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支撐期的突然屈膝的原因是接受腔比足部過于偏后_
答案: ×
102.>( )成年人的上肢骨有62塊_
答案: ×
103.>( )成年人的骨共有206塊_
答案: √
104.>( )人體的標準解剖學姿勢是身體直立,兩眼向前平視,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軀干兩側,手掌向后的姿勢_
答案: ×
105.>( )腳掌拍打地面的原因是腳后緩沖器(背屈緩沖器)過軟_
答案: √
106.>( )腳跟內、外扭動的原因是假腿的膝關節明顯成外翻位_
答案: √
107.>( )假腿膝關節不穩定的原因是接受腔的初期屈曲角不足_
答案: √
108.>( )擺動中期膝蓋撞擊的原因是膝的伸展輔助裝置過若_
答案: ×
109.>( )腳跟抬得高低不齊的原因是膝的伸展輔助裝置過弱_
答案: √
110.>( )步行速度不勻的原因是殘肢肌力不足_
答案: √
111.>( )手擺動不齊的原因是步幅左右不同_
答案: √
112.>( )腳跟著地時足部回旋的原因是接受腔過緊_
答案: ×
113.>( )踮腳步態的原因是接受腔過小,坐骨未坐在上面_
答案: √
114.>( )環行步態的原因是肌力不足或總怕跌倒,致使膝屈曲不充分_
答案: √
115.>( )外展步態的原因是假腿過短_
答案: ×
116.>( )軀干側彎的原因是接受腔內壁過高_
答案: √
117.>( )膝伸展過速的原因是接受腔相對于假腳過于偏前_
答案: ×
118.>( )膝屈曲過速的原因是接受腔相對于假腳過于偏后_
答案: ×
119.>( )小腿假肢過度外展的原因是接受腔左右傾斜不良_
答案: √
120.>( )膝關節屈曲不充分或不屈曲的原因是股四頭肌的肌力減弱_
答案: √
121.>( )膝關節過度屈曲的原因接受腔安裝得過度向前_
答案: √
122.>( )擺動相包括:蹬離相、足跟著地、足底著地_
答案: ×
123.>( )站立相包括加速相、減速相、雙支撐_
答案: ×
124.>( )步態周期是由一側足跟著地到同側足跟再次著地之間產生的動作組成,在每一步行周期內,每一側肢體經過兩個站立相和擺動相_
答案: ×
125.>( )工具手是為了從事專業性勞動或生活專用而設計的,它講求實用而不注重手的外形_
答案: √
126.>( )假肢裝配對殘肢的要求之一是殘肢端要有良好的皮膚條件,殘肢形狀好是圓錐形_
答案: √
127.>( )對線是調整接受腔與人工關節和假肢之間的位置,以達到接受腔對殘肢所施加力的合理分配_
答案: √
128.>( )整體功能評價計分為5~6 分得為三級肢體殘疾_
答案: √
129.>( )二級肢體殘疾整體功能評價計分為2~3 分_
答案: ×
130.>( )一級肢體殘疾整體功能評價計分為0~1分_
答案: ×
131.>( )肢體殘疾者的整體功能評價以日常生活活動分為八項_
答案: √
132.>( )結締組織具有多種功能,如連接、支持、營養、保護、防御、修復和運輸等機能。_
答案: √
133.>( )結締組織的結構特征是細胞多,細胞間質少,它分布很廣,身體各部都有。_
答案: ×
134.>( )雙小腿截肢或缺肢屬二級肢體殘疾_
答案: ×
135.>( )偏癱或雙下肢截癱,殘肢僅保留少許功能屬一級肢體殘疾_
答案: ×
136.>( )雙下肢不等長,差距大于五厘米屬四級肢體殘疾_
答案: √
137.>( )三肢功能重度障礙屬二級肢體殘疾_
答案: ×
138.>( )四肢癱,下肢截癱屬一級肢體殘疾_
答案: √
139.>( )肢體殘疾分級是從人體運動系統有幾處殘疾、致殘部位高低和功能障礙程度綜合考慮,并以致殘部位高低為主來劃分肢體殘疾的等級_
答案: ×
140.>( )脊柱因為外傷、病變或發育異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礙屬肢體殘疾_
答案: √
141.>( )人體有八大系統_
答案: ×
142.>( )若干個機能相關的器官聯合起來共同完成某一特定的的生理過程的結構稱為系統_
答案: ×
143.>( )幾種組織結合起來以一種組織為主體,共同執行某種機能的結構即器官_
答案: ×
144.>( )人體的組織有四種_
答案: √
145.>( )形態結構相似的細胞以細胞間質結合起來構成組織_
答案: √
146.>( )前臂殘肢過短假肢適用于殘肢長度短于前臂50%的截肢病人_
答案: ×
147.>( )殘肢接受腔要制作的平滑柔軟,與殘肢服貼_
答案: √
148.>( )脊柱側彎病人背部的肌肉呈現不平衡,繃緊和松馳不一_
答案: √
149.>( )常見的脊柱矯形器有① 腰骶椎矯形器; ② 胸腰骶椎矯形器;③ 頸椎矯形器_
答案: √
150.>( )按接受腔材質分類有鋁質、塑料、玻璃鋼假肢、液壓汽壓傳動假腿等_
答案: ×
151.>( )按截肢平面分類有小腿假肢、大腿假肢等_
答案: √
152.>( )按照不同的截肢部位,上肢假肢又分為:假手指、掌骨截肢假肢、腕關節離斷假肢、前臂假肢、前臂殘肢過短假肢、肘關節離斷假肢、上臂假肢等七種_
答案: ×
153.>( )上肢假肢可根據其手部的功能和使用目的分為:機械假手、外部動力手、工具手、裝飾手四種_
答案: √
154.>( )通常在上臂截肢時,測量腋下部、殘端上2.5cm 處以及這兩個位置中間的三道圍長_
答案: √
155.>( )當下肢長度短縮過多,補至健肢等高時,不便起步(如膝關節僵直),可以適當縮短補高高度,允許有1~2 厘米差_
答案: √
156.>( )人體補差在5 厘米以上開始做補高矯形鞋_
答案: ×
157.>( )根據醫學上的分析,人體補差在2 厘米以內者,由于腰椎活動的代償,走路時看不出蹺腳,對生理也不會有什么影響,所以可不補高_
答案: √
158.>( )下肢不等高對人體的危害很大,除在行走時出現跛行,影響正常步態外,還使骨盆傾斜,脊柱側彎,嚴重者造成脊柱小關節對位不良_
答案: √
159.>( )牛底革的一般厚度為:特厚5~6毫米,普厚4.2~5毫米,薄的3.5~4.2毫米_
答案: √
160.>( )牛面革的一般厚度要求是1.2~1.4毫米_
答案: ×
161.>( )角傷、剝傷屬皮革線型缺陷_
答案: √
162.>( )髖關節結核愈合后,關節內收畸形,造成下肢不等高_
答案: √
163.>( )站立時,因兩側下肢不對稱而造成兩側骼前上棘的連線不水平(骨盆有傾斜),稱為下肢不等高_
答案: ×
164.>( )矯正用矯形鞋用于治療足部各種畸形和疾病_
答案: ×
165.>( )補缺矯形鞋用于補償足部缺損_
答案: √
166.>( )補高矯形鞋用于補償下肢短縮_
答案: √
167.>( )人體的四肢分為上肢和下肢。上肢又分為肩、上臂、前臂和手;下肢又分為臀、尺腿、小腿和足_
答案: √
168.>( )矯形器的目的有(1)預防變形。(2)矯正畸形。(3)治療病變組織。(4)代償或輔助喪失的功能_
答案: ×
169.>( )矯形器是指為減輕四肢、軀干的功能障礙所裝配的矯形外科的輔助器具_
答案: √
170.>( )假肢是指當截肢造成四肢的一部分缺損時,為恢復原有四肢的形態或功能所裝配使用的人工器具_
答案: ×
171.>( )在設計膠接接頭時應注意一般膠粘劑承受拉伸和剪切的能力要比承受剝離和劈裂作用的能力大_
答案: √
172.>( )磷酸一氧化銅無機膠的缺點是膠接強度低_
答案: ×
173.>( )聚氨酯膠的特點之一是該膠具有較大韌性_
答案: √
174.>( )環氧民政膠、環氧-尼龍膠、環氧-酚醛膠屬常用環氧膠粘劑_
答案: √
175.>( )和傳統的連接方法相比,膠接技術優點之一是使用溫度低_
答案: ×
176.>( )鉚釘交錯式排列時,鉚釘對角間的距離應大于或等于4d_
答案: ×
177.>( )厚度相差較大的鋼板相互鉚接時,鉚釘直徑為較厚鋼板的厚度_
答案: ×
178.>( )刀口鉗、蒸汽爐、壓縮空氣罐等屬于固定鉚接_
答案: ×
179.>( )套絲時,螺紋亂扣的原因之一是低碳鋼及塑性好的材料套絲時,使用了冷卻潤滑液,螺紋被撕壞_
答案: ×
180.>( )絲錐折斷的原因之一是攻絲底孔太小_
答案: √
181.>( )攻絲時,螺紋亂扣、斷裂、撕破的原因之一是底孔直徑太小、絲錐攻不進,使孔口亂扣_
答案: √
182.>( )鉆孔位置偏移或孔偏斜的原因之一是工件表面與鉆頭不垂直_
答案: √
183.>( )重量較大的工件可原地鋸割,但必須放穩_
答案: √
184.>( )銼刀不可重迭或者和其他工具堆放在一起_
答案: √
185.>( )不準在砂輪上磨軟金屬_
答案: √
186.>( )砂輪機托臺距砂輪片的間隙大不超過5㎜_
答案: ×
187.>( )鏨削工作臺應設有安全保護網_
答案: √
188.>( )鏨子在刃磨過程中,要注意磨出適宜的楔角,兩刃面要對稱,刃口要平直_
答案: √
189.>( )退火的目的是增加內應力_
答案: ×
190.>( )節點炸裂射出的線條叫火花_
答案: ×
191.>( )根據產生的火花的形狀和顏色,可以精確地確定鋼材的化學成份_
答案: ×
192.>( )鋼的鑒別方法一般有涂色鑒別和火花鑒別兩種_
答案: √
193.>( )l/4″,表示公稱直徑1/4″的寸制螺紋_
答案: √
194.>( )M24 表示普通粗牙螺紋,公稱直徑24 毫米_
答案: √
195.>( )打樣沖眼;樣沖眼要打在線的中心,間隔要均勻,交線處必須打樣沖眼_
答案: √
196.>( )劃線是為了進行加工_
答案: ×
197.>( )卡鉗、百分表、水平儀為精密量具_
答案: ×
198.>( )英寸=24.5毫米_
答案: ×
199.>( )微米=0.01毫米_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