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明
本周除了世界杯之外,還有一個熱詞特別值得關注:根叔與振耀現象。
根叔是華中科技大學學生對其校長李培根的昵稱,據說,這樣的稱呼已經延續(xù)好幾年了,只不過在近學校畢業(yè)典禮上,李培根聲情并茂的演講被打斷三十次,全場七千名學子齊聲高喊“根叔,根叔”才被新聞媒體爆炒出來。根叔在這次演講中用腦、用心、用情,還用大學生們聽得懂聽得明也愛聽的話。
如:“親愛的同學們,如果問你們關于一個字的記憶那一定是被,我知道你們不喜歡被就業(yè)、被堅強,那就挺直你們的脊梁,挺起你們的胸膛,自己去就業(yè),堅強而勇敢的到社會中去闖蕩……”再如,“你們一定記住了‘俯臥撐’、‘躲貓貓’、‘喝開水’,從熱鬧和愚蠢中你們記憶了正義,你們記住了‘打醬油’和‘媽媽喊你回家吃飯’,從麻木和好笑中你們記憶了責任和良知;你們一定記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
國家大事、學校大事、學生情事和學習之艱都被這些網絡熱詞和頗有講究的修辭串聯(lián)起來,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引發(fā)了學生的共鳴。不僅僅是說,李還和每一位畢業(yè)生逐一握手,滿足學生合影需求,其中,百名學生還與他相擁,有學生說,大學四年一定要抱一下根叔,才如愿以償。雖然我曾聽說北大的老校長蔡元培曾一改風氣對向他行禮的學生也脫帽鞠躬還禮,雖然我曾聽說武漢大學的老校長劉道玉也曾親筆致信學生并與學生對等交流,但畢竟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如此讓人親切動情的校長,如此讓人印在心里而不能忘卻的校長還是太少了。有記者邊看視頻邊落淚,并告我,這樣的校長太難得了,太稀缺了!我認同。
其實,大學校長不就應該是根叔這個樣子嗎?什么時候變成別的樣子了,變成副部級、正局級、副局級,變成衙門外的一級官員了,不可考。但學生們對根叔發(fā)自肺腑的掌聲告訴我們,學生們喜歡并歡迎什么樣的校長,喜歡并歡迎校長們講什么話,反之,他們的不喜歡、不歡迎也不言自明了。
振耀乃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yè)促進司司長,近他辭去了司長職務,到北京師范大學做起了教授,還出任壹基金公益研究員院長。年已56歲的王振耀本來還有三四年就可以在民政部退休了,也不排除這三四年內還可在行政上提高一個級別的可能,至少在理論上是可能的。還有公務員的身份,總之,王都不要了,而變身為一個教授。此事被媒體爆炒并稱之為振耀現象。
我不了解王振耀,也不知道他分管的工作在民政工作中有多大份量,更不知他內心到底在想些什么而做出的這一舉動。我所知道的是,身邊所有行走在公務員之路上的人,特別是已經到了司局級領導崗位上的人,鮮有人做出過這樣的選擇,換到我也很難。但他做了,而且看了記者的采訪,還真義無反顧。
其實,在發(fā)達國家,政界學界商界之間的人才流動是很正常的,進了官場有干一輩子的,但沒有像我們這樣幾乎全體都干一輩子,而且一輩子還干不夠,還希望自己的子孫也干,子子孫孫都當公務員、做領導,官越大越好。這當然有我們的特殊國情,而正是由于我們的特殊國情才紅了“王振耀”,才產生了“振耀現象”。
兩件本來很正常的事,本來不值得大說特說的事情,在今天卻被熱炒,既說明了真理的回歸,事情本源的回歸,又說明了根叔與振耀一反時下常態(tài),一反時下常理,超越自我,超越世俗,開時代之風,領潮流之先。我以為,一個時代由此才能不斷進步。由我們習慣的官員只能升遷,校長只能念稿,到官員可以橫跨,校長可以“笑話”,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以后的今天,官員工作質量提升、校長治校水平提升,也是人們生命意義提升的標志之一。
從根叔到振耀,看似互不相關的兩個現象,折射出社會進步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