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婚族,并非想象中的是為了要在外頭風流快活,而刻意隱藏身份或回避婚姻責任。相反,大部分隱婚族都是因為社會與職場上的壓力,而選擇回避婚姻話題。 迫于無奈下的職場潛規則 “隱婚”成為時下白領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生存策略。隱去已婚的身份,換來的是自由的空間、公平的機會、上司的青睞以及更多職業上的發展。 在此次的聯合調查中表明,關于隱婚的原因中排名靠前的兩項“為保住飯碗,求得事業更好的發展”、“社交恐慌,害怕被排擠在社交圈之外”均來自于職場。 “現在的職場上有潛在的競爭法則,你一旦貼上婚姻的標簽, 競爭力往往大打折扣。”一位職場女性道出了她的辛酸。而一位外企人事經理表示,單純意義上講,企業并不排斥已婚女性,但是已婚女性常以家庭為重,接下來還要面臨休產假、寶寶的哺育等問題,在同等條件下,還是會選擇競爭力更強的未婚女性。 這一說法在社會學家看來,也是導致一些職場人無奈隱婚的社會原因。 復旦大學社會學教授胡守鈞認為:“在社會的大環境下,現在的職場上依然存在著一種已婚歧視,特別是對女性員工存在著性別偏見。而在企業的小環境中,規定公司內部員工不能談戀愛,已婚的職員常常被其他單身同事疏離,久而久之被排擠到辦公室的社交圈之外。這些當今職場上的潛規則可能會誘發一些人選擇隱婚。” 而另一方面,隱婚透射出了當事人在主觀上的自我保護。“不論是害怕雇主歧視已婚人士從而得不到發展和重用,還是害怕因為已婚而脫離公司社交圈,這兩種原因雖然出于不同目的,但是均是隱婚者由于感受到了來自于公司和同事的壓力,進而所表現出的自我保護行為。”上海師范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沈勇強解讀了部分隱婚者的心理。 選擇隱婚源于安全感的缺位 根據調查問卷顯示,除職場因素之外,也有很多人是因為一時對婚姻狀態不適、純粹因為不想透露個人信息、為繼續保持異性環境而隱婚。 “得到了一棵樹卻可能失去整片森林”——對比已婚者,單身始終會帶來一些優勢。有更多的自由,交友機會多,選擇機會多。當下,隱婚,成了許多都市男女婚戀中揮之不去的“心結”。 “隱婚只是都市人的一種心理傾向,與他們對婚姻的恐慌并沒有必然的聯系。”上海市著名的婚戀專家徐安琪女士如是說,但她也不免有些擔憂,不斷激增的 離婚率、脆弱不穩定的婚姻關系,增加了人們對于婚姻生活的不確定性,勢必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心理學專家沈勇強的觀點則與本刊這次調查不謀而合。他認為,隱婚者普遍比較年輕,婚齡不長,他們的婚姻正處于磨合期,并不滿意婚姻現狀,因感覺到婚姻的不穩定而對自己的婚姻狀況有所隱瞞,行為上出現了焦慮和不自信。他說,雖然隱婚者各有各的理由,但歸根結底,它是都市人對婚姻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