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年貨、逛大集,是過春節必不可少的一道風景。今天,由中國商業聯合會聯合石家莊市政府、河北省供銷社共同主辦的“2012全國(石家莊)年貨購物節”展銷會將在省會文化廣場拉開帷幕,據說年貨展銷會匯集了“吃、穿、用、樂”上萬種年貨精品。昨日記者提前進行了探營,果然,各類特色商品品種還真不少。
探營
吃的:新疆葡萄干、大馬哈魚、鮮香椿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位于省會文化廣場的年貨展銷會場時,各參展商家正忙得熱火朝天地上貨、布展。
在展廳門口,一位商戶正從一輛車上往下卸貨,大大的紙箱上寫著“黃河灘棗”、“新疆葡萄干”等,這位商戶告訴記者,不少貨都是從新疆運來的,并熱情地邀請記者去他的展位看看。
走進展銷大廳,記者看到各家都忙活著,有的開始擺貨品,有的在布置會場。記者轉了一圈,看到各展區的年貨以地方土特產、干貨為豐富,也多。
在“太行特產”展位,各類盒裝的土特產年貨已經堆得像小山似的,不僅有平常能見到的粉條、粉皮、香油、農家八寶、蘑菇、大棗,還有消費者平日里少見的麻鴨蛋、大雁蛋、保鮮香椿、香椿芽兒等等,鮮香椿在這個時節擺上春節餐桌,應該算是“稀罕玩意兒”了。
此外,還有三四十斤的大馬哈魚,有“織女粗布坊”帶來的老粗布床上用品,有衡水大營的廠家帶來的皮草服飾,有來自西藏透著濃郁的民族氣息的各種飾品……
喝的:杏花村帶來10斤裝老酒
白酒、紅酒也是過年必備的年貨。昨日,記者看到不少白酒、紅酒品牌拉開了陣勢。
在展銷會上,來自山西的杏花村酒展區顯得很是惹眼,10斤裝的大酒壇擺在那里像極了工藝品,紅色瓷瓶上牡丹花開,黃色的瓷瓶上雕龍畫鳳。“這些酒壇、瓷瓶都是專門從景德鎮訂制的。”來自山西杏花村酒廠廠家的工作人員介紹說,他們是專程從山西趕過來的,帶來的酒有10斤裝的三十年陳釀,有原漿原酒,也有專門針對春節、婚慶市場推出的白酒。“這次過來一方面參加年貨展銷會,順便作個推廣,再考察一下石家莊市場。”
除了山西杏花村,還有不少白酒品牌參加了展銷。此外還有來自法國的紅酒以及各種飲品,將極大豐富省會市民的春節餐桌。
本土:省內11市優質土特產大聯展
在展銷大廳一進門處, “氣派”也具高品質的是來自省供銷社的展區,展區足有200平方米,占據著一進門中心的位置,記者到來時工作人員正忙著布置展區,擺放貨品。
據現場的工作人員介紹,省供銷社這次集中了全省11個市的農副土特產品及眾多的知名企業的品牌產品,可謂優中選優。記者看到,貨架上已經擺放了部分土特產,其中很多是有機產品,包括有機石磨餃子粉、有機石磨手工掛面、有機玉米面等。此外,還有燉野雞甲魚,有各種五谷雜糧。“現在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一會兒還要來兩大車呢。明天,所有貨品就上全了,到時候來買吧。”工作人員熱情地介紹說。
這么多優選商品,價位會怎樣呢?對此,工作人員表示,此次選擇了各種價位的商品,既有物美價廉的,也有高檔高價的,將與省會市民的生活發展水平相適應。
會期:年貨展銷會今日開幕歷時11天
據了解,年貨精品展銷會是石家莊市政府傾力打造的,也是全國(石家莊)年貨購物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展銷會1月6日開幕,將于1月16日結束,歷時11天。
據主辦方介紹,此次展銷會集中了全國20多個省市以及臺灣的400余家年貨生產廠商,保障廣大省會居民采購到質優、價廉、實惠、品種齊全的年貨。參展產品主要有日用百貨、煙酒糖茶、飲品、糧油、調味品、干鮮果品、各類食品、服裝飾品、民俗禮品、土特產品、綠色農產品等年貨精品。
質疑
部分售賣商品 檔次有待提高
記者探訪中發現,年貨展銷會上優質的商品不少,但也有個別休閑類食品顯得檔次不高。
在一家休閑食品展位記者看到,已經擺好的休閑食品就不下二十種:葡萄干、瓜子、黑花生、大杏仁等等,但其中的部分休閑食品一看就“檔次不高”,如蜜餞橄欖,顏色綠得“令人生疑”;如干果彌猴桃,一看就不是彌猴桃本身的顏色,而是用色素染得碧綠……
在另一些賣糖果的展位,有的糖果價格便宜但檔次也相對顯得較低。
隨著市民生活水平與食品安全意識的提高,年貨是不是也該提高檔次了呢?年貨尤其是食品的質量怎樣把關呢?
對此,記者現場采訪了石家莊市商業聯合會相關負責人,據其介紹,對所有參展的商戶,工商部門將全部實行索證、查證、備案。同時也提醒消費者,如果消費者在購買中有疑問,可隨時向相關部門反映。
追問
有了超市 年貨市場還要不要辦?
拉開場子,支起攤子,掛一片紅紅的燈籠和條幅——一個臨時年貨大集就這樣開張了。在超市遍地開花、商品極大豐富的今天,市民對這種臨時搭建的年貨大集還有興趣嗎?年貨市場還該不該辦?
年貨市場在中國的歷史舞臺上曾扮演過重要角色。隨著經濟的發展,年貨市場的地位越來越被迅速興起的超市取代,方便、自主的購物形式以及豐富、放心的商品已經使超市成為市民購物的選擇,年貨市場逐漸萎縮,有幾年的時間,石市沒再統一搞過年貨市場。直到去年,中國商業聯合會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年貨展銷活動,通過“山貨進城、城貨下鄉、海貨登陸、南貨北上、北貨南下”,活躍節日市場,穩定物價、惠及百姓。“年貨市場”自此又活躍起來,重登省會舞臺。
在超市極其便捷的今日,年貨市場還能否吸引人們的興趣?昨日記者在省會街頭進行了隨機采訪,出乎意料的是,不僅老年人對年貨市場興趣不減,竟有不少年輕人也力挺年貨市場。
“年貨市場明天開業,我一定會來逛的,這才有了過年的樣兒。”家住棉二生活區的市民劉大媽說,便宜是吸引她的大理由。“去年年貨市場擺的時候我就來買了不少東西,今年肯定還會來逛逛,里面不少東西比超市還便宜,還有不少東西是平日里見不到的,在這里都能買到。”不僅老年人,年輕人竟也對舉辦年貨市場表示出了歡迎態度。“年貨市場一開張,立刻就有年味兒了,現在年味兒越來越淡,有了年貨市場就有了年的感覺。如果還能舉辦一些燈會什么的,就更有春節的樣子了。”
看來,年貨市場等傳統形式的回歸,似乎在物質方面的影響變淡了,反而成了現代人的精神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