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魏縣為舉辦該縣第十屆梨花節(jié),從全縣教育系統(tǒng)選拔了160名年輕女教師作為禮儀小姐。面對輿論的質疑,由魏縣黨政官員牽頭成立的梨花節(jié)辦公室則回應稱并無不妥,“之所以這么做是考慮到年輕教師形象好、素質高、責任心強,而梨花節(jié)是展示魏縣形象的一次機會”(4月6日《瀟湘晨報》)。
展示形象就要讓女教師做禮儀小姐,這個邏輯是令人驚訝的,如果按照這樣的邏輯,那么在梨花節(jié)上端水倒茶,以及開車門、提行李、倒垃圾、打掃衛(wèi)生間之類的活,都應該由縣長率領機關干部們承包了,因為盡管他們的形象未必驚艷,但“素質高、責任心強”應該是毫無問題的,因此也更有利于“展示魏縣形象”——他們會這樣做嗎?
我想他們是不會的。他們可能會找出很多理由來為自己開脫,但一個真正的,卻又說不出口的理由是:這樣有失他們的尊嚴。既然如此,魏縣為什么又非要組織女教師來充任禮儀小姐呢?“魏縣黨政官員牽頭成立的梨花節(jié)辦公室”在做這樣的決定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這會有損女教師們的尊嚴呢?
什么是尊嚴?尊嚴就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擁有應有的權利,并且這些權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簡而言之,尊嚴就是權利被尊重。而魏縣“選拔”這么多女教師作為禮儀小姐,很明顯并沒有尊重她們的權利。盡管“梨花節(jié)辦公室”聲稱她們都是“自愿的”,但制度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命題就是:在力量不對稱的情況下,自愿的交易并不等于公平的交易。試問,在這些女教師的工作、前途都牢牢被人掌握的前提下,談論她們充當禮儀小姐是不是“自愿”,又有什么意義呢?
此外,坦率地說,女教師這樣的身份,和禮儀小姐這樣的“工作”并不相稱。教師主要靠自己的學識、人品獲得公眾的尊敬,而禮儀小姐則主要靠相貌、笑臉吸引別人的眼球。魏縣的梨花節(jié),美其名曰弘揚“梨花文化”,但明眼人都知道,無非是文化搭臺、經濟唱戲那一套罷了。無論禮儀小姐在這種場合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都不過是討人歡心的。
女教師不是官員的使喚丫頭。魏縣發(fā)生的這起頗富“創(chuàng)意”的事件,說到底,表明在當?shù)毓賳T心中,并沒有絲毫的對教師職業(yè)的尊重,也沒有意識到(或根本不在意)教師形象對下一代潛移默化的影響,“尊師重教”對他們來說,不過是掛在嘴邊上的一個口號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