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元旦,“居住證”將取代使用了10年的“暫住證”,成為流動人口的“新標簽”。居住證的諸多“賣點”中,“五年入學、七年入戶”成關注焦點。據悉,這一政策沒有全省一刀切,如何實施“五年入學、七年入戶”的權限已下放給了地方,由各地級市政府制定具體辦法。
這是記者昨日(24日)從省人大常委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的。
據7月通過的《廣東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對流動人口將實行居住登記和居住證“一證通”制度,即在全省范圍內推行居住證制度,取代暫住證制度,實現居住證全省通用、一證多能。
辦了居住證可享四項權益
作為廣東推行居住證制度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省公安廳副廳長鄭東昨日在發布會列舉了辦理居住證的好處:可享有在居住地申領機動車駕駛證、辦理機動車注冊登記手續、辦理出入港澳地區的商務簽注手續,以及依法參加居住地社區組織有關社會事務管理等四大類公共服務。
“五年入學、七年入戶”也是居住證的一大“賣點”,《條例》規定居住證持證人在同一居住地連續居住并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滿五年、有穩定職業、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其子女接受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應當與常住戶口學生同等對待。居住證持證人在同一居住地連續居住并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滿七年、有固定住所、穩定職業、符合計劃生育政策、依法納稅并無犯罪記錄的,可以申請常住戶口。常住戶口實行年度總量控制、按照條件受理、人才優先、依次輪候辦理。
記者了解到,《條例》中提到的“同一居住地”范圍是指“同一地級市”,有“固定住所”不局限于有自己的房產,還包括租房等形式。
但這些規定后的“尾巴”―――“具體辦法由居住地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制定”,又讓大家不免擔心各市特別是珠三角的一些城市會不會設置太多門檻,阻撓“入學入戶”。
10年前即規定“七年入戶”
鄭東解釋,全省沒有“一刀切”,是考慮到各地情況不一,差異較大,所以賦予地級市政府一定的自主決策權,這樣既有利于全省的均衡發展,也更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據了解,其實在1999年實施的《廣東省流動人口管理條例》中,對“五年入學、七年入戶”早有規定。該條例第十七條規定:“流動人員在同一市、縣暫住五年以上,有合法就業或經營證明、計劃生育證明的,其子女入托、入學等享受與常住人口同等待遇;連續暫住七年以上、有固定住所、合法就業或經營證明、計劃生育證明、無違法犯罪記錄的,可以按國家有關規定申請常住戶口。”
鄭東說,廣州、佛山、珠海前幾年也根據原來的條例審批入戶了一些外來人口。但過去由于暫住證辦正率不高,連續辦理暫住證達到五年七年的比較少,所以可享受到這一政策的人并不多。
鄭東表示,居住證制度以管好流動人口租住房屋和務工就業兩個關鍵環節為重點,建設全省統一聯網、信息共享、動態管理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信息平臺,逐步將流動人口居住管理、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納入居住登記和居住證制度。
鏈接・流動人口在粵公共權益
《條例》規定,流動人口享有下列權益和公共服務:(1)按規定享受職業技能培訓和公共就業服務;(2)依法參加社會保險,享受相關待遇;(3)享受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4)實行計劃生育的育齡夫妻免費享受國家規定的基本項目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5)傳染病防治和兒童計劃免疫保健服務;(6)按規定參加居住地專業技術職務的任職資格評定或者考試、職業(執業)資格考試、職業(執業)資格登記;(7)居住地人民政府提供的其他公共服務。
辦理了居住證的流動人口除了享有上述權益和公共服務外,還享有下列權益和公共服務:(1)在居住地申領機動車駕駛證,辦理機動車注冊登記手續;(2)在居住地辦理出入港澳地區的商務簽注手續;(3)依法參加居住地社區組織和有關社會事務管理;(4)居住地人民政府提供的其他公共服務。
現場問答
“全部放開也不行,
一下子接受不了”
省公安廳副廳長鄭東表示,由各地市決定,省里不做統一規定
“我在(廣州)東風東路小學學位段,租了一套房子,連續居住了五年以上,是不是我的小孩就可以到東風東路小學享受免費義務教育?”昨日現場,記者過于“具體”的提問,讓省公安廳副廳長鄭東有些“棘手”。對于“五年入學、七年入戶”,他的回答多數是“各地市來決定,省里不做統一規定”。
現場記者問了10多個問題,絕大多數都是關于“五年入學、七年入戶”的。鄭東現場一一解答。對于“五年入學”,鄭東表示,只要符合《條例》規定,流動人口子女接受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就與常住戶口學生同等對待。“常住戶口小孩入學要交2000元,他也交2000元;常住戶口的小孩免費,他的小孩也免費……”這意味著,在同一個地級市住滿五年且符合條件的流動人口子女有望享受到廣東的免費義務教育。
“七年入戶”則要顯得復雜一些,鄭東表示,即使符合條件,這個常住戶口也不是申請了馬上就可以批,入戶還需要實行年度總量控制。“廣東有近3000萬外來人口,這3000萬人口中假如有1000萬人夠條件,廣東也不可能一下子接收1000萬人口呀。所以必須按照條件受理,人才優先,依次輪候辦理。”
他說,入戶審批工作是公開透明的,政策也是非常清晰的。廣東沒有規定全省每年應該審批多少,而是各地級市政府根據本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自主決定。“全部放開也不行,這樣本地人有看法,一下子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