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方看中反對早戀的象征意義,學生違背不會一棒子打死,心理專家不看好其效果
8月24日,網上一條“高中男女生交談距離不小于60厘米校規”的帖子,引發網友熱議。這個由一匿名網友發的帖子稱,保定市某中學為了防止學生早戀制定了“精確到厘米”的該校規。昨日記者經采訪核實,該校今年新學生手冊上的確有“男女生60厘米”規定。對這條校規的態度,校方卻有著與網友不同的看法。
網友
男女交往很正常,如此校規過分
“高中男女生交談距離不小于60厘米的校規你們傷不起啊!上學得帶尺子”,8月24日,貓撲網上一名網友發表了這樣一條帖子。
帖子內容顯示,在保定市某高中學生手冊中,“關于男女同學正常交往的規定”部分的第一條為:“除在正常教學、集會外,男女同學在教室、樓道、校園交談,距離不小于60厘米;地點應選擇在校內別人看得見、明亮的公共場所。”除了這條外,其余幾條還做出了“男女同學在交談過程中,不允許存在任何身體接觸,如拉手、擁抱、互相拍打等肢體接觸行為,男女同學不得在校園內結對散步、拉拉扯扯、打打鬧鬧,男女同學不能在學校餐廳或其他地方結對就餐,更不能在就餐時出現交頭接耳等親昵行為。”
記者發現,除了貓撲網,在該校的百度貼吧上,也有不少關于“男女生60厘米校規”的帖子。從眾多回帖語氣看,回帖者應該絕大部分都是尚未進入社會的學生。而回帖者的態度也是一邊倒,絕大部分表示了反對和不解——
犀利型:“這是有些過分了,男女交往太正常了,難道女孩子就不能跟男孩子成為好朋友嗎?學生時代的朋友才是純潔的友誼啊。”
調侃型:“距離產生美?”
驚嘆型:“這個也太強悍了。”
激進型:“直接弄成男子學校或女子學校不就行了么?”
“只聽說上了高中學校管得非常嚴格,可像這樣精確到厘米的校規,讓人感覺有些恐怖。”馬上就要讀高一的瑤瑤說,讀初中時和男同學并肩走路、課間搞惡作劇開個玩笑的事情常有,估計距離都少于60厘米。“我想學校這么做,也是為了學生們好,就像我媽成天在耳邊嘮叨千萬不要早戀一樣。可我還是覺得這樣管到厘米的校規有些別扭。”
學校
看中象征意義,表明不支持早戀態度
帖子中提到的“男女生60厘米距離的校規”確有其事嗎?昨日上午,記者來到發帖者提到的保定市某中學進行核實。
“學生手冊中的確有這樣的規定。”該校主管學生德育工作的一位負責人坦承,并向記者展示了該校今年發給高一新生的學生手冊。在該手冊的第九頁,記者找到了與網友帖子中一致的內容。對于制定“男女生60厘米距離校規”的初衷,該負責人表示,主要是為了向學生表明學校不支持早戀的鮮明態度。“高中階段學生早戀問題,讓家長們提心吊膽,也讓學校感到頭痛。”這位負責人表示,以前因為學生早戀耽誤了學習,家長找到學校鬧的事情沒少發生過,給學校造成了很大壓力。今年給新生編寫學生手冊時,學校負責德育方面的老師們一起開了個碰頭會,商量制定一些能夠提升校園文明、預防學生早戀的校規。考慮到原有校規中關于男女同學交往的部分描述過于含糊,比如“不得有過于親密的行為”。但什么才叫“過于親密的行為”卻說不清。因此今年新生的學生手冊中將這一規定更加細化,就有了“除上課、集會外,男女同學交談時的距離不得少于60厘米”的規定。
對于“60厘米”,學校是參考了什么因素而制定的呢?該負責人表示,“60厘米”既考慮了男女同學正常交往的需要,也考慮了人與人之間正常交談時的心理感受。“就像銀行有一米線一樣。”這位負責人解釋說,除了像夫妻之間這樣的親密關系外,人與人之間談話的佳距離在一米左右,在這個距離上既不用費勁提高嗓音,也不會有窘迫感。距離過近,像人們擠在公交車車內,就會產生不舒適和窘迫的感覺。因此,保持一定距離是人與人交流時互相尊重的需要。“60厘米”校規,也是學校提升校園文明,培養學生“男生是紳士,女生是淑女”具體措施。
“60厘米”校規實際執行起來可行嗎?這位負責人表示,該校也是首次制定這樣的校規,目前還未開學,所以還很難說,要等開學一段時間后才能看到。不過,雖然學校的德育老師會日常巡查,也要求教課老師碰到了要上前制止,但該校規更多的還是一種象征意義,表明學校的鮮明態度。即使發現有學生違反了這條校規,也不會“一棒子打死”,而是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即便是學生早戀了,也不會因為其違反了這條校規直接批評、懲罰學生,讓學生自尊心受傷。學校會與家長溝通后,再采取教育措施。
家長
能管住早戀
關我兒子禁閉都行
與網絡上幾乎一邊倒的聲音相反,學生家長對于學校出臺這樣的措施,絕大部分持贊成或不反對的態度。
記者采訪保定市一些高中生家長時了解到,上網打游戲和早戀是他們擔心影響孩子學習的兩大“禍害”。保定市民丁女士表示,兒子上高中后,在家的時間越來越少,她和愛人偶爾想給兒子打打“預防針”,兒子總是表現得很不耐煩,話說重了又怕傷孩子自尊心。聽說同事孩子因為早戀甚至到了要輟學的地步,她更是感覺恐怖,發現兒子有一點苗頭不對就會提心吊膽好久。“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呆在學校,作為家長也起不到太大作用,因此我感覺學校對男女生交往管得嚴一些是負責任。畢竟孩子年齡還小,懂的事少,對自己的控制力也差,需要學校約束得緊些。等他長大步入社會了,有的是時間搞對象。現在早戀耽誤了學習,考不上好大學,就會把孩子一生給耽誤了。”
“現在教育體制和社會壓力下,無論家長還是學校,為關注的就是孩子的成績好不好,能不能考上名牌大學。這是每個高中生家長都不能否認的。只要學校能讓學生把精力都用在學習上,讓學生畢業時能考上好大學,別說男女生不能近于60厘米,就是把我兒子關禁閉都行。”保定市民王先生說,為了管住兒子早戀,他操碎了心。在新加坡很多中學都是男女分校的,如果保定有這個條件,他會毫不猶豫地把兒子送到男校去讀書,省去兒子早戀給自己帶來的煩惱。
記者調查發現,“擔心早戀影響孩子學習成績”,是高中學生家長普遍支持“60厘米”校規的原因。
心理專家
不看好效果
學校應指導男女生交往
對于“60厘米”校規,心理專家表示疏導勝于簡單封堵。
“雖然學校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我認為如此校規不是特別可取,實際效果也要打問號。”省六院心理門診副主任醫師劉建從說。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隨著身體的發育,對異性產生朦朧好感,是這個階段必然有的,也有別于成年人戀愛,不應當把它當成洪水猛獸來對待。“60厘米”校規會限制男女學生之間的正常交往,在心理學上這種限制叫壓抑。不得不擔心的是,學生可能會在學校能管到的地方遵守,卻在管不到的地方更渴望去嘗試。
“因為孩子早戀問題,不乏有被家長帶來進行心理咨詢和治療的。”劉醫師表示,近期她接診一例,孩子因為早戀問題不肯再去上學,家長無奈甚至24小時進行跟蹤。但分析這些案例,根本的原因在于家庭缺乏溫暖,家長對孩子要求過于嚴厲,只關注孩子成績而忽略其成長需求。孩子遇到問題后怕受到懲罰而不敢向家長傾訴,正好遇上自己有好感的異性,朦朧好感就變成早戀了。因此家長多與孩子進行內心交流,讓孩子愿意把心里話說給父母聽,發現孩子對異性有朦朧好感后應及時疏導,才是預防早戀的關鍵。
對于學校來說,充分利用學校心理教育資源,對正處在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性別教育和異性之間交往指導,效果也比去限制、壓制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