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哮陽,18歲,滄州市第一中學考生,在今年高考中以708分的成績成為我省高考理科狀元。
6月23日上午9時5分,記者從滄州市第一中學獲悉,該校考生劉哮陽獲得我省今年高考理科狀元。
據介紹,劉哮陽以708分優異成績獲得河北省理科狀元。各科高考成績分別為:語文126分;數學141分;英語139分;理綜292分。省級優秀學生干部加分10分。
記者見到劉哮陽時首先感覺到的是他的沉穩。對于今年獲得省理科狀元,他表現得十分平靜。
樂趣+思考,“學習是一種狀態”
劉哮陽說,當他在網上查出分數時首先是劉哮陽說,當他在網上查出分數時首先是考慮哪科分數估錯了,倒是母親十分高興。
提到自己的學習,劉哮陽說他十分看重學習的“樂趣”和在學習中的“思考”。“樂趣”不是指對某一科的樂趣,而是對所有學習內容的樂趣。有的時候心情煩躁,感到沮喪,那就等心情好的時候分析一下:我為什么心情不好,為什么心情又好了?“思考”是說將對學習的體會當成生命的一部分,在思考中塑造自己。劉哮陽說,從學習中能夠獲得許多感悟,這些感悟、道理不僅僅讓你在學習中能用得上,在生活中同樣用得上。“學習是一種狀態”,這是劉哮陽說的多的一句話。在他看來,即使完成老師布置的普通作業,都可以選擇是“草率的”還是“嚴謹的”,而這種習慣長久堅持下來就會形成一種狀態。只有具備了樂觀、堅持的狀態,才會在學習上取得成績。
常提“子曰”,高考前仍在看小說
作為一名理科狀元,劉哮陽在采訪中時常提到“述而不作”、“君子不器”,提到孔子學琴的典故,提到王守仁的“心學”、“知行合一”……“人是需要想像力的”、“哲學的力量”這樣的句子不時從這個年輕人口中說出……果然,劉哮陽從小就有著良好的閱讀習慣。
劉哮陽說,他看的書很雜,高二假期的時候看了全套的《明朝那些事兒》。高考前他看的是《夜航》和《人的大地》,“就是寫《小王子》的那位法國作家寫的”,劉哮陽告訴記者,這位作家是位飛行員,“當一個人真正用生命思考的時候,得出來的一定是生活的真理”,他能感受到作者那種在天空飛翔、平安著陸時的“狀態”,而這種狀態對他而言也有著借鑒意義。
家庭給他自由,教給他誠實正直
記者了解到,劉哮陽的父母都是滄縣的公務員,他們都是從農村考出來的大學生。對于自己的家庭,劉哮陽首先提及的就是“沒有喝酒、打麻將的”。父母喜歡看書,他也就拿本書在一旁跟著看。這些年來,只要他買書,父母都會給他提供充足的購書款,而且從不限制他買的書的題材、內容。他上網,父母也不會在旁“監督”。這是一個給他自由、尊重的家庭,他自己的事情往往要由他自己下終的決定。不僅如此,他還經常跟父母交流,“像朋友一樣”。
在劉哮陽看來,家庭給他重要的教育,就是教給他誠實、正直、腳踏實地,教給他要遵守規則。
學習成績穩定,不是“書呆子”
滄州市第一中學高三年級部主任田志良說,劉哮陽的中考成績并不突出,但進入一中后表現得十分穩定,而這也是這名學生大的特點。劉哮陽高三班主任祝建坤也認為劉哮陽的“穩定”令人印象深刻。但她告訴記者,劉哮陽的“穩定”并不是說他只知道學習,是個“書呆子”,恰恰相反,劉哮陽當了三年班長,在班上威望很高,遇有評選先進,經常全票當選,這個孩子有著自己的思想,有著很強的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