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都市錦江區機關事務管理局下發通知,從2010年1月4日起,早中晚飯實行“一元就餐制”。“獲得干部職工的一致好評。”網友發現,該區公務員不僅吃飯便宜,機關事務管理局還修建了私家車停車場,免費為機關干部職工停放私家車輛;另外,事務局還協調聯系市交警,在保衛科設立服務站,為機關干部職工和周邊群眾辦理駕照換證等相關業務。網友感慨:“都知道公務員福利好,但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直觀地感受到。” (1月7日 《三湘都市報》)
吃飯只收一元錢,免費停車,在單位就可以辦理駕照換證等相關業務,一切都顯得那么得愜意。不過,這些福利可不是一般人能夠享受得到的,而是公務員的“特權福利”,雖然它以“變相”的形式出現。
公務員福利待遇好,是眾所周知的。局外人也只有“艷羨”的份。從公務員手中掌握的權力來看,他們享受這些“特權福利”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用不著花多大力氣,只要想辦,恐怕沒有辦不成的,交警難道會不買公務員的帳?更重要的是,公務員并不缺錢,有那么多納稅人的錢供他們花,還怕愁錢嗎?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了。
什么樣的吃飯才會只收一元錢?吃飯只收一元錢,算算成本,就知道是不可能的了。況且公務員的飯也不可能吃得太差。吃飯只收一元錢,自然“獲得干部職工的一致好評。”,但一元錢顯然不夠成本,虧出來的錢由誰來填補?這是個問題。或許人家早就想好了對策,似乎用不著我們操心,但這錢恐怕還得算在納稅人的頭上。在許多帳目未能公開的情況下,在公務員的許多權力還不夠透明的情況下,權力變現,權力為自己謀取福利的事恐怕就會層出不窮。“一元就餐制”只不過是小小的縮影。
相比于數目巨大的腐敗案,公務員的“變相特權”似乎不會引起注目,一方面它是“集體享受”;另一方面它只在小范圍內出現。但一旦被公眾關注,就成為會刺激公眾神經的一根稻草。當這樣的“變相特權”多了,我們根本不知道哪個會成為后的稻草。
公務員是應該享受一些福利,但這些福利必須是符合規定的,也是經過公眾認可了的。比如工資待遇高。但“一元就餐制”之類的“福利”,卻完全是利用自己手中特權弄來的,看似小事,危害卻不少。損害的是政府的威信,當然也會引發集體性腐敗。憑什么要讓納稅人為公務員的吃飯埋單呢?
有多少“1元就餐制”之類的“變相特權”在刺激公眾的神經?誰來對這種“變相特權”說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