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
今天是11月1日,在新中國的建設史上,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新中國建立之初,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為發展科學事業,于1949年11月1日成立了中國科學院,由郭沫若任院長。
許多身居海外、報國無門的中國學者、專家,以報效祖國、振興中華為已任,拋棄了國外的榮譽、地位和優厚的物質生活,紛紛回歸祖國,聚集在中國科學院,為祖國的科學事業貢獻聰明才智。火箭專家錢學森是被認為“能抵得上五個師”的人,他剛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就要回國,卻遭到美國當局的阻撓,可他矢志不渝,斗爭5 年,在周恩來總理的關心下,終于在1955年攜全家回到祖國。趙忠堯、華羅庚等許多僑居海外的專家學者也都是歷經艱難才回到祖國,匯聚在中國科學院的大旗之下的。
1956年,中國科學院響應黨中央“向科學進軍”的號召,組織一大批專家,從事高科技的研究開發工作,很快取得了可喜成果。1964年,我國自己研制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不久,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1965年,我國在國際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有生物活力的牛胰島素,華羅庚教授把數學研究與生產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優選法”和“統籌法”。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中國科學院捷報頻傳。
時光飛逝,歲月悠悠。經歷了幾十年的努力,如今中國科學院已發展成為一個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綜合性科研機構,擁有世界一流的設備與一流的人才。在鄧小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的指引下,中國科學院帶領眾多的專家學者付諸科研與實踐,我國的科學事業突飛猛進,正邁向世界科技大國的行列。我們相信,用不了多久,中華民族就將趕上世界的步伐。
本周日歷
11月2日——遼沈戰役解放沈陽(1948)
11月6日——毛澤東夫人揚開慧誕辰(1901)
11月7日——東北抗聯成立(1034)
點擊查看:唐山市對外經貿學校新招生簡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