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選拔由高校自行組織,一般由筆試、面試兩部分組成。自主招生是擴大高校自主權、深化高校招生錄取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對選拔優秀創新人才的新探索。拿到自主招生錄取指標的學生在當年高考時可以享受到20分以上不等的降分優惠(個別院?梢詢灮莸揭槐揪以上)。自從2003年開始,我國就通過實施高校自主招生探索人才選拔制度改革,允許部分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額,以選拔那些由高考不容易被發現的有特殊才能的學生。根據教育部要求,自主招生人數不能超過試自主招生面試點學校年度本科招生計劃總數的5%。這種方式由高校主導,目前以公平公正公開的特點,越來越受到各位家長與考生的關注,每年全國約有3萬多考生享受到了這種優惠,實現了自己的大學夢。
雖然說自主招生考試對學生的報名資格沒有一定之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選擇自主招生的。因此說,學生就需要好好了解自身的優勢和特點,以及招考院校的基本要求,尋找雙方佳的匹配點。
那么什么樣的學生比較適合參加“自主招生”呢?有學者認為有兩類學生:
第一類學生自身的素質好,能力強,品學兼優;
第二類學生是有專長或特長,能滿足院校選拔的特殊要求,比如北京師范大學會有這樣的規定:語文、數學、外語中任一單科高考成績達到145分(150分制)或文科、理科綜合高考成績達到290分(300分制),且高考投檔成績不低于其所在。ㄗ灾螀^、直轄市)當年同科類本科第一批控制線,并服從專業調劑者,即予錄取。
自主招生院校的招生章程要求主要包含學生的自身優勢和學校的需求:
1、品學兼優,獲得省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榮譽稱號;
2、高中階段參加全國性英語競賽獲得決賽三等獎(含)以上;
3、高中階段參加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全國及國際重大比賽獲獎;
4、高中階段參加“全國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和“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并獲一等獎和特等獎;
5、高中階段獲得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數學或物理省賽區二等獎以上(含二等獎);
6、高中階段獲得省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且成績優秀者;
7、高中階段在科技創新、發明方面有突出表現并獲得省級一等獎以上獎勵,或擁有專利者;
8、高中階段同時獲得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數學、化學、生物、信息學省賽區二等獎以上;
9、曾公開發表過法學、經濟學或管理學等相關領域的論文(限第一作者);
10、省級英語競賽(演講、辯論比賽等)獲得二等獎(含)以上;
11、省級示范性高中的校長可推薦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成績優異或具有特殊才能的學生;
12、參加“全國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獲一等獎和特等獎;
13、全國創新英語大賽(《高校招生》雜志社主辦)中獲“優勝者”獎項;
14、全國性英語競賽決賽三等獎(含)以上獲得者;
15、有航空模型(制作和飛行操控方面)的特長,在高中階段獲得過全國比賽和世界級比賽名次;
16、獲得“未來杯”全國中學生創意設計競賽二等獎以上;
17、在民樂、舞蹈方面具有一定的特長(其中民樂單項須獲得七級以上合格證書或者在省級以上比賽中獲得三等獎及以上的獎勵,舞蹈須獲得五級以上合格證書或者在省級以上比賽中獲得三等獎及以上的獎勵)者;
18、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高中階段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綜合素質優秀,有特殊才能或超常培養潛能,有相關材料可以證明的學生。
只要學生能滿足以上招生章程要求中一條或一條以上條件,且報考的目標院校定位合理,通過高校自主招生的海選初審還是比較容易的。尤其是,思維敏捷,知識面廣,心理素質好的學生更容易在筆試和面試中勝出。自主招生考試中常常有這樣一個現象:平時學習很不錯的學生卻沒通過高校的筆試或面試。這是因為自主招生的試題與高考題的出題思路不一樣,自主招生考試更看重學生知識面的寬度和深度,以及關注社會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程度。心理素質好的學生往往能夠在自主招生面試中脫穎而出,平時無法在筆試中展現的能力這時可以在面試中大展身手了。
可能會有學生或家長產生疑惑,“是不是沒有任何獎項的,沒有特別突出特長的學生就不能參加自主招生報考了?”
其實不是這樣。其實每年都有很多“三無學生”都能通過海選,且終拿到加分!叭裏o學生”只是一種戲謔的說法,是指一些沒有高校招生章程中規定的獎項,沒有特別突出的特長,沒有突出的學習成績的學生。在參加自主招生考試中,有許多這類學生都拿到了加分。所以說“三無”在自主招生中并不是貶義,是特指缺乏優勢的自主招生考生。從考生定位的角度來說,“三無”的定位往往更加準確,因為這類學生由于沒有獎項和特長,成績不夠突出,擇校優勢不夠多,一般主要依據考生的幾次大考成績的排名做定位,終選擇報名的學校相對有獎項和特長的學生比較合理,相比有獎項或者有特長的學生不那么冒進。因而選擇的大學往往都是比較合適的大學,不“虛高”。反而更有可能會拿到筆試和面試資格,一路過關斬將終拿到了自主招生加分。
從圣達信升學規劃研究院多年的自主招生報考指導經驗看來,過硬的獎項和突出的特長并不是決定考生能獲得自主招生筆試和面試資格的因素。其實,“三無”只是家長和考生自己認為的“三無”,任何一個學生都有閃光之處。絕大多數高三考生,正處于心理趨向成熟的年齡,都是朝氣蓬勃,胸懷大志的理想主義者,都有通過大學的進一步深造,進入社會創造一番成就的理想。所以,考生要結合專業的心理測評技術,發掘自身的潛質和平時注意不到的一些特長優勢,量身定做自主招生申請材料、科學的目標院校定位以及合理的高三全年升學規劃。
例如:2011年,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劉同學,男生,理科。通過深入溝通,該生大的特點是雖然沒有任何學習獎項,但學習后勁足,期中和期末的成績一直上升。同時,數學和英語一直都是該生的優勢學科。值得一提是該生美國電視連續劇《辛普森一家》的網絡字幕翻譯員,且是翻譯組中年齡小、翻譯質量和效率高的成員。該生申請自主招生的難點在于:選擇合適的院校和申請材料的要點。學生緊扣自己擔任《辛普森一家》字幕翻譯員的案例,以點帶面并挖掘自己發展潛力大的特點、想留京的意愿,鎖定申請院校為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后經海選、筆試、面試,學生順利拿到中國人民大學的30分加分和北京師范大學的20分加分。該生終642分+30分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
以上例子是一個“三無學生”成功取得自主招生加分資格的例子,沒有特別的亮點,可是該生卻找到自己和院校的“契合點”以及合理的院校定位,這就是該生成功的法寶。
每年都不少的家長和考生惋惜錯過參加自主招生考試的好機會,或許是由于他們對自主招生的不了解、不重視或覺得要求過高配不上。但是這樣的惋惜于事無補,機會錯過了就是錯過了。絕大多數家長都將有且只有一次機會成為高三家長,孩子也是這樣,有且只有一次機會成為高三學生。因此,家長和考生的確需要用心規劃和處理好高三備考過程中每次機會。而不是,等高考結果已經成為定局的時候,家長們在心中留下的只是憾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