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考生來說,平行志愿可以增加選擇機會、降低填報志愿博弈風險、提高滿意程度、減少高分低錄情況出現;對于院校來說,平行志愿可以使其攬獲相應分數段的考生、減小遭遇“大小年”的概率;同時,實行平行志愿后除了“院校調劑”環節,錄取考生的院校其志愿均是考生自主填報的,因此也有助于提高院校報到率……
然而,雖然有著種種此前錄取模式不可比擬的優勢,但平行志愿也并非萬能的“靈丹妙藥”。在已經結束的本科錄取中,有部分考生因各種因素遭遇退檔。在實行平行志愿的批次,由于按照錄取程序設置,考生一旦被投檔即已享受到平行志愿投檔機會,因此,被退檔后在本輪錄取中無法再次被投檔。只能參加這個批次征集志愿或下個批次的錄取。一些考生對自己的退檔遭遇提出質疑:退檔原因是否合理?有無“潛規則”?對此,2009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錄取現場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退檔自高考招生以來就存在,并非平行志愿改革導致”,而且我省今年已經完成的本科錄取情況顯示,退檔主要原因之一是考生挑剔專業、不服從專業調劑。
“從有招生起就有退檔現象”
“投檔比例為何不控制在100%?”“平行志愿是不是退檔問題的罪魁禍首?”“現有招生制度是否能做到完全規避退檔風險?”面對考生咨詢較多的這些問題,省教育考試院有關負責人指出,“自從有高招開始,就有退檔。”“《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二條規定:高等學校根據社會需求、辦學條件和國家核定的辦學規模,制定招生方案,自主調節系科招生比例。”有關負責人指出,這意味著專業和計劃的比例分配由院校方決定,投檔比例也應由院校方劃定,“目前執行的投檔比例不高于120%的規定是對高等教育法的具體落實。”有關負責人表示,如果投檔比例完全按100%劃定,院校選生權利難以保障。而高招錄取本來就是院校“好中選優”的過程。“退檔并不只存在于平行志愿錄取中,過去的錄取模式照樣有退檔現象。”據介紹,平行志愿實施前,考生二志愿填報較盲目,而在平行志愿模式下,在征集志愿中填報的二志愿或三志愿更具針對性,命中率和滿意度均更高。“平行志愿極大地降低了志愿填報的風險,但試圖用解決普遍矛盾的辦法去解決個別矛盾是行不通的。”有關負責人表示,現有招生錄取模式下,完全規避退檔風險不現實。
退檔風險是正常的存在
今年,我省高招錄取首次在本科一批實行平行志愿,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考生志愿填報的博弈性,增加考生的錄取機會并提升錄取質量。“平行志愿的好處人所共知,但這項政策的實施過程中,個別考生還是有可能面臨退檔的風險,比如院校要求按110%比例投檔,是不是就會有10%的考生可能被退檔?”對于部分考生提出的疑問,省教育考試院院長李石表示,考生和家長都應當明白一個事實,平行志愿改革能大程度降低考生填報志愿風險,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退檔風險。
為了讓這一不可規避的“風險”降至低,省教育考試院和院校都盡大的努力。由于我省今年在本一批次進行了模擬投檔,使院校對我省生源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可以更有針對性地調節投檔比例和招生計劃。為減少考生因分低被退檔情況的發生,比如許多院校的投檔比例都已低至105%以內。同時,省教育考試院還“積極與院校溝通,盡可能滿足考生的志愿,減少退檔。”
高分遭遇退檔人數銳減
今年,本科一批首次完全實行平行志愿,一志愿錄取計劃完成率較2008年提高。從本科一批一志愿發檔后的情況可看出,160所文史類招生院校一志愿滿額率為94.38%,計劃完成率為98.97%,均較2008年提高約5個百分點。197所理工類招生院校一志愿滿額率為92.39%,計劃完成率為97.41%,前者與2008年相仿,后者較2008年提高3個百分點。由此可見,平行志愿在本科一批的推行取得了良好效果。高分考生因填報志愿失誤遭遇退檔的情況,因平行志愿的推行已大大減少。但這并不表示,退檔就不再發生。
數據顯示,“在去年的高招錄取中,本一批次有3700名考生因各種原因被退檔,今年的本科一批計劃較去年有所增加,但被退檔的考生只有1700名左右。”本科一批錄取情況說明,計劃增加的同時退檔現象卻大幅減少了。
“退檔人數銳減的原因與教育考試部門同招生院校共同努力有關。”有關負責人指出,為大可能降低退檔考生人數,我省教育考試部門不斷加強與招生院校之間的聯系和磋商,盡可能多為我省考生多爭取錄取機會,許多院校也因我省生源質量高在我省增加計劃,有的院校甚至將投檔至該院校的投檔線上的考生“照單全收”。少數高分卻被退檔的考生往往是因為“非某名校不上”。
“專業不服從是退檔主因”
雖然我省采取了模擬投檔、主動與院校溝通等多種措施盡可能減少投檔考生被“退檔”情況的發生,仍有個別考生因志愿填報不合理等原因遭遇“硬退檔”。
據高招錄取現場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被退檔的考生中,志愿填報選擇“專業不服從”的占到很大比例。甚至有一些考生在志愿中只填報一所院校,只選擇這所院校的某一個專業,由于考生所選擇專業太過熱門,在面對選擇同樣院校同樣專業的高分考生時沒有足夠競爭力。因此,考生會因為“總分低、所報專業已滿”遭遇退檔。
在分析今年高招錄取中考生被院校退檔的原因時,有關負責人指出,“80%以上的退檔都是因為考生在填報志愿時選擇了志愿不服從調劑。”按照錄取規則,如考生因分數原因無法被其所選擇的專業錄取,又不服從專業調劑,那么本著考生的個人意愿,院校必須將考生檔案退回。由于各個專業的終錄取線完全按照計劃數和考生填報志愿情況由計算機自動生成,并無任何人為因素干預,此類退檔完全可讓考生“心服口服”。
“其他幾大類退檔原因分別是,總分低退檔;身體受限退檔,比如體檢不合格,體檢專業受限,色盲、色弱、嗅覺不合格、身高受限等;其他退檔理由有,相關科目成績偏低、自愿放棄等。”
有關負責人表示,除部分考生因分數不夠,雖按照院校既定的投檔比例可以投檔但終無法被錄取外,其余退檔都與考生的主觀志愿選擇有關。“如有的考生無視院校錄取原則,一些院校在錄取時按照‘裸分’錄取、不承認優惠加分,但考生在選擇填報時仍按照自己含優惠加分的高考成績填報了志愿,投檔時因達到了該院校低投檔分而被投出,但在院校錄取環節中因只看‘裸分’導致因分低被退檔。此類由粗心造成的退檔令人遺憾。”
填報應重視專業志愿
據介紹,不少考生填報志愿時,只注重選擇高校,不重視對專業的選擇,忽視高校不同專業的錄取要求,以致出現專業志愿填報失誤,檔案投到高校后又被退檔。
業內人士提醒考生,填報專業志愿時,應注意四方面因素:不要全部填報熱門專業;充分利用“是否服從專業調劑”;注意不同專業錄取時對相關科目成績的要求;不要盲目填報因身體條件高校不予錄取的專業和自己不宜就讀的專業。
據介紹,一般高校對投檔至學校的考生專業分配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志愿優先,即首先滿足第一專業志愿考生,第一專業不滿時,再錄第二專業,以此類推;二是分數優先,即將所有考生按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序,不考慮專業填報順序,先滿足高分考生的專業志愿。
也有部分院校在分配專業時規定專業級差,專業級差是指錄取非第一專業志愿時的分數差額。例如:某一院校規定專業級差為2分,院校在分配專業時,將第二專業志愿考生的成績減去2分,將第三專業志愿考生的成績減去4分……然后,所有考生一起排序,按分數優先原則確定專業。
相關鏈接:考生被退檔原因
1.總分低,錄取額滿。2.所報專業已滿,不服從分配。3.小分偏低。4.外語語種受限。5.外語口試不合格。6.會考科目不合格。7.體檢不合格。8.色盲。9.色弱。10.嗅覺不合格。11.視力不合格。12.身高受限。13.體檢專業受限。14.殘疾考生。15.異地考生。16.不服從調劑。17.自愿放棄志愿。18.政審不合格。19.面試不合格。20.地區生源已滿。21.男生已錄滿。22.女生已錄滿。23.其他(當退檔原因為其他時,須附加說明)。24.未面試。25.只招女生。26.超齡。27.只招男生。28.檔案誤投。29.身體條件受限。30.轉其他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