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區馬坊鎮二條街村村委會主任助理 王麗娜
我叫王麗娜,2006年畢業于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現任北京市平谷區馬坊鎮二條街村村委會主任助理。
2006年初,北京市開展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就業創業工作。我積極響應,有幸成為大學生“村官”中的一員。經過兩年的鍛煉,我協助村“兩委”班子解決了本村一些復雜問題,帶領村民發展高效農業,取得了顯著成績,得到了各級領導和廣大村民的肯定。2007年,我被評選為北京市優秀大學生“村官”,并參加了北京市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工作事跡報告團,前往各高校介紹經驗。
兩年的工作和實踐證明,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工作大有可為。現將我在農村一線的主要工作和感悟向各位領導匯報一下。
一、利用專業特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途徑。我所在的二條街村一直以大田種植為主導產業,傳統的生產方式制約了村經濟的發展,村民生活水平普遍偏低。調整產業結構,幫助村民脫貧致富,讓大家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是我到村后一直思考的問題。
2006年5月,我抓住市、區兩級政府鼓勵農村發展“設施農業”的契機,在村委會上提出發展反季節果蔬,種植有機草莓的建議,得到了村干部的認可。于是,我起草了《溫室草莓園區項目申請書》,成功地申請到市發改委150萬元的發展資金,在我村建成了占地120畝,有69棟溫室大棚的草莓園區。我和村民一起到北京香山、河南鄭州、河北保定購置草莓苗,一起栽苗、澆水、施肥,時常忙碌到深夜。人累瘦了,臉曬黑了,母親見了十分心疼,但當我看到紅紅的草莓果時,心里非常激動,覺得自己付出的汗水就一個字:值。第一年我村草莓種植就喜獲豐收,我又利用市場營銷課程所學知識,實施營銷策略。首先為本村草莓注冊有機商標,打出馬坊“江海河”品牌;然后對本村草莓進行包裝,采取禮品裝、精品裝、特色裝;三是利用互聯網等多種形式幫助村民銷售,我到市區跑超市建立銷售網點,在銷售為困難的時候,我帶著800箱草莓回到母校——北京聯合大學,動員母校師生進行親情銷售,解決草莓銷售難題。在我的努力下,我村草莓始終供不應求,并保持較高價位,棚均年收益3萬多元。去年在北京市昌平區舉辦的“中國第一屆草莓文化節”上,我們村種植的有機草莓榮獲了一等獎,并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中華名果”榮譽稱號。在實踐中,我深刻認識到要帶領廣大農民增收致富,各家各戶“單打一”不行,必須實行規范化管理。
2007年7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正式實施后,我又建議成立我村“北京江海河有機果蔬產銷專業合作社”。建議被采納后,我借鑒了本區、本市其他合作社的組建經驗,起草了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并成為合作社的主要負責人,負責果蔬的產銷工作。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當你付出后,必然會得到村民的理解。在我準備回家過年時,村民們摘了滿滿一籃子草莓讓我帶給家里人,有的還拿來洗好的大蘿卜,有的送來了茴香,說讓我回家包餃子,那場景讓我非常感動。我感悟到這是我真心付出后的收獲,是村民們的真情流露,也是對我工作成績的充分肯定。
二、籌建農民學校,提高村民科學文化素質。基層工作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廣大農村需要人才,農業需要科技,農民需要知識。如何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讓村民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我到農村工作后一直思考的一個問題。
2007年春,我聯系區有關單位,發動社會力量,走門串戶動員村民自籌資金,建起了二條街村農民學校,還成立了農民科普協會,我制定了農民學校教學計劃,聯系授課教師,有針對性地對村民實行科學種植教學,先后開辦了3期培訓班,向他們講解科學種植的重要性,讓大家掌握新的種植技術,傳授有機草莓種植過程中藥品使用和土壤配方施肥等具體操作規程。這些技術在我村草莓種植過程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利用,果質提高了,價格提升了,村民收入多了,腰包鼓了。農民學校讓村民嘗到了甜頭,樹立了科學種田的理念。
三、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促進文化下鄉、科技下鄉。發揮大學生的橋梁紐帶作用,把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請進農村,把學校的科研項目引入農村,是我的又一項工作。我從中國農業大學請來了三批專家,專家們親自到大棚中查看草莓的長勢,對大棚草莓種植中的有機肥配方施用辦法、常見病的防治與管理、水肥合理搭配等科學種植的技術問題進行實地指導,還對村民提出的疑難問題進行現場解答。
2007年我從北京市農科院等地引進了紅顏、章姬、櫪乙女等草莓新品種,果形美、口感好、品味佳,深受經銷商和消費者的喜愛,草莓價格大幅提升,比普通草莓價格高出一倍,高賣到40元1斤,使農民獲得了更多收益。如今我村草莓園區已經成為北京市農科院的優種草莓示范基地,還明確我作為示范棚的直接管理者。專家們定期到園區檢查和指導,我也嚴格按專家指明的操作規程進行管理,村民們都跟著學習。我在與專家教授的接觸中,不斷開拓新的種植領域,2007年引進了中國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的水果玉米,在村里進行試種并取得成功,今年準備在我們村進行推廣。
四、著眼未來發展,搞好村級規劃。在村兩委班子的領導下,我現在正著手進行村級規劃。計劃劃分三個發展區,即新民居建設區、基地示范區和農事體驗區。對村里未來的發展藍圖,我用多媒體進行演示,更直觀的展現到村民面前。結合規劃,我帶領村民積極開展了“學科學建家鄉”活動,樹立起村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展望,讓村民充滿朝氣走進新時代,全村上下形成了學科技、促生產、抓發展、建新村的和諧向上新局面。兩年來,我時刻伴隨著二條街村的發展與變化,享受著辛勤勞動與付出帶來豐收的喜悅。兩年來在農村工作、生活的實踐,使我深深地認識到廣大高校畢業生在農村的廣闊天地是大有可為的。我以己之所學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貢獻了綿薄之力,沒有辜負黨和人民的囑托與期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第一線,努力開拓工作思路,再接再厲,不辱使命,用更為出色的工作業績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相關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