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還接到投資機構的電話,要1000萬美元的投資額度。”剛從谷歌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離任的李開復昨日接受CBN記者專訪時表示,他的創業計劃是開創一個天使投資+創新產品和團隊的平臺,名為“創新工場”,目標是開辟中國天使投資的新模式。
第一個五年周期內,李開復計劃募集8億元人民幣的資金。“29天之內這個額度就募集過半了,第一輪先投入1500萬美元。”李開復表示,他只來得及用一個星期時間去正式拜訪投資者,而整個創新工場也只籌備了29天。
在這一個星期之內李開復拜訪了12位投資者,其中包括聯想控股總裁柳傳志、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新東方集團(600811,股吧)董事長俞敏洪和Youtube創始人陳士俊。除了陳士俊進行了個人投資外,前三者均代表公司以機構投資者身份介入,目前一共募集了9個投資股東的投資。
“我在去年6月就想離職去美國的一個風險投資機構,但由于金融危機的爆發,以及個人準備不夠充分,因此沒能成行。”李開復透露,他在6月得病期間躺在床上,再一次仔細思考了自己未來15年的事業方向,終決定要放棄再度續約谷歌4年,動手開始創業。
李開復表示,募集的不僅是8億元資金,而且包括聯想和鴻海等IT巨頭的相關資源,以及柳傳志等投資者作為創業導師,每個人都會支持這一平臺。
郭臺銘表示,他從1991年結識李開復,到今年已經18年了。從蘋果、SGI,到微軟、谷歌,李開復每加入一家新公司,他們就會有不同的交流,因此他愿意成為李開復的創始投資人。
創新工場的規模被李開復設定為110人,其中包括創業者,以及支持性的法務、財務和人事,采用谷歌內部對于創意項目的篩選模式。這些員工首先產生大批創意,然后在內部進行投票排序,李開復進行后的評定,每年從中挑選出20個創意去嘗試,然后經過測試再挑選出10個項目,后一步篩選成立5個分公司。
此后,李開復會幫助5個公司挑選團隊,進行人員搭配,開始真正的商業運營。李開復表示,從創意到項目會用3~5個月的時間,從項目到公司會用6~9個月,整個周期會用1年時間去嘗試。
一旦形成之后,內部子公司會脫離創新工場的平臺,成為獨立公司,這5個獨立公司還可以挖走創新工場內部的人,組成團隊。李開復會幫助這些公司去尋找諸如紅杉和IDG等風險投資,創新工場也會參與追投,持股20%或30%。
隨后,創新工場每年會補充被5個公司“挖走”的約50個人員,持續保持110人的規模,同時進行新一輪的創業篩選。如果順利,李開復計劃打造50個公司,支持500個創業者。
李開復表示,創新工場主要的領域是互聯網(尤其是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目前不會對外投資也不會接受商業計劃書,只接受創業者進入這個平臺,網站在昨日9:30正式上線,創業者可以提交簡歷。
“目前創新工場只有3個人的團隊。”李開復表示,只有他和秘書以及一位公關人員。而他需要的創業者是已經有IT公司等工作和管理經驗的人員,也歡迎大學生來應聘,但是提供給大學生的名額不多,因為大學生還缺乏創業經驗,并不是十分合適。
“我現在已經接到了很多要注資的要求和幾十封自薦信。”李開復表示,整個平臺半年內應該會搭建完畢,希望能將天使投資的模式帶到高度規模化、產業化的新境界。
柳傳志表示,李開復曾經在中國的谷歌、微軟都做過領導工作,既有領導的實踐經驗,又有創新意識。他用創新工場這種新的模式開展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值得支持。
事實上,天使投資是美國早期創業和創新的主要支柱。在美國,目前的天使投資能夠占風險投資總盤子的40%至50%。美國新罕布什爾大學下屬的創業研究中心的一份報告表明,2008年,美國共有26萬多個活躍的天使投資人,他們為55480個創業企業提供了總額為192億美元的投資。
據清科集團提供的數據,由于看好中國市場,風險投資大規模涌入中國,與此同時,天使投資卻難覓身影。李開復的思考是,希望創新工場的誕生填補這個空白,創新工場將從招聘工程師、創業者開始,打造多個團隊,開創出有市場價值和商業潛力的項目,分團隊對不同項目進行研發和市場運營,直至項目成熟,剝離母體成為獨立子公司,甚至后上市或被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