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即將來到,對于將的大學畢業生來說,將面臨求職,這味著2012將是他們必須鼓足勇氣勇敢面對的一年。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將接近800萬,加上歷年未就業的畢業生,保守估計將至千萬。
什么時候求職好?
究竟從何時開始求職合適的?越早越好嗎?當然,“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提前付出的努力必然會得到回報,但是大四的生活重心畢竟不只是求職,順利獲得學位和求職也同樣重要。特別是,找工作也有心理、感情、喜好的周期,因此應該尋找一個效率高、心理狀態好的求職時間點。總的來說,畢業前6個月開始求職是佳時間點,不僅如此,從這時開始,每投入一個月的時間,就業率和薪資就會有穩步的增加。
這是因為,初上大四,大學生的心智、心理承受力還沒有完全成熟,面對大四期間的學業、求職等還沒有學會真正意義上的合理分配,所以往往求職和學業互相掣肘而影響求職效果。畢業前半年,隨著課程結束、心態漸漸成熟,求職知識的沉淀,借助對工作和求職成功的渴望,此時一鼓作氣,定能取得成功。
選擇“北上廣深”,還是退居二線城市?
一般來說,應屆生會選擇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打拼”,是因為這些大城市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公正合理的競爭環境,而在中小城市除了濃厚的鄉緣因素制約,“關系網”成了一道屏障,它將有關系的和無關系的大學生分成了兩個群體,前者通過“關系”獲得迅速上升的通道,而后者雖一身才華卻要遭遇失業、難以得到良好的發展平臺。因此若干年后,在一線城市打拼的大學生回到二線城市,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可以改變“無關系”的現狀。而三線城市大多是需要技術性較強人才,因此若是文科類大學生求職就沒有了優勢,建議還是慎重為妙。
找工作別忽視了求職成本
找工作必須考慮成本,那么,究竟如何將求職成本降到低?
第一,求職之前,要系統接受就業指導,面對機會,有的放矢,充分利用學校現有信息和設施。
第二,要有明確的求職計劃。以選擇城市為例,要規劃好求職的路線。而一旦選定了某個城市,就要集中精力,不可三心二意,“見異思遷”于其他城市,否則必然掣肘求職精力,大大提高求職成本。
第三,簡歷重內容,輕外表。在求職過程中,一些大學生往往過于重視簡歷的封面,不惜重金進行華麗的包裝,個人認為大可不必。一個成熟的企業看重的是工作經歷、學識、素質是否合適職位,而華麗的簡歷外表恰恰是求職心態不成熟、不自信的表現,甚至會畫蛇添足。一般來說2頁A4紙制作而成的簡歷即可。
第四,充分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如網申和微求職,可以大大降低求職成本。
關心國際經濟形勢對求職沒壞處
除了注意以上幾個重要的因素之外,作為應屆生還應充分利用各方資源了解、關心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變動及全球經濟變化,特別是對自己將要求職的行業、企業以及其所在的地域要有深刻的認識,經濟形勢和行業的風吹草動可能對就業產生很大的影響。
以2008年經濟危機為例,原本打算去蘇州求職的我聽說美國爆發經濟危機,并致使江浙一帶制造業倒閉,綜合各方資料,筆者分析出蘇州的制造業將會陸續倒閉并可能引發全國范圍內的經濟形勢惡化、企業招聘緊縮,大學生就業可能遭遇“寒冬”,而這種惡劣的形勢要蔓延至北京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因此我當時將北京作為重點求職城市,并理智地將求職時間提前了兩月,終使自己在求職中把握了先機,獲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