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記者從河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河北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河北調查總隊聯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0年,河北省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3.1%,其中城市上漲2.8%,農村上漲3.6%。
市場價格同比上漲 食品價格漲幅較大
據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所調查的八大類商品五升三降:食品上漲7.8%,煙酒及用品上漲1.5%,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2.5%,居住上漲4.1%,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0.1%,衣著下降2.5%,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下降0.2%,交通和通信下降0.9%。全年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9.0%。其中,12月份同比上漲11.6%,環比上漲0.5%;全年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10.9%。
國家統計局河北調查總隊副總隊長張喜倉介紹,全年消費價格變動有三個特點:
全年呈階梯式上漲態勢。河北省居民消費價格隨著宏觀經濟不斷回升向好,從2009年11月開始由負轉正。2010年呈現階梯性上漲態勢,一、二、三季度分別上漲2.6%、2.7%和2.8%,前三季度漲速平緩,與前季相比僅升高0.1個百分點。到四季度漲勢加快,達到4.1%,比上季升高1.3個百分點,其中11月份為4.5%,是2008年11月份以來25個月的高點。
漲價范圍廣。2010年消費市場漲價商品較上年明顯增多,價格上漲由部分農產品到全部農產品,進而發展到一般消費品和服務項目,特別是進入10月份以來,無論是生產資料,還是消費品,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在調查的262個基本分類中,除家用電器、通信類等工業品價格之外,大部分商品及服務項目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
食品和資源性產品價格的上漲是推動CPI上行的主動力。2010年食品類同比上漲了7.8%,由此拉動總指數上漲2.4個百分點,調查的16個食品小類全部呈現上漲態勢,其中糧食價格自2009年1月份上漲以來,已連續24個月保持逐月上漲態勢,11、12月份漲幅再次加快,單月環比漲幅分別為2.6%和1.9%。
據張喜倉分析,導致2010年河北省物價上漲的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勞動力工資提高,推動成本上升的影響。2010年河北省上調了低工資標準,從7月1日起月標準各檔次分別調整為900元、840元、760元、690元,比原標準分別提高了20.0%、23.5%、26.7%和27.8%。據農村住戶調查,2010年農民工務工收入月均達到1619元,增長25%。
國外輸入型通脹的影響。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各國銀行超發貨幣,使市場流動性充裕。開放的深化,國際貿易往來的增多,其他國家的通脹水平對我國物價的影響日益加大。先是因黑海地區大旱小麥減產,俄羅斯宣布小麥出口禁令,引發全球小麥價格飆升68%,而后傳出全球小麥主要供給國加拿大、澳洲等也因干旱而生產形勢不容樂觀,再次把世界小麥價格推高,帶動了國內糧食價格上漲預期增強。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實施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和世界經濟的逐步復蘇,國際上大宗商品,如原油、鐵礦石等基礎商品價格上漲較多,輸入型漲價也很明顯。八月初,紐約商品交易所9月份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在80美元以上。國際原材料特別是原油、鐵礦石進口價格的上漲,必然影響到國內消費價格走高。
2011年 物價攀升幅度可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展望2011年價格走勢,物價上漲的壓力依然很大,應對金融危機貨幣累積發行較多需要消化,勞動力、土地成本上升,國際通脹影響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以及翹尾因素等,都給穩定物價形成壓力。同時有利條件也很多,糧食供給較為充裕,工業品供給富裕,央行7次提高準備金率、兩次調整利率等。穩物價安全可控的基礎厚實,積極應對輸入型通脹壓力,增強宏觀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和靈活性,就一定能把物價攀升幅度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張喜倉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