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崗實習是中職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隨著校企合作的深入進行,中職學校的頂崗實習開展得紅紅火火,但同時由頂崗實習引出的教育糾紛也逐年增多,學生抱怨去實習學不到真東西,而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廉價勞動力的輸出。
頂崗實習“一刀切”不符合專業特點。中職學校頂崗實習的“一刀切”,是指絕大多數學校都把中職生的頂崗實習安排在第三學年,學生離開學校進行一年的頂崗實習,實習結束也就算畢業了。這樣的做法不符合專業特點,帶來很多需要回答的實際問題。比如,是不是每個專業的頂崗實習都必須放在后一年?實習是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頂崗實習可以檢驗出教育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但這時學生已經到了領取畢業證的時候,問題如何解決?學生帶著問題進入社會,這樣的頂崗實習又有多少實際意義?是不是每個專業都能做到“頂崗”?是不是每個專業的實習都要連續安排一年的時間?
“一刀切”的頂崗實習做法,既不能滿足專業教學對實踐的需求,也浪費了中職教育寶貴的時間,為數不少的學生在這一年里并沒有正兒八經地“頂崗”,而是在社會上到處打工甚至是游蕩。對于這種不正常的情況,中職學校應該根據不同專業特點、中職生成長規律,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教育部相關規定明確指出,中等專業學校安排學生實習的時間不少于一年。這就是說,在三年時間里,學生到企業實習的時間加起來應不少于一年。很明顯,規定并沒有要求必須連續安排一年的頂崗實習時間,更沒有規定這一年必須放在后一年。既然如此,為什么多數學校不約而同地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我想原因很簡單,學生在第三學年走出校門頂崗實習,學校可以騰出辦學資源招收新生。同時,這種做法整齊劃一、簡便易行,學校省時省力,何樂而不為呢?
“學校包辦”不符合學生成長規律。目前,中職學校的頂崗實習存在“學校包辦與放羊并存”的現象。毫無疑問,頂崗實習的放羊現象是不負責任的辦學行為,但學生的頂崗實習應該由學校包辦嗎?這其中有很多問題值得深思。
第一,大規模地在同一時間把學生安排到實習崗位,本身就是一種一廂情愿的做法,不符合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第二,用人單位處于非常主動的地位,往往根據自身工作需要接收實習生,因此必然會出現打破教學常規、違背教學計劃來滿足用人單位需求的不正常現象。第三,中職學校面臨著學生頂崗實習和就業的巨大壓力,因而在校企合作中就失去了一顆平常心,從指導思想上就把校企合作的平等互利、合作雙贏關系看成了有求于企業的供求失衡的關系,失去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原有意義。第四,由于學校工作的著眼點沒有放在把學生“培養好”,而是放在把學生“推出去”上面,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造成的嚴重后果之一,就是學生質量沒有提高,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受企業歡迎,這就是目前在許多學校存在的實習就業基地越建越多,但結果卻是事與愿違的尷尬局面。第五,學校大力推行校企合作,把學生頂崗實習全部包攬下來,其實際效果并不好:學校聯系的用人單位越多,學生越是挑肥揀瘦;學校包辦得越多,學生進入用人單位之后的適應性越差;實習單位給實習學生提供的補貼越高,學生越是不急于確定實習單位而是繼續觀望下去。
頂崗實習中出現的這些問題,尤其是“學校包辦越多,學生越不買賬”的現象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和深刻反思。
反思之一:頂崗實習有點像教師培訓,既是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學生或教師本人應有的追求。舉辦職業教育需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其中就包含了學生自身在成長成才過程中需要接觸社會、到企業實踐。而“學校包辦”的做法忽略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成了局外人,成了“被頂崗實習”的人,因而就出現了對校企合作關系漠不關心、對學校聯系的崗位置之不理的不正常現象。學校工作的規律告訴我們,沒有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工作都是很難取得實效的,課程改革如此、技能大賽如此,頂崗實習和就業也是如此。
對此,在頂崗實習問題上,我們是否應該對學生區別對待?一方面,學校要強化校企合作工作,建立一些穩定的頂崗實習基地。另一方面,也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尋找適合自己的頂崗實習崗位。根據對中職生的觀察,一部分學生是完全可以做到自己尋找頂崗實習崗位的。只要學校出臺相應的鼓勵政策,這部分學生就會脫穎而出。
反思之二:把頂崗實習單純地“任務化”,其意義就喪失殆盡了。頂崗實習不是就業,而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也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內容,因而絕不能“任務化”,更不能“簡單化”。要根據不同專業的不同特點,科學合理地安排頂崗實習,將其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之中,使之成為不可或缺的要素。
反思之三:校內實訓基地越建越多、越來越現代化,但學生距離實踐卻越來越遠,這個現象值得警惕。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其實問題不在于實訓基地該不該建,而在于應該建什么樣的實訓基地。國家拿出巨額資金扶持職業學校建設實訓基地,是為了解決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提高職業核心技能,因而實訓基地建設應該融實用性、示范性、共享性、開放性、生產性于一體,以滿足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但一些職業學校在建設實訓基地的過程中,一味追求高檔次、現代化,把實用性、生產性等拋到腦后,實訓基地成了裝點學校硬件建設的門面,成了帶有計算機、投影儀等設施的豪華教室。
要使校內實訓基地成為頂崗實習的有效補充,就必須使之場景化、一體化、實操化。眾所周知,在實際工作中,員工要完成的工作不是單項的技能,而是融技能、技術、素質、態度、智慧、協作于一體的工作任務。這樣的工作任務在我們的教學中常常被分割成若干門課程和若干項技能,這是學校教育和企業實踐無法逾越的一個障礙。實訓基地的重要功能就是要消除這一障礙,把散落在不同學科之間的知識、能力、態度、價值觀,用工作任務的形式貫穿起來,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完成工作任務,這樣的實訓基地才能成為頂崗實習的有效補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