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還處在新春佳節中,但部分企業已提前計劃招工事宜,有些企業在大年初七正式上班之前就安排人員到鄉村招工等,“截留”、“搶工”各出奇招,中西部開始與東部展開一場爭搶農民工的競爭……
▲重慶多家企業火車站截留民工 月薪開到4000元
用工荒導致市內很多企業把橄欖枝伸向沿海回渝過春節的農民工。節后,陸續有企業到火車北站等客流密集的地方招工,不乏富士康、英業達這類世界五百強企業。
日前,記者在火車北站看到,雖然天上下著毛毛雨,依然有企業招聘人員穿梭在人群中,散發招工資料。
“遠走不如近爬,離家那么遠,照顧父母不方便,在我們企業來上班吧,收入不一定比沿海低。”一位戴眼鏡的男子熱情地向提著行李的旅客發放傳單。
接過男子遞來的招工資料,記者看到這是一家齒輪公司,招聘的崗位很多,包括制齒工、數控車工、外磨工、鍛壓工和管理層干部等,收入從保底1000元開始,高可達4000元。
“有點動心,不過我還要觀望一下,畢竟回來后又要換一個環境,如果這家廠的效益穩定,還可以考慮。”記者身邊的一位男子自言自語說。記者與他攀談起來,男子告訴記者,他叫莫言,老家在綦江縣石壕鎮,現在是泉州一家船廠的車工,這次回渝看到很多企業都在招聘,感覺重慶的就業機會和工資收入已經不低于泉州了。
據了解,目前在市內各大汽車站和火車站,不少企業都設立了現場招工點,希望能就地截留民工,彌補自己的用工荒。
▲安徽省與沿海展開民工“截留戰”
春節長假接近尾聲,全國各地悄然打響一場民工“截留戰”。為留民工省內就業,安徽省出臺諸多舉措,而省外一些城市則主動出擊,派客車來安徽省“截送”農民工返回。
據了解,近幾年,安徽省外出務工人數一直呈現上升趨勢,但隨著安徽省經濟的快速發展,合肥、蕪湖、馬鞍山等市也出現不同程度的技工短缺問題。省人社廳介紹,去年安徽省外出務工人數總數達1300萬人,比2005年增加320萬人。目前,安徽省外出人員目的地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本地用工日益緊張,外地企業又來競相爭搶,形勢嚴峻。安徽省密集出臺一系列措施,留住民工省內就業,在全省啟動“春風行動”,送一批崗位下鄉,啟動“皖北地區農民工與皖江示范區崗位對接活動”等。在一系列舉措之下,目前,安徽省農民工省內就業人數已呈逐年遞增態勢,與往年比,安徽省外出務工人數也罕見出現持平局面。
隨著安徽省經濟加速崛起,許多農民工傾向回鄉工作,導致珠三角、長三角等沿海城市缺工問題愈演愈烈,今年更提早出現“民工荒”。為避免年后缺工,日前,上海市主動出擊,派出近四百輛長途巴士,分別前往安徽、江蘇、河南、湖北等地,到“家門口”接送農民工返回。
▲媒體關注:“截留”民工需要的不只是親情:從多年以前地方官員送民工外出務工,到此番重慶地方官員截留民工就地就業,在民工 “走出去”與“留下來”的糾結中,可以切實感受到中西部發展與東部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區域間的平衡將逐步實現。民工能夠大面積實現就地或就近就業,無論是帶動當地的工業生產和居民消費,還是解決春節人口遷徙、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諸多社會問題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為留住本地民工,重慶不僅打出了親情牌,還給予了一定的政策優惠,比如“有公租房、子女入學等政策環境,而且能近距離地照顧老人和子女”等等,的確能夠吸引相當一部分民工留下來,畢竟相對于親情,與東部行業之間那點工資的差距遠遠不是拋家離子那點情感賬能算過來的。但是,在“愿意留”與“用得了”之間,需要彌合的不僅僅只有情感與待遇,更多的要有適合的崗位。與東部沿海地區產業的密集程度高和員工需求類別多相比,作為后發地區的中西部而言,民工的可選擇余地的確不多,而民工多年外出從業的經歷與做生不做熟的心理,又制約了他們對本地就業的選擇。所以,“截留”民工本地就業,不僅在于能夠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更在于將民工當作自身產業發展的一部分,加大技術培訓力度,推動本地民工的技術轉型,壯大適應地方產業發展的用工群體,讓更多的民工既愿意留下來,又適合留下來。如此一來,既緩解了地方的“用工荒”的矛盾,又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均衡與和諧,可謂一舉多得。
▲年后首個工作日 數千企業匯聚義烏“搶”民工——2011年2月9日,是年后上班第一天,浙江義烏及來自紹興、臺州和東陽、浦江等周邊縣市的數千企業匯聚義烏人力資源市場舉牌招工。去年下半年以來,浙江義烏連續舉辦的小商品、旅游產品、森林產品等一系列展會,讓參展的浙江許多企業攬到大宗國內外生產訂單。春節過后,許多企業都要開工趕訂單生產任務,但因生產工人短缺,有的企業開不了工。為此,春節一過,各地的企業主就心急火燎趕到義烏人力資源市場招工。
▲節后招工難 汕頭企業火車站前設點“搶工”——隨著大量外來務工人員陸續返回廣東汕頭,當地面臨用工荒的企業紛紛在外來務工人員抵達的第一站汕頭市火車站前擺攤設點,希望招聘到所需的各類員工。
10日清晨6點,天剛蒙蒙亮,汕頭某塑料制品公司的招聘人員已經來到汕頭火車站的站前廣場布置攤檔了。企業人事部負責人張小姐告訴記者,今天早上6點35分有輛南昌開往汕頭的臨客到站,他們做好準備,確保務工人員一出站就能看到該企業的招聘攤位。
隨著大量外來務工人員陸續返回廣東汕頭,當地面臨用工荒的企業紛紛在外來務工人員抵達的第一站汕頭市火車站前擺攤設點,希望招聘到所需的各類員工。
10日清晨6點,天剛蒙蒙亮,汕頭某塑料制品公司的招聘人員已經來到汕頭火車站的站前廣場布置攤檔了。企業人事部負責人張小姐告訴記者,今天早上6點35分有輛南昌開往汕頭的臨客到站,他們做好準備,確保務工人員一出站就能看到該企業的招聘攤位。
在汕頭火車站設點招聘的企業不少,記者從招聘信息了解到,大部分企業招聘的主要是一些普工,一些技術性較強的工種更為搶手,每月工資待遇普遍都在2000元以上,包吃包住還有廠車負責接送。而且現在企業也越來越重視員工的福利,設置了金額較大的工齡獎、績效獎,給員工買社保、醫療保險等,每月還為過生日的員工舉行生日派對。
記者發現,在企業攤位上除了必備的資料外,還有飲用水和蛋糕。張小姐解釋說,坐了那么久火車誰都會累,他們提供點“溫暖”吸引務工人員到攤位前坐坐看看,“說不定,一個工人就這樣招到了”。
張小姐的“溫暖牌”并不夸張。據另一企業招聘人員介紹,火車站雖然有很多外來務工人員,但他們一出站就被出租車司機拉走了,希望他們走到攤位前看看招聘廣告,還真得下點功夫。
6點35分,隨著汽笛長鳴,火車到站了,十幾分鐘后旅客陸續出站。果然,很多人剛剛出站就被拉客的出租車司機拉走了,有些人則直接上了工作所在企業派來的巴士,只有近20個人在經過招聘攤位前看了幾眼,拿了招聘卡片。
“一方面是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發展迅猛,需要大量員工;另一方面工人現在有更多、更好的選擇,流動性比以前更高,這就導致很多工廠企業節后招工變得很困難。”張小姐說。
剛下火車的江西吉安籍務工者小任告訴記者,他和鄉親們還是會回到原來的企業上班,一些打算更換崗位的,其實在過年回家之前就聯系好了。采訪中,多數外來人員表示,雖然在火車站拿了招聘宣傳單,但也只是作參考而已,他們更愿意通過老鄉或經熟人介紹去找工作。
對于這種“守株待兔”式的招聘方法,張小姐表示,很難說成效有多大,但現在汕頭企業遭遇“員工荒”,他們企業員工缺口就有100多人,除了網絡招聘、人才市場招聘,他們只得另辟蹊徑才能招到人。
▲媒體關注:勞動力資源日益緊缺,東西部地區各自想方設法留住農民工的愿望可以理解,但要想真正留住農民工,僅依靠搶工是不夠的,更要積極落實公平工資福利觀。所謂公平工資福利觀,就是說“低福利時代”已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責任、權利和義務相當的與時俱進的“公平福利時代”。在這樣的時代里,企業不能繼續沉湎在吝嗇和保守狀態,而應該義無反顧地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將企業利潤分給員工一部分,將農民工視為兄弟姐妹,以此激發他們的勞動積極性。不僅企業,各地政府也應該積極落實公平的工資福利觀。因為本地的用工環境改善了,工資福利提高了,用腳投票的農民工會自覺來務工,根本不需要強行截留。往深遠說,“高工資、公平工資”會激活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并對產業結構升級、技術進步以及經濟增長產生溢出效應,從而推進企業又好又快地發展,促進本地經濟繁榮。
▲黔桂開通民工專列 運送10萬民工緩解廣東民工荒
——為支持廣西河池市的“打工經濟”,南寧鐵路局今年加開了金城江至廣州西站兩對民工專列。2月8日和9日,金城江始發的這兩對民工專列均爆滿。河池市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每年外出務工的民工較多,來自人社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河池市預計外出務工的農民工達80萬人,預計乘坐民工專列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人數達8萬人。”
據南寧鐵路局介紹,該局為支持西部地區民工外出務工,今年節后加開了貴州興義至廣州西、廣西百色至廣州西、金城江至廣州西等6對民工專列。乘坐農民工專列前往廣東務工的農民工人數將超過10萬人。
廣東省人社廳廳長歐真志此前表示,今年春節前后預測廣東“缺工”總量在100萬左右,相當于用工量的3%至4%,主要是勞動力密集型的加工型企業。
▲江西省興國縣將開首趟民工專列——興國縣是全國著名的蘇區模范縣、紅軍縣、烈士縣、將軍縣。全縣人口78萬,年均外出務工人員近20萬,是贛南革命老區的勞務輸出大縣,為全國各地,尤其是長三角、珠三角區域的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興國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的不斷加大,勞務輸出人數日益增多,交通運輸壓力愈來愈大,在春節前后是農民工返城務工高峰期,因農民工買票難、乘車難而影響勞務輸出,僅2011年就有3000多名農民工反映買不到節后出行車票。 為有效緩解農民工出行難的問題,切實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鐵路贛州車務段將在2月11日下午15:37分,開行一趟由興國始發至東莞東的農民工返城務工“愛心專列”,車次為L367,為外出務工農民工返城開辟安全、快速、實惠的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