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普高”熱的升溫,中專學生生源也隨之出現大幅度滑坡,學生入學錄取分數線逐年降低。學生的行為習慣較差,理論思維較弱,對學習不感興趣。如何才能扭轉這個被動的局面,使學生對中專的學習產生興趣,從而在這三年的中專學習中學有所成就。終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有用之才呢?我作為一名電子專業的專職教師下面和同行探討一下新形勢下中專電子專業課的教學。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從教育改革的角度講,現代教育更注重“以人為本”,更注重培養學生能力和開發學生的智力,教育的過程是雙方互動的,共同促進和提高的過程,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效果。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如果師生處于一種平等、信任、理解的狀態,那么,它所營造的和諧,愉快的教育氛圍必然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從學生角度來看,擁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識是上好課的必要條件。優化師生關系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所以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改革的必然。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平等,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中是和諧的。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精獲得進步、提高。表現在:上課讓他們有時間討論、交流,充分地發表見解;當他們取得成績,獲得進步時,不憐惜贊美的語言,特別是差生進步時,給他們一個微笑,一些鼓勵的話語,會使他們干勁十足,激發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當他們遇到困難時,給他們一些幫助;當他們生病時,送上一片藥,一句問候會使他們如沐春風。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把生硬的冰冷的語言變成富有感情的色彩,把命令式,居高臨下的語言轉化
成商量式,平等交流式的語言。
二、教學內容上要實現結構更新
現用的
中專教材是不適用我校的中專生的,我校電子專業的學生,由于其文化課基礎本身就比較差,對于專業課的學習更是難上加難。因此對于教材必須做出適當的處理。一方面針對現在的中專學生文化素質低,理解能力弱,以及中專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操作性工作的客觀實際,在組織教學時,理論要求應適當降低,要避繁就簡;多講宏觀的東西,少涉及微觀的分析;要以定性分析為主,定量計算盡量少做。例如在進行二極管的教學時,應以講清二極管的特點、功能、應用及注意事項為主,對其內部PN結的形成過程,載流子的運動規律等微觀內容要略講,甚至不講。另一方面要注意在教學中應以分立電路為基礎,以集成電路為重點。
三、營造良好的課堂情境。
我覺得良好的開頭就可以吸引學生的目光。那就需要有情趣的提問,這樣的話就可以使他們對學習電子課程產生興趣,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例如,在放大電路時,我是這樣引入課題的:“明星開演唱會時,那么多人他是怎么樣讓大家都聽到他的歌聲呢?”,“大家都知道可以利用喇叭,音響吧?但它是怎么工作的?”,“是不是直接把聲音放大?”。短短的幾個問題使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過來了,學生都躍躍欲試,課堂氣氛傾刻活躍起來。但是不可以停留在開頭上,要有“著眼發展”的觀點,不能讓學生停留在新鮮好奇上,應全面提出教學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在重視實驗的基礎上,層層深入,靈活的創設問題情境和活動情境,激發學生積極思考。教師將有關材料分成若干個有機組成部分,靈活地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授課時可以采用把整體性較強的內容分割成幾個并列的或遞進的小問題來提問的方法。作為一個問題提出來,范圍太大,學生不容易回答完整,教師可以采用化整為零,各個擊破的分割式提問,把一個個小問題解決了,整個問題自然也就解決了。
四、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依據新的課程改革思路,結合精品課程的建設,我們重新制作多媒體課件,開設網絡課堂、EDA技術運用等多種新型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的教學手段及其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和其他課程一樣,電子技術課程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也比較普遍。但是,一個優秀的CAI課件不應僅僅起到“板書”的作用,而必須具備形象生動、交互性強、圖形動態效果好等特點。在精品課程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課題組結合新的課改思路,制作了全新的CAI課件,這些課件具有以下特點:(1)畫面展開的層次性強,圖形動態效果好。在分析電路原理時,電路圖的展現是根據問題的提出一步步地以動畫的形式展開的,這樣的動態表現方式應用在“整流電路”“放大電路”“負反饋電路”等內容的教學中,可以形象、直觀地展示電路中電流的走向、各點的波形,起到了傳統教學方式所達不到的表現效果。(2)內容新,互動性強。我們按照模塊化教學劃分教學單元,并針對各專業的實際情況安排相關的實例分析與實訓項目以及每一單元后的“學以致用”內容,從而促使學生能即時消化學習的內容,達到既定的知識與能力目標。(3)增加仿真實驗演示內容,運用EWB仿真軟件制作的虛擬實驗演示,展示電路各點的波形,其生動的效果是普通的PowerPoint課件所不能達到的。
2、網絡課堂。結合精品課程的建設,我們在電子技術課程中開設了網絡課堂。網絡課程的開設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范圍更廣、內容更活潑的“第二課堂”,同時,也是激發學習積極性,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進入網絡課堂,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教學輔導資源,如參考書、電子教案、單元自測題、課外電子制作課題等。而且,學生可以進行自我測驗,達到復習和鞏固理論知識的效果。如果學生有疑問,還可以進入論壇進行討論或給教師留言。教師可通過在線答疑或回復留言的方式給學生答疑、指導。開設網絡課堂,不僅方便學生隨時查閱課件及相關參考資料,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可以不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而進行自主學習,改變了傳統課堂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同時,這一新型的開放式的學習平臺的構建,不僅為本專業的學生開辟了課外專業課程的學習場地,而且也擴大了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層面。
五、注重實踐環節,培養綜合技能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在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實驗項目外,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熟練技能的機會,如日光燈電路、電動機控制電路、低壓配電盤的安裝、調試等,都是很好的技能培養型實驗室。演示和實物教學,可結合實驗課進行,如楞次定律,左、右手定則,旋轉磁場,電磁繼電器,單相、三相交流電動勢的產生等采用演示教學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們都帶著好奇心,頭腦中河南省遠程開放教育研究會2009年年會不時產生一連串的問號,教師邊演示、邊提問、邊解答,把抽象的電工理論變得具體、生動,使學生在愉悅的教學環境中,深深感受到學電有趣,學電有用。
講完電工課理論后,根據教學計劃,安排學生到變電站、抽水機站去參觀實習,以使學生學到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看到在實驗室看不到的設備。通過實習教學,使學生對電力系統及運行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為學生學好后續相關課程奠定基礎。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佳途徑,只要思想上重視,物質上保障,工作中認真,就能搞好實踐性教學,就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關鍵能力。同時也可以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總之,我覺得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優化教學活動的策略,把握好活動過程中的操作環節,就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電子電工基礎的教學質量。創新是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21世紀經濟和科技競爭的需要。進入21世紀,電子技術迅猛發展,傳統的電子技術教學已不能適應發展需要,為培養合格
人才,學校電子技術教學改革必須加大步伐,加大力度,全方位地進行改革。學校培養的學生應是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富有創新精神和競爭意識的人才。學生只有具備創造能力才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站住腳,社會才能不斷發展和進步。因此電子技術的教學改革必須不斷深入,不斷探索新路,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