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元事件讓貧困生的心理成為社會關注熱點之一,是的,他們貧窮,他們努力學習,他們渴望成功。有關方面調查發現,對貧困大學生來說,他們面對的主要心理壓力來自四個方面:回報父母高期望造成的焦慮感、經濟條件差帶來的自卑感、不敢戀愛以及未來就業困惑造成的抑郁感。逝者已矣,我們今天并不想多談這次自殺事件,讓我們把眼光投向更多的貧困大學生。
生活和學業:一天一頓飯,一周三份工
上海男生霍奇(化名)家里是低保戶,目前大二的他每天只吃一頓飯,午餐每次打飯都用一個大號飯盒,請食堂阿姨在飯盒里塞滿面條,然后拿回寢室就著白開水吃。為了能讓自己順利讀完大學,霍奇不僅生活上節儉,而且非常努力地讀書和打工,現在他每周都在外面打三份家教,他拿到過兩次獎學金,為數不少,但補貼家用后也所剩無幾。
霍奇周圍還有些來自外地山區、邊遠地區的貧困生,有些學生剛到上海時連大屏幕的電視都沒有見過。他們的英語非常吃虧,有時即使非常勤奮刻苦,考試還是考不過平時不怎么用功的上海學生,有時會令他們煩惱、失望,甚至憤怒。
-專家分析:華師大心理咨詢中心主任葉斌表示,部分貧困地區教育質量不如上海,來自邊遠山區、內地的一些貧困地區條件較差的學生大多應試技巧比較好,但大學學習還需要很多靈活的運用。許多貧困生會勤工助學,但打好工和好成績很難兼得。助學貸款、助學金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但有些貧困生因自尊心強而不申請助學金。關鍵的還是觀念轉不過來,因為他們無法接受“貧困”這一身份。
人際:同學吃零食她躲出去
陸紅(化名)流著淚走進咨詢室,困擾著這個來自西北小鎮的貧困女大學生的是高校的人際關系。每天晚上同寢室的女生們吃零食聊天,她沒錢買,雖然同學們熱心地給她吃,但她感覺老吃人家的不好,不吃也不好。后來每到這個時候,陸紅就不出現,隨便去哪里,就是要躲開,但現在天越來越冷,她想早點回寢室,卻進退兩難,不知怎么做。
-專家分析:葉斌表示,像陸紅這樣不知如何處理一些人際關系細節的貧困生在高校中有不少,由于自尊心強,面對一些善意的幫助,有些貧困生也不太愿意接受。但其實,如果他們不要只是橫向地和城市里經濟條件好的同學比較,那心里就不會那么不平衡。
就業:留下還是回老家兩難
很多貧困生的家里是這樣的情況:這兩年就業形勢不好,而孩子讀書已經花去了家里的積蓄,全家都指望孩子能早點承擔家庭責任。而留在上海實在太難,這里的房價對他們來說根本就是天價,想留下,又買不起,回老家又不愿意,所以很多外地貧困生就選擇去上海周邊城市尋找機會。
-專家分析:無論是留下還是離開,關鍵是要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選擇之后就不要后悔。有的貧困生對自己有信心,他們會留在上海立業。上海第二工業大學貧困學生李斌從在校勤工助學開始發展自己的事業,在學校的扶持下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不僅當起了小老板,而且還招聘了其他大學生成為員工。但留在上海發展無疑要面對更大的競爭壓力,因為他們可以利用的資源相對較少,去周邊城市也是不錯的選擇。
戀愛:某種程度上是奢侈品
在貧困生中,大部分人面對的是生存問題,戀愛某種程度上對他們而言是奢侈品,因為談戀愛要花費太多金錢。但是,周圍同學都出雙入對,自己到了這個年齡自然也會有異xing交往需求,如何解決,男女生似乎有些不同。從現實情況看,不少貧困男生是盡量避免戀愛,而女孩子則相對順其自然,這可能和戀愛過程中男方相對要“出血”更多有關。
-專家分析:因經濟拮據而不談戀愛也可能帶來自卑、抑郁、焦慮甚至仇恨等極端的情緒,但相對而言,回避這一問題的人更多。葉斌主任表示,有些貧困生覺得自己窮,沒人會喜歡自己,其實,心態非常重要。為什么很多長得丑的人一樣可以被人愛?因為有好的心態,一定會吸引到愛你的人。貧困但活得很好的,大有人在,為什么一定要被這一點也許很多人看來不是問題的問題而壓垮自己呢?貧困是把雙刃劍,可能會壓倒你,也可能給你帶來美好的未來,和上海學生相比,外地貧困生身上獨立、肯吃苦、責任感的精神尤顯珍貴,而這些,正是成功人士不可或缺的心理素質,學會接納自我,每天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我能行”,每天愛自己多一些,你周圍的人也會愛你多一點。
上海海事大學楊元元自殺事件
12月9日,網上各大論壇熱這樣的帖子,“11月26日早上,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2009級研究生楊元元在宿舍衛生間用兩條系在一起的毛巾,將身體懸掛在衛生間水龍頭上,半蹲著以一種極為痛苦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帖子稱,楊元元與母親共同擠在宿舍的小床上。上海海事大學“禁止其母親再進宿舍樓”。找房沒有著落,楊元元精神崩潰,慘劇發生。矛頭指向海事大學校方。
9日晚11點30分左右,上海海事大學宣傳部在官方網站連夜掛出相關情況說明,披露了事發當日的情況。
上海復旦大學社會學教授胡守鈞稱,死者已逝,為表尊重,大家不應再評論死者,也希望生者尤其是出身貧寒的人堅強生活,自強不息。
上海海事大學自殺的研究生楊元元目錄
1 楊元元簡歷
2 楊元元自殺前的感慨
3 楊元元自殺背景
4 學校與家屬對質
5 學校與發帖者對質
6 對話楊平平解釋疑問
上海海事大學楊元元自殺事件- 楊元元簡歷
上海海事大學2009級法學系研究生
單親 與母親一起生活
弟弟楊平平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在讀博士
●1979年11月 出生于湖北宜昌市
●2002年7月 畢業于武漢大學商學院經濟學專業
●2002年8月-2004年8月 在武漢現代英語培訓中心擔任英語講師
●2004年9月-2005年9月 在武漢泰康人壽保險公司擔任客戶代表
●2005年9月-2009年9月 無就業記錄
●2009年9月 考取上海海事大學國際法專業碩士研究生
上海海事大學楊元元自殺事件- 楊元元自殺前的感慨
“知識為何沒改變命運”
楊母回憶,11月25日,與她同住在海事小區出租房的楊元元,清晨突然從被窩里坐了起來,喃喃自語,“都說知識改變命運,我學了那么多知識,也沒見有什么改變。”
隨后,楊元元告訴母親:“地上好冷,我去找學校去,我們還是要住回學校宿舍去。”楊母勸她還是以學業為重。
“沒讓母親過上好日子”
當天,楊元元沒有課,她與母親到學校買了些饅頭和咸菜,兩人在租賃房里吃飯、聊天。
楊元元告訴母親,現在后悔當初上大學時沒有報考師范類專業,那些當初成績沒有自己好的同學,師范學校畢業后在上海教書,收入很高,反觀一直學習很好的自己現在卻過得很不好,“努力有什么用?”
楊元元還反復說覺得沒讓母親過上好日子,自己很對不起母親。楊母這時候覺得女兒反應反常,比較擔心。
楊元元的母親講述女兒自殺時的場景。上海海事大學楊元元自殺事件- 楊元元自殺背景
以楊元元口氣向學校遞交的一份申請來看,楊元元是湖北宜昌人,6歲時父親因病去世,當時弟弟尚不滿四歲。多年來,母親一人含辛茹苦將姐弟倆拉扯長大。1998年,楊元元以優異成績考取武漢大學經濟學系,兩年后其弟也考取了武漢大學環境科學專業。
在弟弟考上大學后不久,母親所在的工廠面臨搬遷,必須自己出錢在新廠所在地購買房屋。但當時楊元元學費尚未湊夠,弟弟也是貸款讀書,家里無力購房。失去了住所,母親只得到武漢大學與楊元元住在一起。武大經管院領導體諒其家庭特殊情況,予以照顧,并讓她緩繳學費。在隨后的日子里,楊元元通過勤工儉學完成了學業,其弟弟也被保送進入北京大學讀博。
大學畢業后,楊元元在武漢找了幾份工作,雖然不是很穩定,但也慢慢還清了債務,并有了一點積蓄,這時,她萌生了繼續讀書的念頭,并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海商法公費研究生。
此時,楊元元的母親也年近花甲,需要照顧,她再次帶著母親踏上求學之路。海事大學臨港校區地處偏僻,租房不易,楊元元也無多余的錢款可供租房,她再次萌生讓母親借宿學校多余宿舍床位的想法。她多次向學校申請,說明情況,請求學校能讓母親暫住,但始終未果。
在2個多月的時間里,楊元元與母親共同擠在宿舍的小床上。但學校終沒有為其母親安排住宿,要求她在校外租房,并“禁止其母親再進宿舍樓”。發帖人稱,“找房沒有著落,楊元元5天5夜沒有合眼,精神徹底崩潰,于是發生了11月26日早上的慘劇。 ”
楊元元自殺的毛巾上海海事大學楊元元自殺事件- 學校與家屬對質
【家屬】
學校延誤搶救
據發帖人稱,11月26日7點30分左右,楊元元母擔心女兒會出事,央求宿管人員上樓查看,但被宿管人員拒絕。
隨后,楊母于8點40分電話聯系楊元元的同學,請求對方幫忙去宿舍查看情況。隨后,一個同學說了一句“阿姨你快來”。楊母再次來到宿舍,在另一名宿管人員的帶領下上樓。
開門后,楊母來到楊元元自殺的衛生間,此時是9點左右,楊元元尚有心跳,撥打120后搶救無效。
家屬們認為,致楊元元的搶救時間從7點20分一直延遲到9點,學校在宿舍管理的應急上存有漏洞,而且這直接導致了楊元元的不幸。
校方有責任
楊元元家屬表示,他們不會把元元的死全部歸咎于校方,但校方也有責任。
他們認為,楊元元自殺首先是自己想不開,但學校宿管人員對楊元元及其母親的惡劣態度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家屬希望,學校處理相關責任人,給楊元元組織一個遺體告別會,并讓相關責任人給家屬道歉。
【校方】
網上情況說明
楊元元同學,女,2002年7月畢業于武漢大學商學院,2009年9月考取我校國際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今年9月12日入學報到后,楊元元母親一直與其住同一寢室。學校管理人員發現后,勸說其母不要留宿學生宿舍,11月24日,楊母在學校外自租住房。
11月26日7:30左右,楊母進宿舍樓未找到女兒,然后離開。
8:30左右,楊母來到學校3號門請保安打電話給楊元元的同學徐同學,讓她到宿管處借鑰匙開門看看楊元元是否在房間。
8:40左右,徐同學借到鑰匙打開寢室門,未發現楊元元同學,但寢室內的盥洗室門緊閉,感覺情況異樣,后通知學校保衛處。維修工到后撬開門鎖,發現楊元元同學自縊在盥洗室內。
保衛處老師與在旁的同學對楊元元同學采取人工呼吸等搶救措施。120接報后趕到現場搶救,并將楊元元同學送往南匯區中心醫院。醫院搶救未果,宣布死亡。
家屬索賠35萬
自從11月26日事發后,楊元元的弟弟表妹等6名親屬從外地趕到上海。截至目前,學校已將楊元元的母親、舅舅安置在學校招待所,處理善后事宜。校方表示,上述親屬的食宿目前由學校方面負責。
校方稱,目前,楊元元的家屬已向校方提出35萬元的死亡賠償金。校方說,這筆賠償金中,除5萬元用來處理后事外,其他作為給楊母購置住房所用。
上海海事大學楊元元自殺事件- 學校與發帖者對質
發帖人:
母親被攆致精神崩潰
根據網帖的描述,“期間,元元多次向學校申請,說明情況,請求學校能夠體諒其特殊情況,能讓母親暫住。但學校領導態度冷漠,先是說‘沒錢不應該來讀書’,然后又給了一個永遠沒有兌現的‘一定會安排解決’的口頭承諾。
元元無奈之下只能四處找房。在覓租還無著落時,學校突然強行攆人,明言禁止其母親再進宿舍樓,連普通正常的探訪都要受到‘鄉下人’的辱罵和‘不發畢業證’的威脅,被逼無奈的母親瞞著女兒坐在瑟瑟冷風中的學校禮堂前過夜!在找房沒有著落時,校方相關人員不斷給元元施壓,致其5天5夜沒有合眼,元元的精神徹底崩潰絕望,發生了11月26日早上在衛生間自縊的人間悲劇。”
學校:
沒有態度冷漠
對于楊元元事件,學校方面的態度是“痛惜”,并認為楊元元的死亡對于其家庭、學校、還有國家都是一種“損失”。
針對楊元元家屬和網友的質疑,學校方面表示,帖子的內容與事實嚴重不符。校方證實,9月12日入學報到以來,楊母與楊元元同住一間寢室,睡同一張床。
學校強調,帖子中描述“學校強行趕人,明言禁止其母親再進宿舍樓,連普通正常的探訪都要受到“鄉下人”的辱罵和“不發畢業證的威脅”,這樣的情況并不存在。
另外,從開學到楊母搬出學校,時間近70天,說明學校已經給予充裕的時間進行搬遷,這與“校方突然強行攆人”的描述不符。
學校表示,從11月開始,學校積極安排了楊元元勤工儉學,以此補貼房租,并非“學校領導態度冷漠”,學校也從未表示“沒錢不應該讀書”的言論。同時,學校曾積極考慮為楊母尋找工作,而尋找在事發前還在進行。
后來,楊母搬入附近的海事小區居住,而房主則是海事大學的一名體育老師。校方表示,在溝通后,母女倆于11月20日左右向校內一名體育老師租用了一戶單元,租金為每月450元。
校方強調,上海海事大學成立以來,該校未發生一例學生因貧困而退學的案例。
此外,在網絡的發帖中,有發帖者質疑“事發后,校方有封鎖消息”之嫌。對此,海事大學表示,學校只是不希望因此而引起恐慌。
上海海事大學楊元元自殺事件- 對話楊平平解釋疑問
一、為何事發半月后發帖?
楊元元的弟弟楊平平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在讀博士,他強調說,發帖者是楊元元表妹的朋友,目前在國外。而這位表妹也是國內某知名高校的研究生。楊平平表示,在11月底和12月初,他們曾二度想發帖,“但都被我制止了”。
楊平平解釋,考慮到姐姐的死是其個人原因,不想給校方增添麻煩,因此曾兩度改變了發帖的打算。
但在姐姐輕生后,校方在善后工作中,反復“推卸責任”讓家屬感到“異常冷漠”,這使得他們無法再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前一天采訪中,校方稱絕沒有冷漠對待這對母女。
楊平平稱,發帖有助于讓大家了解事情真相。至于帖子內容與校方的表述存在出入,楊平平認為,這肯定會有差異,但對于事實本身的描述,他敢接受測謊儀的測試。
二、楊元元是否將積蓄用以支付弟弟的學費?身為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在讀博士的弟弟為何不承擔撫養母親的責任?
楊平平表示,自2004年9月本科畢業起,前往北京大學讀研究生,此后僅在2006年向家中要過100元,而本科時的學費是申請了助學貸款,在2008年春節終于攢錢還掉了12500元的本科學費貸款。據了解,在楊平平大四時,楊元元剛好在武漢一培訓中心任教,其間,楊平平也曾在幫忙代課教授化學和物理。
按照楊平平的說法,在2006年至2007年間,楊平平還曾補貼給家中3000元,而這筆款項是其幫助友人寫書所得。“2007年2月,他曾為姐姐購買了一臺6850元的筆記本。姐姐一直在使用。在他眼中,母女倆的生活能維持‘低水平’,但一家人的節儉成了習慣。”楊平平說。
三、2002年9月,楊元元自武漢大學經濟學專業畢業。但楊元元自武大畢業已7年,為何沒有積蓄,無力支付房租?
楊平平說,姐姐的積蓄很少。楊元元自2002年9月畢業后,至2004年9月在武漢一家英語培訓中心任教,此后在一家保險公司工作了1年。據其簡歷顯示,此后的4年,楊元元的工作一直“漂泊不定”。
楊平平描述,楊元元從武漢大學畢業后在2005年至2009年那4年間,曾在報社擔任過編輯,也做過衣帽等小商品生意,但基本上不賺也不賠。而“門面房較貴,所以屢次投資并不成功”。
四、有網友認為,2002年時,武漢的就業環境并不差。而根據楊元元家屬所述,畢業時因拖欠武漢大學3970元學費,所以直至2007年才拿到學士學位證和畢業證。根據楊元元的工作經歷,3970元為何花了5年時間才籌足?
楊平平認為,姐姐在當時曾認為,“兩證”的用途不大,所以并不急于將錢歸還給校方,而用于先解決食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