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一中就2009年全國無線電測向錦標賽(華北賽區)提交給焦作市體育局的申報材料。本報記者 田國壘攝
焦作一中一學生在2009年全國無線電測向錦標賽(華北賽區)的獲獎證書。本報記者 田國壘攝
河南省招生考試信息網的公示信息顯示:河南省今年有811名考生以國家二級運動員的身份在高考中享受了20分的加分,其中焦作市就有255人。而這里邊,不少考生來自焦作市一中。
此外,焦作市體育局公示的審批信息顯示:焦作市2009年下半年度以無線電測向項目獲得二級運動員等級稱號的169名學生中,有161人來自焦作市一中和焦作市一中分校。
在焦作市一中就讀、今年剛參加完高考的李靜(應采訪對象要求使用化名)說:“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參加的,成績好的學校會動員他們參加,成績不好的如果想參加,就要托人找關系,并且要交上萬元的培訓費。一般都是找程明鎖老師,他是專管無線電和航模的。”
“加分的考生大部分集中在一個學校,并且又集中在某個項目上,讓我感到震驚,"三模一電"(車輛模型、航海模型、航空模型和無線電測向)之所以有這么多的二級運動員和焦作一中程老師有極大的關系,數字都是他帶出來的。”焦作市體育部門的一位人士說。
焦作市一中是如何創造出將眾多在校學生培養成“國家二級運動員”的神話的?這又與高考加分有何利益關系?日前,中國青年報記者趕赴河南省焦作市進行了調查。
5名考上北大的學生中4人因“三模一電”加了20分
2010年7月19日的《焦作日報》刊登了這么一則消息:“昨天(7月18日——記者注)上午,從焦作市第一中學傳來喜訊:該校有5名學生被北京大學錄取。這5名學生分別是4名文科學生付新宇、王依、程高超、侯星辰和1名理科學生成恩。”
河南招生考試信息網公示的《2010年本省享受照顧政策類別及具有相應資格考生名單》顯示,上述5名學生都因“國家二級運動員”而享受了20分的加分。記者拿到的《2010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報考高水平運動員花名冊》(以下簡稱《花名冊》)顯示,除侯星辰外,其余4人的加分項目均集中在“三模一電”——
成恩參加了2009年河南省青少年車輛模型錦標賽的車輛模型項目,名次第一;
程高超參加了2009年河南省青少年海航模型錦標賽的航海模型項目,名次第三;
付新宇參加了2009年河南省青少年無線電測向錦標賽的無線電測向項目,名次第二;
王依參加了2008年全國無線電測向錦標賽(華南賽區)的無線電測向項目,名次第一。
獲得二級運動員稱號的遠不止這幾名尖子生。《花名冊》顯示,從人數上看,在2010年高考中,焦作市共有325名考生以二級運動員的名義報考高水平運動員,其中焦作市一中和焦作市一中分校的人數為266人,占焦作全市報考人數的81.8%%。
從項目上看,“三模一電”人數達226人,占焦作市總人數的69.5%%,并且絕大多數來自焦作一中和焦作一中分校。
按照《運動員技術等級管理辦法》(體競字[2009]63號)有關規定,以及《河南省〈運動員技術等級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試行)》規定要求,焦作市二級運動員的審批以及證書發放由焦作市體育局辦理。
2010年8月9日,焦作市體育局一位工作人員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說:“我們也感覺它(焦作一中)這邊人數比較多。今年因無線電測向獲得二級運動員稱號而獲得加分的考生,河南全省一共有292人,其中焦作市就有177人,占總人數的60%%,這確實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這位工作人員稱:“武術和籃球是焦作的強項,按理說這兩個項目應該出一些運動員才對,但去年籃球只出了一個,而無線電測向的人數卻呈幾何級數增長,我也認為這里面有問題。”
焦作市體育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07年全年焦作市體育局審批的二級運動員人數為292人,2008年全年為409人,2009年全年為574人。
學校推薦好學生參加訓練
“人數之所以增長這么快,主要是無線電測向和車輛模型項目的人數猛增,而這里面絕大多數都是焦作一中和焦作一中分校的學生,這和焦作一中一位程姓老師有極大的關系。”焦作市體育局競賽科科長祝東超說。
采訪中,多位焦作一中的學生均稱,從報名到參加無線電測向訓練,再到參加比賽獲得名次,都是由該校一位名叫程明鎖的教師帶領的。
焦作一中大門內的名師介紹欄對程明鎖有如下介紹:“生物高級教師,無線電測向國家級運動裁判,國家功勛教練、國家集訓隊教練,國家級優秀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焦作體育志》顯示,程明鎖1978年畢業,先后任焦作市第十七中、十八中教師、教導副主任和焦作市解放區教委教育科長,1984年組建業余無線電隊。后被焦作一中作為“特殊人才”引進,2004年在焦作一中組建無線電測向隊。
8月7日下午,記者以想讓親屬參加無線電測向訓練的名義在焦作一中分校的操場上見到了程明鎖,以及正在接受車輛模型訓練的10多位學生。
“這些(學生)都是參加集訓的,已經半個多月了,他們16日就要參加全國錦標賽了。”程明鎖說。
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參加“三模一電”的培訓,程明鎖稱,“學校盡量為好學生開綠燈,使他們將來能考上北大、清華”。
據程明鎖介紹,進焦作一中的無線電測向隊,“從報名到參加比賽,一般我們要經過三次選拔,選拔就是由學校教務處推薦。學校盡量推薦一些成績好的(學生)。第一次推薦就是文、理科前20名,后來又延續到前40名。”
但一位知情人向記者透露:“要想進無線電測向隊首先要交6000元的費用,并且托關系找熟人,至于能否成為二級運動員,還要看你以后的行動。”
只要參加比賽,三分之二的學生能拿名次獲得加分
不過,一旦能夠參加比賽,獲取名次而后能獲得加分的幾率就非常大了。“咱們這個如果參加的話,基本上有三分之二的同學可以拿到名次,享受加分。今年我們學校5個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都獲得了加分。焦作一中從2006年到現在考上清華、北大的全部都是加分走的,加分的項目無線電、車模、海模都有。”
參賽獲得名次才能辦理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程明鎖稱,2010年以前,全國每年有10個比賽可以參加。“河南省有青少年賽和錦標賽兩個,全國有6個分區賽,全國又有青少年賽、錦標賽,一共10個比賽。這10個比賽我一個(比賽)拿5個名次也能拿50個啊。”
程明鎖坦言:“終拿到名次的人數肯定超過這個(50個)數,比賽越多拿的就越多。”
《花名冊》顯示,焦作一中及焦作一中分校參加2010年高考以無線電測向項目獲得二級運動員稱號,進而獲得20分加分照顧的166名考生中,僅通過2009年河南省青少年無線電測向錦標賽一項比賽成為二級運動員的就有54人。
一位參加無線電培訓的學生的家長告訴記者:“沒有上萬元別想買到能夠加20分的大獎。”
但程明鎖沒有向記者透露具體需要的費用,只是說:“每個學生都不一樣,(買)機器的錢,輔導費,此外到全國各地去參加比賽還要用錢。”
“師生都在賭一把,學生交一部分器材費和輔導費,拿到成績后就再給一部分輔導費,拿不到成績就不給了。”程明鎖說。
體育局:“我們也不清楚這項比賽是否正規。”
《花名冊》顯示,焦作一中和一中分校在2010年高考中以二級運動員名義報考高水平運動員的266名考生,參加的比賽類型眾多。
焦作市體育局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河南省每年會有一個競賽計劃下發到我們市一級體育局,如果有人拿著獲獎證書來申報二級運動員證書,我們可以將申報人參加的比賽與競賽計劃對照看是否在計劃之列,在計劃之列的我們就審批,不在計劃之列的我們就不審批。“但我們沒有國家級比賽的競賽計劃,所以當他們拿著很多競賽成績冊來辦二級運動員證時,我們也不清楚這項比賽是否正規。”
這位體育局的知情人士稱,焦作一中和焦作一中分校的學生是由學校出面集體辦理二級運動員證的。2009年秋季,程明鎖拿著厚厚的一摞學生材料來申報,我們發現很多學生都是在2009年全國無線電錦標賽(華北賽區)獲得的名次。在此期間,有人曾舉報程明鎖向焦作市體育局出示的成績冊和北京比賽時的不一樣,“但我們在網上查詢不到,向北京方面要也要不來,我們只有按照他(程明鎖)提供的成績冊、秩序冊來進行審批。”
據了解,焦作市體育局在辦理二級運動員證審批時,需要申請人提供包括比賽成績冊、秩序冊、成績證明單、獲獎證書等材料。“人家都是按照你的要求來弄的,你要什么人家就準備什么,如果不給人家辦就是我們行政不作為了。”焦作市體育局掌管二級運動員證書審批的負責人說。
比賽中的貓兒膩
每年舉行的10個無線電測向競賽都是什么性質的比賽?比賽本身是否存在貓兒膩呢?
據記者調查,在2009年全國無線電測向錦標賽(華北賽區)中,比賽僅設置了2米波段、80米波段和400兆三個大項,及成年組、青年組、兒童組男女6個組別的比賽,共可產生上百名二級運動員。
此次比賽產生的二級運動員中,焦作一中就占了67個名額。并且只有焦作一中一個單位參加了成年組的比賽,也就是說,成年組產生的二級運動員都是焦作一中的。
問題還遠不止于此。《2009年全國無線電測向錦標賽(華北賽區)競賽規程》規定,本次竟賽成績分A、B組錄取。各錄取單項和全能個人前6名。華北區內參加競賽單位為A組(包括國家集訓隊),華北區外單位為B組。A組前6名獲得者頒發國家體育總局獲獎證書,B組前6名獲得者頒發航管中心中國無線電運動協會獲獎證書。
全國無線電測向錦標賽競賽規程明確的一個原則是:跨區域參加分區賽的選手成績是測試成績,不能作為申請審批國家二級運動員的依據。
按照規定,河南屬于中原分區,并沒有資格參加華北分區賽A組的資格,也就是說在B組中參賽即便獲得了名次也拿不到國家體育總局頒發的獲獎證書。
可記者在焦作市體育局競賽科檔案室查閱到的焦作一中提交的二級運動員申報材料中,參加了2009年全國無線電測向錦標賽(華北賽區)的學生材料中,國家體育總局頒發的印有“五環”標志的“全國體育競賽獲獎證書”赫然在列,但獲獎證書上只蓋了中國無線電測向錦標賽組織委員會的章,沒有國家體育總局的章。
“我們也無法鑒定這些獲獎證書、成績冊、秩序冊的真偽。”焦作市體育局競賽科一位負責人坦承。
這位負責人說,自己對這些申報材料的真偽表示過懷疑。他說,有一次,上午10點我們通知他們(焦作一中)說申報材料上缺少組委會的章,他們拿走后,下午4點多再送回來的時候上面這個章就蓋上去了。“我特別奇怪,就算是坐飛機到北京也趕不回來呀。”
據知情人透露,焦作一中作為跨區比賽的隊伍之所以能參加A組比賽,是因為“他們組織學生事先在鄭州以國家集訓隊的名義搞了一個集訓”。
程明鎖說,國家集訓隊是國家無線電測向集訓隊辦的,“一般的話都是參加集訓20多天交3000元錢,比賽的時候交集訓費了,從經濟上對這個分區比賽進行補貼了,按照國家規定就可以跨區比賽了。不愿意參加這個集訓的話就只能參加B組。”
上述知情人稱:“名義上是國家集訓隊,實際上水平很次,有的學生怕影響學習,只訓練了不到一周時間。”
有問題的不僅是分區競賽,據記者調查,由河南省體育局、教育廳主辦的2009河南省青少年無線電測向錦標賽也存在諸多問題。
《花名冊》顯示,焦作一中和焦作一中分校在2010年高考中,在無線電測向中獲得二級運動員名義進而獲得加分的166名考生中,有54人都是在該項比賽中取得名次后成為二級運動員的。
據記者調查,2009年河南省青少年無線電測向錦標賽就在焦作市舉辦,并且焦作一中和焦作一中分校還是協辦方。
焦作市體育局一位中層領導告訴記者:“名義上焦作市體育局是承辦方,實際上是焦作一中和省體育局溝通好后直接拿走了這個比賽,我們這邊只是去了一個副局長參加開幕式就完事兒了。”
知情此次比賽的一位體育界人士稱,這次比賽存在嚴重的分組設項問題。
他舉例,年齡組本可以分為一個年齡段,可他分為N個年齡段,這樣一來獲獎人數就要乘以N了。此外,每個年齡段里面還可以分組,這樣一來獲獎人數還要翻番。“這些都是有意而為的。”
此外,據這位人士講,此次競賽中還存在槍手替賽的行為,“有些學生根本就不會這個,就托一些在這方面確實有特長的去跑,槍手一個人身上背了好幾臺機器,到了某個點后就啪啪分別蓋好幾個章。一位槍手因身上背的機器太多太累,一不小心掉進枯井里了。”
焦作一中及其分校學生近年參加無線電測向比賽獲得國家二級運動員的人數。根據《2010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報考高水平運動員花名冊》參賽信息統計。
參加比賽拿到了名次,憑借名次拿到了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但要想在高考中獲得20分的加分,還需要過資格審查這一關。
2010年1月18日,河南省教育廳和河南省體育局聯合下發《關于河南省二級運動員(含)以上考生資格審查和專項測試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寫道:“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獲國家二級運動員(含)以上稱號,按本通知確定的資格審查和專項測試項目,經河南省招生辦公室資格審查、專項測試達到二級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的應屆高級中等教育學校畢業生,可在考生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加20分投檔。資格審查未通過、測試未達到標準及未參加測試者不享受加分政策。”
該通知規定,二級運動員資格審查、測試只限于田徑、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網球、武術、游泳、健美操9個項目。也就是說“三模一電”并不在審查、測試的項目之列。
但距此僅3個多月后的4月30日,《關于做好2010年二級運動員(含)以上考生專項測試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發,其中審查測試項目出現了重大的變動——原來規定的9個項目擴展到了27個,“三模一電”(車輛模型、航空模型、航海模型、無線電測向)名列其中。
在焦作市體育部門供職的一位知情人士稱,政策出現反復耐人尋味,其中一個原因是“在"三模一電"項目上花了錢,成為二級運動員的焦作一中和焦作一中分校的學生及其家長非常不滿意,多達200多位的學生家長聯合起來到省教育廳、省體育局和焦作市教育局、體育局進行上訪”。
“他們先去找程明鎖,要求他退還在訓練、競賽和辦理二級運動員證書方面收的巨額費用,但程建議他們去上面反映。家長們上訪的理由是政策缺乏連續性。”這位知情人士說。
記者調查發現,更改的不僅是審查、測試的項目,甚至連無線電測試的地點也出現了變更。
上述4月30日下發的通知顯示,無線電測向的測試地點是“南陽市桐柏縣”,可在5月13日下發的《2010年二級運動員專項測試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卻將測試地點更改在了“焦作市”。
據了解,此次測試的體育局工作人員說,復試地點的更改讓焦作一中和焦作一中分校成了主場作戰。此次測試就在焦作市森林公園舉行,審查測試的結果是這兩校所有參加測試的考生全部過關。
8月7日下午,程明鎖也稱:“我們的隊員復試都過關了,沒有打下來一個。”
“高考加分出問題,主要責任在地方政府與體育部門。”8月10日下午,國家體育總局宣傳司有關負責人向中國青年報記者轉達了國家體育總局競體司領導的意見。當天,浙江省紀委宣教室工作人員也首次向中國青年報記者通報省體育局遲遲不查處高考體育加分造假考生的有關情況:“對于浙江高考體育加分造假事件,你們重點采訪浙江省體育局。”
而浙江省紀委負責受理舉報案件的同志明確告訴記者:“已經有讀者把中國青年報報道浙江高考體育加分造假事件的內容與報紙,一并向省紀委舉報。目前正在調查。”
國家體育總局:高考加分與競體司沒有直接關系
國家體育總局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中國青年報對浙江高考體育加分造假事件的報道,總局競體司、宣傳司領導都看了,且非常關注。近幾年來,總局競體司一直在嚴抓國家等級運動員審批、管理工作。”
據中國青年報記者了解,去年12月1日至3日,國家體育總局競體司在河南省登封市舉辦了全國二級運動員審批單位工作會議暨培訓班。全國231個被授權審批二級運動員等級的地市級體育行政部門競訓工作負責人參加此次會議。競體司領導要求全國各審批單位從糾正體育行業不正之風的高度,加強對運動員技術等級審批管理工作的領導,建立權責明晰、權責一致的責任追究機制;嚴格執行《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打造等級審批“陽光工程”等。
關于浙江造假審批國家二級運動員,獲得高考體育加分的事件,國家體育總局有關負責人說,“從目前來看,高考加分與國家體育總局競體司沒有直接關系”。
查清造假考生手中的“五環”證書從何而來是關鍵
對于今年浙江55名跨區域參加2007年、2008年、2009年全國無線電測向錦標賽分區賽(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中原等賽區)的考生以測試成績冒名頂替比賽成績、造假申請審批國家二級運動員事件,浙江省體育局競訓處副處長湯寶春至今仍然認為,“審批都是符合要求的”。
湯寶春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我們各市體育局審批時,他們拿出來的證書都是"五環"證書(國家體育總局頒發),是符合要求的,所以就審批了”。
中國青年報記者翻閱了全國無線電測向錦標賽競賽規程。規程基本明確這樣一個原則:跨區域參加分區賽的選手成績是測試成績,不能作為申請審批國家二級運動員的依據(詳見本報8月6日《浙江不查處高考體育加分造假考生有貓兒膩》報道)。換句話說,本次涉嫌造假的55名考生的體育比賽成績不足以獲得這些“五環”證書。
這些“五環”證書到底從何而來?從中國青年報記者掌握的證據分析,浙江這55名造假考生手中的“五環”證書來源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可能通過某些暗箱操作,組委會濫發證書,把測試成績當作競賽成績,把中國無線電運動協會或分區賽組委會頒發的證書偷梁換柱為國家體育總局頒發的證書;另一種可能是考生通過某些利益集團運作,買賣、制作假的國家體育總局頒發的全國體育競賽獲獎證書,以假亂真,申請審批國家二級運動員,獲得高考體育加分資格。
對上述現象,正在江西省出差的國家體育總局航管中心主任李正梅給予高度重視。她說,“查實情況會在第一時間向中國青年報記者通報”。
地方對媒體曝光具有周旋力與免疫力?
自今年7月15日起,中國青年報相繼刊發《浙江高考體育加分為啥不敢光明正大》、《浙江高考體育加分運動員證書從天而降》等5篇報道,引起了浙江省領導的高度重視。省領導批示要求,馬上對現行高考加分政策進行疏理,發現問題加以整改。
但是,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省體育局監察室7月19日從中國青年報記者處調取相關線索與證據后,至今沒有向社會公布涉嫌違規加分考生的核查與查處情況。經過調查采訪,本報在8月6日再次刊發《浙江不查處高考體育加分造假考生有貓兒膩》報道。同時,國家體育總局航管中心否認了浙江省體育局的請示內容。
8月10日上午,本報編輯部接到浙江讀者的緊急報料:中央電視臺當天在多個頻道反復播放了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省體育局官員針對高考體育加分認定的答復。“對于這兩位官員的回答事實如何,大家一清二楚。請求媒體繼續跟蹤關注此事,將事實大白于天下,為浙江考生贏得公平競爭的高考天空。”報料者接連發出這樣的呼吁。
中國青年報記者與中央電視臺報道此新聞的記者潘虹旭取得聯系。潘虹旭說,此新聞是7月底在浙江采訪省教育考試院副院長馮成火、省體育局競訓處副處長湯寶春的內容。她回到北京后,一直忙于其他重要新聞采訪,直到本月10日才播放。“這不是浙江對高考體育加分造假考生事件的回應。”她說。
對近期媒體關于浙江高考體育加分亂象,尤其是遲遲不查處造假考生事件的報道,浙江省一位知情公務員開門見山地說,“根據以往的經驗,浙江對媒體曝光已經具有了相當的周旋力和免疫力”。
這位公務員介紹對付媒體的核心辦法:先是不理不睬,看你拿我怎么辦;實在逼得不行了,就表個態,拖著。等高考結束了,媒體也累了,此事就煙消云散、萬事大吉;如果媒體、公眾盯得緊,就來個不配合、不認賬,讓你去做“福爾摩斯”。他們以逸待勞,跟你“躲貓貓”。什么時候查的人累了、無奈了,就平安無事了。明年周而復始,變本加厲。
“讓犯錯者自行認錯并糾錯,在沒有外界監督壓力下,往往是不現實的。”這位公務員擔憂,鑒于造假涉案考生較多,又臨近高考招生尾聲,浙江完全有可能采取不了了之、明年再來的策略,規避社會公眾與輿論監督。
浙江省紀委宣教室工作人員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對于信訪與案件(高考體育加分造假事件)查處的情況,目前正處于保密階段。省紀委領導接到報告后,還需要與相關部門聯系、了解,到時定下來后會及時通知、聯系你采訪。”
“大家以前主要是練無線電測向,今天我給大家講講器材的裝配。”8月12日,有多年無線電測向運動教練經驗的于大全手持一架紫色的無線電測向機,耐心地為講臺下坐著的20余名“90后”學生做講解。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正為將于8月16日在珠海舉行的“2010年全國青少年無線電測向錦標賽”做準備。
在于大全眼里,無線電測向運動是一項“造就強者的運動”,但近年來國內無線電測向比賽中出現的怪現象,讓這位年近七旬的老教練產生了無所適從的感覺。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練告訴記者,去年北京一所中學自行制作了一份比賽的秩序冊和成績冊,為幾十名考生去區體育局申請二級運動員資格。結果區體育局通過了審批,直到市體育局審核的時候才發現了問題,沒有使其蒙混過關。
他還透露,某一年的西南分區賽,裁判員還沒報到,秩序冊和成績冊就已經出來了,“非常荒唐可笑。”
剛參加了在長春舉行的無線電測向國家隊集訓活動的廣東教練胡立明告訴記者,河南和浙江有很多人想來今年的國家隊集訓,但“都被打回去了,他們報了名也不讓他們來”。因為有些學校在比賽中經常弄虛作假,“河南一個學校在2008年參加珠海分區賽的比賽,帶人帶得很明顯,還收買裁判。后取消了他們的成績,但照顧面子沒有公開,因為他們畢竟帶了一車人來參加這個活動。”
“我們鄙視這些眼里只有利益的人,我們開年會,這些人都受到抨擊,他們在這個圈子里也很不受歡迎。我們聯合起來力量很大,浙江或焦作想參加集訓,我們都不讓他們參加,也是對他們的一個警告。”胡立明說。
另一位老教練蘇燕生對當前無線電測向運動在中國的發展也很失望,由于看不慣冒名頂替、買通裁判等作弊行為,他以趕飛機為由,帶隊缺席了2008年在海南三亞舉行的全國青少年無線電測向錦標賽的閉幕式。
蘇燕生把對無線電測向運動中存在的弄虛作假現象的不滿和對規范該運動的期待寫進了他新近編寫出版的《無線電“獵狐”和全程定向越野訓練學》一書中。
他告誡運動員要樹立正確的戰術思想:正確的戰術是在競賽規則的范圍內使用的一些方法和手段。像有些手段就是非法的,如跟人戰術、相互照應——使眼色、打手勢、犧牲一個去帶路然后帶跑、冒名頂替——槍手……這些都不叫戰術,不是真本事、硬功夫,而是弄虛作假,是小偷,是“賊”,是品德問題!
他認為教練不能只教技戰術,更要教品德。不要為了一個中高考的加分去教唆孩子弄虛作假搞欺騙,這樣做把人毀了,把整個民族、整個國家給毀了。
他對一些教練員和裁判員操縱比賽的行為十分不滿:現在許多教練員、裁判員為了能讓學生加分,訓練中教孩子在比賽中怎樣作弊,并總結出《無線電測向比賽和定向越野比賽的作弊方法》,還有一些教練員在比賽中化裝進入比賽場地,帶領學生去作弊。一些品質惡劣的教練和裁判相互勾結,搞權錢交易。一個非常純潔的體育運動事業被攪和得一塌糊涂,整個無線電“獵狐”競賽場變成了一個黑社會中的賭場。
在蘇燕生看來,當前中國的無線電測向運動的教練員和裁判員的水平亟待提高。他甚至在做培訓的時候直言:“你們當中搞這個工作的,很多都是物理實驗員,工資待遇上比一線老師差得多。現在教育系統和體育系統給了你們這樣一個機會,就應該通過這個機會提高業務能力,而不是不擇手段去獲得名次、證書。一旦你們走歪了,將來你們自己砸自己的飯碗。”
但走下講臺后,蘇燕生卻時常感到無力。他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今年5月他擔任了河南省無線電測向二級運動員考生專項測試的總裁判長。“測的時候原本打算進山,并按照正規的要求布臺。因為既然你達到了二級運動員的水平,就要考察你如何把體能、無線電測向的專業知識、心智這些東西結合起來。但是后來由于家長鬧事,我們就從山里面撤出來,由桐柏轉到焦作,后是在公園里測的。”
他透露,參加此次測試的考生共有297人,后刷掉了5個。“按照我的想法要刷掉更多。但在籌備測試的時候有很多學生家長在鬧事,省里怕出更大的亂子,就準備放寬一點兒,讓大部分學生都通過。”
“不只是河南省的學校,廣東、浙江、四川的一些學校都有問題。”蘇燕生說。
關于無線電測向賽場內外的一些歪門邪道也傳入了一些年輕選手的耳朵。在于大全講座的課間,高二學生小李一邊組裝測向儀一邊對記者說:“我參加的比賽里幾乎次次都有"買"的。他們搞到地圖,知道電臺藏在哪兒,等于是定向而不是測向。一開始我特別奇怪,每次看他們都特別慢,但是成績一出就特別快。后來大家都知道了,只是沒法完全制止。”
讓于大全感到欣慰的是,來參加他的講座的學生都是真正熱愛無線電測向這項運動的孩子。對于北京市取消無線電測向二級運動員高考加分的決定,小李顯得并不在意:“我是真的喜歡這項運動。”
本報北京8月12日電
“赴歐”參賽成績能加分?
“2009年9月13日至22日,中國無線電運動協會組織國家無線電測向隊奔赴歐洲,參加在保加利亞舉行的歐洲無線電測向錦標賽。有歐洲23支隊伍和歐洲以外包括中國隊在內的3支隊伍參加了此次比賽。”
這篇刊載于中國無線電運動協會官方網站、題為“中國國家無線電測向隊赴歐比賽紀實”的文章圖文并茂地介紹了中國國家無線電測向隊(以下簡稱“中國隊”)去年赴保加利亞海濱城市Obzor參加第17屆國際業余無線電聯盟一區(包括歐洲、非洲、中東和北亞地區,中國屬于三區——記者注)業余無線電測向冠軍賽的情況。據文章介紹,中國隊跨區參加比賽,是因為“亞洲錦標賽的承辦地泰國國內政治動蕩等原因,導致賽事不能如期舉行,國際業余無線電聯盟臨時決定把亞洲錦標賽與歐洲錦標賽在保加利亞一并舉辦,設立公開組,比賽成績單獨計算”。
文章寫道:“此次歐洲無線電測向錦標賽,中國無線電測向隊是參賽人數較多、距離較遠的隊伍之一,還有就是美國隊派出3名運動員,也是抱著學習和交流的目的參賽的……”
然而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隊的這次赴歐參賽其實是一個“國際性的丑聞”。“每個地區的都拿了"獎"回來。浙江慈溪的、河南焦作的、廣東的,估計這些成績都用在加分上了。你們可以調查2009年那次出國參賽的真相。”
中國青年報記者在該賽事官方網站上看到,該賽事將來自本區的隊伍和非本區的訪問隊伍“區別對待”。前者被分為9個組,而后者則統一編排在一個大組里進行比賽。一位參加了該項賽事的中國隊隊員告訴記者,他們所在的公開組的比賽成績單列,除了中國隊,還有美國隊和保加利亞二隊的隊員也在該組參加比賽。
據記者統計,在公開組中一共有28人參賽,中國隊參賽人數為23人,美國隊及保加利亞二隊一共只有5人參賽。
賽事“成績公告”顯示,此次比賽共分兩個級別,80米波段和2米波段。中國隊隊員在2米波段的比賽中獲得了第2名。
記者在廣州市二中官方網站查到這樣一則報道:“經過國家集訓隊訓練選拔,我校四名學生作為中國無線電測向隊成員(初二級丁湛峰、陳嵩、高一級董夢戈及高二級劉坤林)前往保加利亞參加"第十七屆世界無線電測向歐亞錦標賽",比賽時間為2009年9月16-21日。經過三天的適應性訓練后,在18日舉行的標準距離80米波段比賽19歲以下組別中,初二級丁湛峰同學取得了第一名的優異成績,高一董夢戈同學、高二劉坤林同學分別取得了第五名、第六名的好成績。經過19日的休整,在20日舉行的標準距離2米波段個人賽中初二陳嵩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績。”
記者查詢“成績公告”發現,參加本次賽事2米波段的無線電測向比賽的選手共有22人,其中中國選手18人。
根據無線電測向比賽的規則,成績排名先考慮選手的有效找臺數,若找臺數相同,測向時間少者,名次列前。
在參賽的中國選手中,共有6人(4男2女)找到了4個臺。其中,男選手成績好的是國家隊教練齊繼輝,他用時100分鐘8秒(該臺序對應的是本區隊伍的男子40歲以上組——記者注)。如果把這個成績列入男子40歲以上組,只能排到第25名(該組共33人參賽,好成績是62分20秒。)即便在公開組的成績中,齊繼輝的成績也遠遠落后于第一名的76分47秒。
據了解,去年赴保加利亞參賽的中國隊由來自北京、吉林、浙江、四川、廣東、河南等地的29名運動員和教練員組成。另一位中國隊隊員告訴記者:“河南的選手都是由程明鎖教練帶來的。”此外,北京和四川分別有兩人和1人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