點新聞。在關注的同時,很多人也將目光投向了發生此事的所在地——山東臨沂師范學院中文系。
王耀輝(臨沂師范學院教授):
綜合素質評價我們有四個項目,第一就是中學語文會考成績。第二就是素質教育有個選修模塊,語文類課程我們要看比例和選修課語文類成績,應達到相應的分數。第三個就是中學給出的綜合素質評價結論性的意見,優秀還是良好,我們要求至少是良好以上。還有就是這次的高考語文成績,語文成績必須達到100分,就是這四項,我們把這四項綜合起來,形成一個量化的體系。
解說:
在這四項指標里,有三項是實打實的成績,還有一項中學評價,指的是班主任或學校對考生做出的綜合素質的評價。
我們在山東省教育廳的網站上下載了這張中學學生素養評價表,從這張表格上,我們可以看到學生素養共包括六大要素,分別是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態度與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終評價等級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此外還有班主任評語,公眾的擔心也恰恰體現在這個主觀的評價上。
王耀輝:
從我們今年審閱的這些綜合素質表來看,確實也有不太規范的情況。
解說:
類似的情況在新華社記者的采訪中,也得到了證實。山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招考人員說,有的高中學校所做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報告,明顯缺乏嚴肅性,如有的學生某些評價項目六學期全A,有的六學期全B,有些學生報告里拼湊虛假的痕跡明顯存在。
臨沂師范學院的招生改革,無疑讓高中階段的評價重要性上升,但是這種主觀的評價能否經得住考研,又能否做到真正的公平,依然存在疑問。
主持人:
好,今天我們演播室請到的是首都師范大學的勞凱聲教授。勞教授我們看,臨沂師范學院的這種做法就是用1:1.2這樣的比例,把合乎標準的分數線夠了的這些學生先招到學校里面去,但是接下來的排名就不是再按照分數了,而是按照他自己所列出的一個叫做綜合素質考評,于是高分的學生反而被刷下去了,您怎么看這種做法?您認可嗎?
勞凱聲(首都師范大學教授):
實際上臨沂師范學院的這個做法并不是他們的獨創,我們過去高考制度曾經有過這樣一種做法。一般來說,一所學校在錄取學生的時候,招生部門也是按1:1.2的比例向高校投檔,然后在1.2的范圍里頭,高等學校有自主錄取的這樣一種權利,高等學校就可以根據其他方面的條件,因為我們錄取一個高等學校的學生,他是按照德智體各個方面綜合考察,后來錄取的。所以這種辦法應該說是一個老辦法,但是為什么現在反而看起來像是一種新的做法。
主持人:
您覺得是為什么?
勞凱聲:
就是因為后來逐步的考試的比例越來越大了,也就是說考試的成績后成為的錄取標準,而其他方面的條件反而成為次要的,甚至不成為錄取的標準,F在又重新回過頭來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就會引起很大的爭議。
主持人:
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按說我們提素質教育提了很多年了,這一次山東臨沂師范學院能夠這么做,也是順應素質教育的一種做法,按說應該得到更多人的理解,但是我們今天看到,更多的輿論似乎都是在質疑它,甚至是在反對它,您怎么看待這種輿論的傾向?
勞凱聲:
我想這是很自然的,就是說我們在衡量一個人的時候,它會有很多不同的標準,有一些標準我們可以量化,比方說我們對于某一門課他掌握的程度,對于這門課所要求的知識和技能,他能夠掌握多少,這是我們可以衡量的,也就是我們現在幾門課的考試成績。
也有一些,比如說身體的體能,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能可以通過量化的方式來把它表征出來,也有一些能力,比方說組織能力、社交能力、溝通能力、創造能力等等,這些能力是一個個人服務社會,實現自我價值非常重要的一些能力,你不能說我只有死記硬背的知識,而不具備這些能力,恐怕他將來很難在這個社會上立足。但是這樣一些能力,往往它不是能夠通過一個分數,通過一個量化的標準把它體現出來,所以這就成了一個很大的困難。
主持人:
我們再聽聽另外一位教育學者的看法,我們來連線上海交通大學的教授熊丙奇先生,熊教授您好。
熊丙奇(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你好。
主持人:
山東臨沂師范學院這種做法,實際上是把對學生的評價,很重要的這么一個決定,是不是錄取他的這種機制,放到了高中時期的評語上,您怎么看待這種做法?
熊丙奇:
剛才勞教授已經講到了,它這個學院的做法并不是新的做法,為什么會變成今天引起大家的關注,我們可以看到以前這種1:1.2投檔的比例變化的一個過程。初的時候,1:1.2,它是學校在執行過程之中,學校在操作的時候是學校有自主權的,后來由于它的標準不是特別清晰,因此就被社會指責這其中有潛規則。
后來隨著學校應對社會的質疑,就推出了兩項做法:一個就是在高考之前,實際上就是事先確定學生是不是優秀生或者優惠生,給優秀生和優惠生適當的一個錄取的優惠照顧,比如說達到投檔線之后加20分,或者加10分,或者加5分排序,但是這樣一個做法后來又被認為是有權勢交易。因此隨著這樣一個不斷的質疑,學校在操作1:1.2這樣一個投檔比例的時候,就越來越不敢再加上其他的因素來考察,而完全實行從高到低分數這樣的錄取。
2007年的時候,復旦大學就率先提出取消校內的優惠加分,也就是說取消優惠生和優秀生。
主持人:
熊教授我打斷您一下,剛才我們說到山東臨沂師范學院這種方式,它把這個考核很大程度上交給了高中,它以高中的評語來考核一個學生,但問題是高中的評價是不是可靠,另外班主任的評語是不是就是準確無誤呢,因為如果這個做不到的話,對孩子來說可是影響他一輩子的一個事情。
熊丙奇:
對。為什么說有這么大的質疑,剛才我們有這個演進過程,發現高校對學生的評價是靠不住的,因此大家有質疑,F在把高校評價學生的權利,轉移到由高中來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實際上同樣靠不住的因素也存在。因此大家認為,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來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評價,它的公平性如何,它的公信力如何,因此這個問題如果沒有解決的話,那么這個質疑肯定是不會消除的。
主持人:
好的,謝謝熊教授,稍候我們會繼續連線您。
勞教授,剛才我們也問到熊教授,關于怎么讓班主任老師的評價更客觀。因為臨沂師范學院的同志本身也說了,他這里面有一些不規范的東西,但問題是怎么能夠做到大程度上的公平、客觀?
勞凱聲:
我想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也是近幾年,高等學?荚囦浫≈鸩降淖咂呦蛑粋戎乜荚嚦煽儯雎粤似渌矫娴目疾,我想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我覺得既然是綜合評價,它應該有足夠多的方面和足夠多的信息,來提供給一個評價者,讓他可以全面地來衡量一個學生他實際的水平怎么樣。如果說我們現在只是通過一個方面,比方說我們只通過這個學生所在的高中的班主任老師他填的一張表格,那么這張表格的片面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只是一個人的觀點。
主持人:
我們再看一下這個學校它是怎么進行考核的,它說要看幾個成績,高考的語文成績、會考的語文成績、修讀的語文成績,這些成績要看,這是硬的,還有中學的評價,評價里面還有六大因素,我們看有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態度與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運動健康、審美表現,您覺得細化到這些了,能不能考核出這個學生的素質來?
勞凱聲:
的確是一些大的方面,就是這些大的方面,我們還要把它分解成可以比較,可以量化的要素。
主持人:
比如說。
勞凱聲:
比如說一個人的道德水平,這種道德水平它會表現在很多方面,個人的行為方面,社會的公益的意識方面等等。我知道在國外,很多國家在錄取一個學生的時候,它會考察他的這樣一些方面的情況怎么樣,比方說他做社會公益方面的工作做得怎么樣,他需要出示這方面的證明;他做社會工作,比方說我是某一個組織的一個領袖,是這個教堂的某一個合唱隊的聲部長等等,這樣表明他做社會工作的這樣一種才能。
所以我想這樣一些東西能不能來比較,關鍵是看它是不是獲得了客觀的信息,如果能夠獲得客觀的信息,應該說他還是可以比較的。
主持人:
應該說高考是保證一個社會公平的底線,那么我們今天關注高考的嚴肅性還有公平性,高考的任何的纖毫變動,都會受到整個社會的關注。那么人們在關注錄取學生標準的同時也有其他的擔心,我們的節目稍候回來再說。
主持人:
采用綜合素質考核這樣的一種方法來決定是否錄取一個學生進入到大學,人們還有一個很深的擔心,就是是否會出現城鄉差距而造成的在錄取學生時候的一些標準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