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培養更多優秀教師和教育家
——寫在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施免費師范生培養3周年之際
![](http://www.xyw.com.cn/News/UploadPic/201003/2010032313010492.jpg)
東北師范大學首批免費師范生在練基本功。王鷹 攝
“國家興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壞在于教師。從這一點來說,師范教育可以興邦!痹谕睅煷笫着赓M師范生座談時,******************總理這樣說。師范教育能否擔起興邦的重任,免費師范生能否成為人們所期待的優秀教師和未來教育家?在采訪教育部有關部門和6所承擔培養免費師范生任務的部屬師范大學的過程中,記者深深感到,從2007年國家決定在部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示范性舉措起,對這兩個問題的反思和追求就沒有停止過。
時至今日,我們終于可以清晰地看到這種不懈追求的成果和痕跡,真切感受到免費師范生培養的力度和變化:課程創新徹底改變了傳統教師培養和教育的內容和方式;“名師、名家、一線高手”加入,打造出用“好的師資培養優秀的教師”的格局;建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免費師范生培養推動著整個教師教育改革……
2007年3月,******************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在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施師范生免費教育。3年過去了,免費師范生培養舉措在全國越來越多的省市和地方師范院校得到響應,覆蓋面越來越大;免費師范生培養已經成為推動教師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動力和契機。回過頭來看,啟動這一示范性舉措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倍覺其帶來的新變化對中國教育特別是農村基礎教育發展的意義之深遠。
目標:傾力打造一名優秀教師必須具備的扎實知識功底
新變化:課程體系出新,教師隊伍變強,培養途徑多樣
“努力學習,全面發展,立志成才!边@是******************在給華中師大學生王瀟的回信中對免費師范生所寄予的厚望。如何讓免費師范生全面發展、成長成才?專業功底成為6所部屬師范大學首先關注的目標。
要讓免費師范生“學好”。6所師范大學首先從改革課程教學和培養模式入手。北京師范大學設立由通識教育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和教師教育課程構成的免費師范生課程體系。學校還投入500萬元建設教師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把中小學課程資源、師范生職業素養養成、各學科教學論教學資源集中起來供學生使用。
在其他幾所高校,類似的舉措幾乎同時推出,并各有高招。
在華中師大,免費師范生擁有的3個導師來自3支不同的團隊:校內一流的名師團隊、校外教育名家團隊、中學特級教師團隊。華東師范大學專為免費師范生組建的“孟憲承書院”,形成了書院式管理、四年一貫制、循序漸進的養成教育模式,學校還選派30名首屆免費師范生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學。類似的海外學習機會,在北師大、陜西師大和其他學校也有。
在各顯神通的同時,部屬師范大學正在形成“打造師范生專業功底”的合力。通過實施教師教育創新平臺計劃,6所學校共同建設“免費師范生優質課程教學資源”、“免費師范畢業生攻讀教育碩士遠程教育”與“中小學教師培訓優質資源”等網絡信息平臺,推動更多優質教育資源的積累和共享。
“今天的免費師范生享受的教育和培養比我們當年不知道強了多少倍,變化太大了!币幻鲜兰o80年代畢業的師范生告訴記者。黑龍江省大慶市林甸一中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孔祥建對前來實習的東北師大免費師范生這樣評價:“這些學生知識很寬厚,尤其是教育觀念先進!边@樣的結果印證著免費師范生教育3年的追求。
目標:在實戰中鍛造優秀教師必備的教書育人能力
新變化:實踐教學出新,實習形式多樣,未出校門先具實戰能力
在談到實習的體驗和收獲時,陜西師范大學2007級免費師范生秦麗動情地說:“以前我并不真正理解免費師范生的含義,不知道這是教育的需要,是孩子的需要。”和秦麗一樣,越來越多的免費師范生在實習實踐中不僅學到了教書育人的能力,還切身感受到了教師職業的崇高和魅力,切身感受到了責任。
增加實踐教學時數,實踐與服務相結合,6所師范大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實踐教學模式。陜西師大探索“區域集中、分片管理、兩級指導”的教育實習管理體制,確立了多學科專業混合編組與單一學科專業編組相結合的教育實習組織方式。在華東師大,與區域合作開展的“教師換崗計劃”正在逐步顯示出雙贏效果。在與上海崇明縣合作進行的教師跟崗培訓項目中,崇明縣選派優秀教師到市區合作學校跟崗培養一個學期,師大選派專家予以全程指導;同時,師大選派免費師范生到崇明縣頂崗實習一個學期。有了這樣的平臺,教育研究成果的課程功能和教育實驗區的教育功能都能得到發揮。
西南大學本學期派出的2000余名免費師范生赴外地實習。在西南西北廣袤的土地上,很多學校甚至連一個正規本科畢業的教師都沒有,這讓深入其中實習鍛煉的免費師范生更加感受到了肩上的責任和使命。
學習、見習、研習、實習,定崗定員、混合編組、網狀管理……多樣實踐教學體系的形成,讓免費師范生得以深入一線,直面教育教學實踐問題。
目標:在更廣闊的天地中打造更多優秀教師和未來教育家
新變化:教師教育新突破,在職教師和免費師范生共成長
隨著首屆免費師范生半年教育實習正在進行,越來越多的人關心的是:即將新鮮出爐的首批免費師范生是否還具有當初入學時表現出的堅定的從教信念和決心?能否經受住中小學教育教學一線的實踐檢驗,受到基層學校的真心歡迎?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不僅僅牽涉到免費師范生培養的成效,也直指它們所推動的教育創新。
北京師大建立了4個實驗區、40多所示范和特色學校,華東師大在上海和周邊建立了10多個實驗區,東北師大的實驗區建到23個縣市和105所中學,華中師大在全國10個省簽約30個實驗區,陜西師大有6個省級實驗區,西南大學有7個地市級實驗區……
“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這個在免費師范生培養中出現的新生事物,正得到6所部屬師范大學全力培育。這個實驗區,讓師范教育和基層中小學的聯系變得前所未有的緊密,也印證著免費師范生教育不僅僅推動了師范教育的變革,也在催生整個教師教育新體系的形成。開放性、廣闊性、一體化是這個新體系的三個突出特征,而創建橫跨城市與鄉村、高校與農村中學的教師教育創新與服務綜合改革實驗區,成為這一新體系得以建立的依托和突破口。
“集本科實踐教學、教育碩士培養、基礎教育研究、在職教師培訓、教育信息平臺建設于一體”,在這樣的實驗區,部屬師范大學服務基層和區域教育、地方和中小學參與免費師范生培養的功能同時被強化。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學合作培養師范生、共同培養培訓在職教師的新機制開始形成。
這樣的實驗區注定會成為免費師范生培養和成長的搖籃。由于一個實驗區至少要容納50名免費師范生實習、就業,這就為免費師范生的集體成長創造了條件。無論職前還是職后,每個免費師范生都能夠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成長,一同進步。
這樣的實驗區也成為實驗區教師成長、發展的搖籃。以東北師大為例,2009年,學校通過“頂崗實習、置換培訓”、“訂單式培訓”、“常青藤工程”等方式,為實驗區培訓教師3000余名。陜西師大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培訓中小學骨干教師1000人,為陜西省培訓新課程骨干教師2300人。在華中師大的30個實驗區,建設教師教育數字化學習港,與華中師大課堂、華師一附中課堂進行實時遠程互動,開展師范生教育實習和在職教師培訓,實現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學校的多贏。
既解決了教師培訓問題,又為免費師范生開辟了實習基地,為教育科研找到了生長點,為師范大學服務基層、服務教育事業找到了落腳點,實驗區一舉多得。
“只有同國家和民族命運緊密相連的師范教育,才是真正的師范教育!绷⒅境刹,到農村去,到基層去,到中國教育需要的地方去,免費師范生和國家民族命運聯系在一起,任重道遠!霸囉褚獰3日滿,辨才需待七年期”。3年回望,首屆免費師范生培養如星星火種,帶動了星火燎原——在它的示范作用下,越來越多的省市推出地方師范院校師范生免費的舉措;在它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優秀學生立志從教,報考師范,越來越多的優秀高校和中小學教師投身其中,成為未來優秀教師和教育家的培養者、支持者,越來越多的在職中小學教師更加積極進取、有了學習提高的新機會。
這種教師教育的巨大進步,讓我們有信心期待,從今天的免費師范生和中小學教師中,涌現更多的優秀教師,產生更多真正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