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試報訊開學一周了,但仍有不少初三生在上課時心不在焉,上課哈欠連天。尤其是在寒假里忙著聚會或參加各種補習班的學生,更容易患上“開學綜合征”。房山區德育與心理研究中心負責人蔡建新建議,在開學后兩周內,教師應少留家庭作業,家長要當好“調節員”,學生作息要有規律。
楊娜是石油附中的一名初三生,整個寒假,她把時間都花在了參加各種補習班上。每天早晨不到六點起床,準備和預習課程,然后趕往附近的補習班上課。吃過午飯,又去上其他科目的補習班。對楊娜而言,寒假根本沒有休息時間。她告訴記者:“寒假太累了,簡直就是第三學期,真想倒頭睡上幾天。”二十中的張倩也無奈地說:“寒假要上那么多補習班,要做那么多作業,這哪里是假期呀,比正常上課還累。”
“開學快一周了,許多同學都患上了‘開學綜合征’,這課真不好上。”北京陳經綸中學的黃杰老師說。“開學綜合征”具體表現為厭學、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等癥狀。黃老師認為,這些都是因為假期里,許多同學過于放松,到凌晨還在看電視、玩游戲;部分同學把時間都用于學習,很晚了還在看書復習,養成了晚睡的壞習慣,把生物鐘打亂了。而開學后要早睡早起,身體在短時間內不能適應緊張的學習,于是就患上了“開學綜合征”。
蔡建新認為,針對開學一周里學生們“注意力不集中、瞌睡、健忘”等情況,教師要放慢課堂教學進程,教學難度由淺入深,讓學生吸收老師講解的知識。此外,要保證學生有充足的課余時間,少留家庭作業。家長要當好“調節員”,幫助孩子適應開學后的作息時間。開學后,要督促孩子按時完成家庭作業,按學校的作息時間安排生活,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一周左右,生物鐘便可調整過來。(本文學生均用化名)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