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寧宇
每年各個藝術院校招生,都是新聞一件。似乎是嫌影視界挨的罵還不夠多,江湖傳聞將這表演系招生炒得沸沸揚揚,真假莫辨。真讓我們這些招生十年以上的人開始懷疑自己的記憶。
平心而論,表演系招生這樣一種用眼睛、耳朵和大腦來判斷評分的考試,不確定因素確實很多,比不得筆試顯的更加公平合理。但就是這么個特殊的專業,實在無法使用筆試,或者電腦機考等方式。表演系招生中存在不存在問題,評判起來很簡單,去表演系的課堂上看一看知道了,上課的學生什么樣,是個觀眾就看得出門道。
雖然傳聞多,但是回顧起來各校表演系里高級官員和大款的子弟少之又少,甚至演藝界的子弟比例也不算高。這是所有人都不會想到的一個事實。文革前,表演系的學生構成基本上是工農兵,有錢人少,有錢人的孩子學這個的也少。文革后,表演系學生的構成大部分是平民,還有一部分中產階級吧,能稱得上大款的孩子的鳳毛麟角。拿困難補助的學生不少,出去奢侈下個館子的基本上都是靠配音、廣告掙點小錢改善改善生活。當然現在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學生們經常出入附近的飯館,但也沒幾個整天鮑魚龍蝦的真貴族。
關鍵在于表演學起來十分艱苦,精力體力損耗過大,許多班都有受傷的、退學的、轉系的,過慣了富貴日子的堅持不了,真有錢的孩子也很少報考表演系。
還有一個誤會就是所謂學過表演的和演藝界的子弟報考表演系有優勢,原因是“學過”。這實在是個匪夷所思的玩笑,但是沒辦法,不在這個行里的人搞不清事實是怎么回事。事實上,每年全國各種藝校和院團的學員班畢業的學生有數千,真正考上表演系的數量極少,在表演系的每個班里,藝校出身也過不了一半,大部分都是普通高中生。招生老師們一次次地講,招苗子是靠素質,不是看學了多少,但就是沒人信。可事實證明……演藝界的子弟在表演系學習的有一些,但不是全部,大部分演藝界的子弟不是從小就選擇了其他專業,就是沒有考取表演系。每一年都有親朋故舊的子弟來考,大部分都傷心而歸。不要總是盯著考上學的幾個,看看失望的大多數。而且考上的有過人之處,總不能為了避嫌就取消演藝界子弟考學的資格吧。
還有一類,就是已經成名的小演員考學,很多都落了馬。有的拍過許多影視劇,得了很多獎,全世界都跑遍了,回來考表演系,落榜。都還干著,就不點名傷朋友了。以上事實如有懷疑,可以到表演系查看報名表和學生檔案。
表演系的招生,是對人的挑選,一條條指標看下來,也就清楚什么樣的人可以考上了。
身體外形。健康,體型勻稱,無嚴重不對稱,無殘疾,無大面積疤痕,無平足、羅圈腿(XO)、駝背、脊柱側彎、跛足,無先天性疾病,特別是傳染病。這些都是基本條件。還有兩個是視力和身高。視力問題影響外形,但隨著隱形眼鏡的普遍使用解決了帶眼鏡造成的面部變形,要求情況有所放寬。身高都是男1。70,女1。60。按照戲劇和影視拍攝的實際情況,這樣的要求合情合理,但有極個別才華極其出色的身高不達標者也通過了考試,但一定是極個別的情況,不普遍。這一大條,基本上淘汰了10%以上的考生。
面部形象。端正,對稱,無重大殘疾,無明顯問題,如傷痕、對眼、斜視、大小眼、缺眉、斷鼻、兔唇、斑禿等。在此之上,一般需要眼睛比較大,眉毛比較濃,面部輪廓比較清晰,這都是戲劇演出和影視拍攝必需的。至此還沒有提到形象好壞的問題。這一大條,基本上又淘汰了10%以上的考生。
在基本情況中,還存在精神類疾病、心理變態、重大心靈創傷史等罕見的情況。每一年的招生中都存在,自然也在淘汰之列。
在此之上,便是一定的專業條件要求。
在聲音方面,要求發聲器官發育完整,唇齒鼻舌腭無構造問題,聲帶、咽壁無問題,頭部、胸部、腹部共鳴腔體無構造問題。這些都是基本條件。在此之上,要求聲帶比較厚實,口齒清晰,音色較好,音準、音高較好,有條件經過兩年左右的訓練形成高質量的聲音。地方音不十分嚴重,好能操熟練的普通話,或者可以被較快地糾正。這一大條,基本上又淘汰了20%以上的考生。
現在考生的聲音條件普遍比較差,中國人身體構造的一定程度的不足(白人、黑人普遍聲音條件極好),煙酒,不規律的作息,從小養成的不正確的發聲習慣,相當嚴重地影響了發育期的聲音質量形成。還有一部分從小休息舞蹈、戲曲功夫的小演員,聲音嘶啞,學稱“倒倉”。聲音是演員重要的專業條件,不符合以上條件的很難學成。
在聲樂方面,在器官方面要求和前面大體一致。額外的要求是,不跑調,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都比較好,節奏感、韻律感較好。現在表演系對聲樂的要求并不像以前那樣嚴格,這一部分只淘汰5%左右吧。
在形體方面,要求身體健康,其健康程度和運動能力超過普通學生,彈跳力、爆發力、柔韌性、協調性、耐力、反應速度等指標好,簡單說,就是要具有一定程度的業余運動員的身體素質。除此之外,身體的感受力、表現力、模仿力等條件好,無重大疾病。和外部條件相關連的,是心肺等腹臟功能較強,僅肺活量一項就直接關系發聲和形體兩大方面。這一大條,基本上又淘汰了20%以上的考生。
至此,已經淘汰了65%的考生,2/3。剩下的1/3,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演員素質。通俗的說,這就是表演專業考試進入復試的條件。事實上,能夠達到這些基本條件的考生數量遠到不了1/3,如果到表演系初試考場上看看,一目了然。
所有的基本條件之上,要求就需要提高了。
形象。演員的形象一定要好。這個好不僅僅是漂亮,還需要有特點。其要求就不細說了,看看世界、中國電影、電視劇、戲劇中的,他們的形象條件就是指標。但不是說必須象誰,一定要有自己的特點和潛質,象某個明星的落榜者不計其數。因為他們在器官上有象似性,但是不具備優秀演員的氣質和內在精神結構(只能這么表述了)。
聰明。無須贅言。
靈活。無須贅言。
有強大的自信心和信念感。這甚至是做演員的第一要務。演員是個非常特殊的行業,精神壓力大,工作強度大,基本上是非人的生活,種種競爭也在事實上壓垮了大部分已經從業的人。可惜八零年后的年輕人差的就是這一點。
有很好的聲音條件和表現力。事實上,僅聲音條件一項淘汰的就應該在50%以上,現在的招生已經寬松了。而聲音的表現力十分重要,話劇舞臺就不用說了,話劇么,而影視劇語言也越來越重要,如今的影視劇拍攝同期聲越來越多,影視演員的聲音表現力成了一個重要指標。優秀的演員都有著很好的聲音表現力,當然也有差的,很少。
有很好的形體表現能力。演誰象誰,形體語言的作用甚為重大。由于動作片、武打片數量很大,具有一定的武術、戲曲、舞蹈功底好。如果沒有,也應該具備經過兩年左右的訓練具備一定能力的條件。
還有表演方面的素質要求。注意,是素質要求,不是受過多少訓練,能編多少小品,會多少套路。表演系考察的是素質和潛力,不是練過多少,何況路子不一定正。就象籃球、排球運動員個子必須高,彈跳必須好,這是基本條件。從小打球的人多,能長到2米的少。專業運動隊挑人肯定是挑2米的,一個專業一個要求,也是基本規律。有個子矮的,阿的江,但就這一個。
以上種種,淘汰了30%。
剩下的,可就剩5%了!
這也就是進入三試的條件。
每年報考表演系的上萬人,進入三試的也就是這三五百人。由于有了高職,三試的發榜人數有增加。實際上能夠達到前邊條件的都可以走入專業演員的隊伍。如果中國的戲劇影視產業再擴大幾倍,和自己的人口、經濟相符,這些人都可以成為職業演員,但也有做大做小的不同未來。
后的選擇,有著生活閱歷、文學素養、學習情況、道德品質、思維能力,許多指標,等等等等,不細說了。還有一些實際上的指標,比如,人生就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理構造,各自適合不同的工作崗位。舉一例,天生反應快是演員的基本能力,反應慢的就不行。但是反應慢不是缺點,世界上還有許多需要穩重縝密的工作崗位等著哩。等等等扥。
還有具體教師的審美口味和一個班集體型號的搭配。
這就是表演系招生的一點秘密,沒甚么大不了的。考生和家長完全可以在家里一條條地衡量衡量,合適就考,不合適就算了。當然,現在有許多學生明知道自己不夠條件卻來考試,并不是想當專業演員,而是為了感受一把表演專業考試的氣氛,增添自己的生活閱歷,這樣的學生老師們也歡迎。
表演系不象外界傳的那么亂,演員的成長也不象外界傳說的那樣輝煌或者齷齪。演員就是個工作崗位,就是“演戲的人員”。反過來,倒是外界給表演系帶來不少負面的影響。落榜的為了面子散布一些不負責任的話,吹牛的為了各種目的表現一下自己的“能力”,都有。還有就是不少人按照社會上一些其他行業的某些“規矩”攻打表演系,托關系拉人情,真金白銀地大搞糖衣炮彈,極大地擾亂了這個專業。也不能說藝術院校鐵板一塊,社會上有的問題藝術院校也有,也搞不清誰影響了誰。專業老師大部分嚴防死守,會有被拉下水的,黨紀國法都在,不用怕。
老師也有走眼的時候,這個問題不是特別嚴重就沒什么可說的,只要是在合理的上下浮動空間之內。走眼走多了,估計自己也下崗了。
有件事能說明藝術院校的品格。有個學校一個系招生,老師對基本所有考生都不滿意,不是主觀的不滿意,是考生確實條件不夠,后老師就招了一個學生,一個班一個學生。此同學同時兼任了班長、團委書記、課代表,一個人操作著一大堆機器。對這樣的老師,我很佩服。
文字端正,估計大部分人不愛看。
歡迎指正,能補充說明的都會在本文中增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