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樂清市第四屆優秀高技能人才名單公示結束,25名被公示的優秀高技能人才中,外省籍在樂務工人員有13人,占到總數的一半以上。據記者了解,目前樂清共有外來務工人員65萬人,高技能人才已近2萬人。
競聘上崗 脫穎而出
柳市104國道旁德力西高科技園,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寬闊的廠區里,到處走動著穿褐白色工作服左胸上標有“德力西”的工人,好像身臨美國大片中的一個場景。邁進園區北側塑殼斷路器廠二樓車間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工人們忙碌的身影。靠近北邊窗戶生產經理辦公室邊有兩張工作臺,其中一張是技術員梁言昌的。12月22日,樂清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為期一周的公示剛剛結束,梁言昌的名字赫然在列。
作為塑殼斷路器生產車間的技術員,梁言昌的任務主要是解決故障。“流水線上的工人碰到故障問題呢,就找檢驗員;檢驗員要是解決不了呢,就找到我這里。我要當場予以解決。”技術員主要負責現場分析并解決質檢工發現的質量問題,需通過競聘方式上崗,這樣的技術員在德力西塑殼斷路器廠只有4位,而梁言昌就是在公開競聘選拔中脫穎而出的。有沒有梁言昌解決不了的問題?“一般情況下都能對付吧。”面對記者的問題,這位來自安徽阜南縣的38歲漢子,國字臉上微微透出幾分自信。1995年7月進入德力西時,廠里正開始開發塑殼斷路器。梁言昌從事過塑殼開關流水線上的所有工序。“我敲過鉚釘,做過產品裝配、校驗、包裝,然后再做檢驗員,其間還發過一年多的貨。在檢驗員崗位上,我做過所有檢驗工作,包括裝配檢驗員、校驗檢驗員、成品檢驗員和零部件檢驗員。”
有了這樣豐富的履歷,今年春節過后,梁言昌通過競聘走上了技術員崗位。“我覺得做技術員是對以前所有工作的總結。比如說流水線上一名裝牽引桿的工人,他對牽引桿的性能感覺特別靈敏,但他往往只熟悉這一個配件。而檢驗員就不同了,必須掌握各個相關產品的主要技術參數、標準、電鍍、材質等知識。而技術員呢,則要在檢驗員的基礎上,熟知整個系列產品流程的每個環節。”現在客戶反映一些簡單的產品問題時,梁言昌會在電話里讓對方掰一下開關,他只要一聽聲音,大致就能判斷問題出在哪里。工友們笑稱梁言昌是“機械醫生”。在梁言昌的工作臺上擺著一只CDM1—225塑殼斷路器,一有空他就看看試試。近梁言昌正在研究開關的“滑扣”問題。“滑扣就是開關掰上去后又滑掉了,原因有多種,是鎖扣不行呢,還是缺料?或是配件硬度不行?拋光度不夠?原因太多了,并不好找。”一提到專業問題,原本話不多的梁言昌突然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
技工是怎樣煉成的
去年的12月9日,梁言昌評上了二級技師。像許多技師一樣,他并非科班出身,也無顯赫學歷。用梁言昌自己的話說,能當上技師都是一步一步磨出來的。1992年,梁言昌偶然從報紙上看到國家要開放13個沿海城市,看到溫州這個地名,產生了莫名其妙的好感,來到了柳市。“到柳市后口袋里只剩下幾塊錢,去一家蜂窩煤廠打了半個月的工,掙到了幾十塊錢,渾身黑不溜秋的。后來去一個老鄉的瓦楞紙廠里做了幾個月,又去湖橫一家彈簧廠干了一年多,積累了一些機械加工的經驗。”這個彈簧廠老板待梁言昌不錯,讓他做技術含量高的寶塔形彈簧。但是梁言昌覺得自己還年輕,大公司發展機會更多,應該出去見見世面,于是他來到了德力西。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好的品質,亦是如此。
梁言昌生性認真,完成工作不折不扣,慢慢地受到了公司領導的器重。“我覺得認真、踏踏實實做事不是壞事,各個環節都要做仔細。”憑著過硬的技術水平,到德力西后沒幾年,梁言昌就被調到質量部門工作。梁言昌說他的第二點工作心得是“積極參加培訓”。十幾年里,梁言昌參加了不少經營管理培訓班。今年梁言昌還取拿到了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的大專文憑。他所在的技術小組拿過好幾個國家級的質量優勝獎,個人多次被為企業的先進個人。他的工作臺里有個抽屜,里面有個厚厚的袋子,袋子里放著這些年他所獲得的二十多種證書。從一線普工摸爬滾打到技術員,梁言昌有不小的感觸。“在流水線作業,時間稍長就能達到純熟,不假思索,也非常簡單,工資也不一定比技工低。但我還是希望能做更具挑戰性的工作。”梁言昌輕聲告訴記者,他的腦海中有著自己的職業規劃,能夠做更具技術含量的事情是他的職場奮斗目標。
正如他所說,記者看到在車間的瞬時檢驗臺前,一名三十多歲的戴著眼鏡的工人飛快地把一個開關放進待檢位置,電火花一濺,四五秒就完成檢驗取出,整個動作一氣呵成。
技術換來的幸福感
要做技工就得勤奮鉆研。
從工人——檢驗員——檢驗組長——技術員,與技術含量的增長相匹配,梁言昌的幸福感也在一路走高。“當技術員,你有機會接觸到公司里各個領域的人,包括管理人員、工程師、質檢組長、質檢員等,每天要處理大量事情,很忙,但很愉快。”梁言昌說,和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接觸多了,他們的思想能成為自己的思想,思路一開闊,個人發展機會更多了。同樣是上面遇到的滑扣問題,前幾天梁言昌請教了公司里的一位資深工程師,對方給他畫了一個示意圖,說可能是鎖扣和跳扣的配件有隱患,并向他詳細分析了造成滑扣的關鍵因素。這番指點讓梁言昌豁然開朗。“不愧是高工啊。多虧技術員這個崗位,讓我有更多的機會向他請教這些。”
作為技術員,梁言昌要對退貨的產品進行分析,尋找原因,填寫《質量跟蹤單》。他的另一個重要工作內容為負責新產品設計的驗證和改進,以及老產品的性能改進,每年要填上千份的試裝單。“我們是從實踐中摸爬滾打出來的,對產品有全面的了解,當我向工程師反饋實際情況時,都會提出自己的建議,一些好的建議常常被采納。”這時,梁言昌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在采訪過程中,能夠被認同幾乎是所有技工自豪的事。同在德力西工作的婁和美是公司的資深質量工程師。1987年,年僅18歲剛剛高中畢業的婁和美和幾位老鄉從老家山東來樂清找工作。“那時候,德力西還叫求精開關廠。樂清外地人不多,一起上班的都是本地的小姑娘。”因為有位表姐在求精開關廠工作,便把她也推薦進廠當一線普工。婁和美說剛到樂清時不適應,首先體現在飲食方面。“大米飯總覺得吃不飽,水的味道太濃,不加點茶葉喝不下去!”
現在婁和美在樂清生活了20多年,如魚得水。她會說樂清話,有一大幫的朋友,公司年輕的員工看到她都客氣叫一聲“大姐”,亦有家鄉的親友投奔她。“你看,我在樂清的時間比在家鄉的時間還長。”如今,婁和美反倒覺得不適應家鄉的生活了。“太冷,一回去手上就凍出一條條的血道子。也干不動農活啦!”從一線普工到行政人員,婁和美只用了3年左右時間,算是這個行業進步得比較快的人。而從一線普工到資深質量工程師,這20年來,婁和美都在堅持不懈地努力。婁和美認為,這全在于細心觀察。婁和美有做工作筆記的習慣,自己和工友們發現的問題,她都會認真記錄。新產品推出的時候,往往問題比較多,婁和美一個月就要記滿一個筆記本。“你要知道問題所在,就要明白各種零部件的制作原理。”婁和美對產品提出改進意見,公司管理層都會很信任,認真處理。這種被信任的感覺讓她覺得特別幸福。
職場上升渠道
“流水線上的工人辛苦啊,他們拿得有時比較多,但發展空間也小。像這兩個月經濟大形勢不太好,柳市許多企業訂單稍減了點,工人收入馬上受影響。而我們技工工資由基本工資和加班工資組成,基本不受生產情況的影響。主要還是技工有上升空間,領導重視,員工也尊重,生活感覺有奔頭。”12月24日下午快5點下班時,車間里一名做生產計劃員的女孩子送給梁言昌和質檢組長各一個蘋果,另一名女工拖地時堅持要替梁言昌拖工作位置,梁不讓,從她手里要過拖把,自己拖好。梁言昌的下一個目標,打算考工程師。對于現在的待遇,他基本滿意,只是覺得國內高級技工、技師的待遇,比普通工人要好得多,但似乎仍脫離不了工人考核的模式。“在國外,技師的地位很高,勝過一般的工程師。而在國內,仍有‘學而優則師’的感覺。”按梁言昌現在的水平,拿個工程師職稱非難事。他的職業上升渠道正在日益寬敞。“與往年相比較,今年的優秀高技能人才評選更加突出了對一線員工的重視程度。在往年的高技能人才評選中,樂清本地籍的管理型人才較多,今年入選的優秀高技能人才中外省籍選手超過半數。”樂清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入選市第四屆優秀人才名單的25名人員中,有13名為外省籍在樂務工人員。其中有11位參賽選手為去年剛剛通過“技師職業資格直接認定”的人員。
按照常規流程,從初級工到中級工需要5年的工作經驗,從中級工到高級工再需5年工作經驗,再從高級工到技師又需要五年工作經驗。也就是說從初級工到技師需要三次考試,少15年工作經歷,而且需要一級級考關。通過“技師直接認定”項目,工齡達10年以上的技工只要技術達標可跨級別考級。為了讓參考人員順利考級,樂清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考前會對報名者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集中培訓。去年共有120余名一線技工報名參加技師直接認定,88人獲得技師稱號,11人獲得高級工稱號。今年已有92名符合標準的技工報名,本月底將公布成績。
未來期望
梁言昌工作電腦的桌面背景為一幅風景照,兩邊兩排白楊樹,白桿綠葉,中間一條溝渠,色彩分明。“這是離我家不到五十米的地方拍的,好看嗎?”見記者點頭,梁言昌打開電腦,將自己今年3月回家在老家拍的照片找出來。“這是我家的四合院,一廂是三間,另一廂四間,還可以吧?那是1999年的時候,我寄了一萬多元回家,加上老爸湊的幾千塊錢,拆了原先的土房,用了兩萬多就造了這新房子。當時可是我們村里第一座瓦房。”能為家庭作這么大的貢獻,梁言昌的口氣里透著驕傲。他有一個哥哥,也在柳市打工,還有兩個姐姐都已經出嫁了。梁言昌現在租住在方斗巖村,離高速公路約30米的一名村干部的老房子里,這是一座四間二層的房子。梁言昌的房間不大,除了床,有電冰箱、電視機、電腦,還有微波爐和電飯煲。“微波爐和電飯煲是他工作積極獎來的。”梁言昌的妻子和他差不多的個頭,在市場里賣童裝,臉曬得黑黑的。“他這個人啊,就知道工作,家里的事,孩子的事差不多都是我在操心。”梁言昌在一旁微笑著,不怎么言語,但看得出來,小夫妻很融洽。惟一讓夫妻倆掛心的,是梁言昌的父親患哮喘病多年,常年要吃藥。去年有一次住院,夫妻倆把辛苦積攢的一萬多塊錢寄了過去。“照顧好爸媽,這是我們做兒女的本分。”讓梁言昌感到心悅的,是他聽說公司將來要搬到安徽蕪湖去。“如果那樣的話,離家就近多了。我們那邊空氣好啊,很舒服的。”在梁言昌拍的每一張家鄉照片上,天空都是湛藍湛藍的。梁言昌接下來的個人計劃是考駕照。“理論過了,100分的試卷得了99分。接下來就是農歷二十考科目二了。”
在梁言昌還在為自己的職場生涯努力加碼的時候,不惑之年的婁和美開始為退休后的生活作打算。“說回家鄉不適應,但多少還是希望葉落歸根,告老還鄉的。”婁和美說,她現在大的夢想就是,樂清的電器公司能到她的家鄉山東蒙陰縣開分公司,這樣,待她退休了還能在家鄉發揮所長。
學技術、找技校,河北技校網竭誠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