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高等專科院校升本一直是高等教育中的熱門話題,升格為本科院校,是許多專科學校的夢想。從中職教育到高職教育再到本科教育,很多學校將此寫進發展計劃中,并且在為此始終不渝地奮斗著。升本成功代表著學費水平、招生數量、辦學水平等多方面的躍升,不但是學校興辦者追求的目標,同時也是投資者關心的重大利好。
每當升本的學校名單公布,都會在院校教師、家長、學子們心中激起波瀾,升格成功的學校,校園里常常充滿了喜慶的鞭炮聲和五彩繽紛的禮花。自上世紀末以來,高職院校“升格”的主張萌生,有不少學校如愿升為本科。雖然教育部曾幾度表示“原則上中職不升為高職,高職不升為本科”,但“升格”的訴求與沖動始終難以扼制,漸成洪流。盡管國家政策對高職升本采取限制態度,但仍然有不少院校樂此不疲,奮勇闖關。
一方面,政府基于教育整盤棋的統籌規劃,對高等院校重新布局;另一方面,不同發展水平的院校,其所享受到的政府和社會資源也差異巨大。
高職院校升本主要是因為發展所需,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職業教育的部分困境。當前,職業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職校畢業生被名企哄搶、收入不菲等新聞層出不窮,但職業教育社會地位不高、吸引力不足的現象仍未完全改觀。與此相對地,很多高職院校面臨著生源危機。
在有關本科院校的設置問題方面教育部歷來有著明確的規管制度和審核流程。近年來,教育部屢次收緊政策嚴格控制專科升本。2017年2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十三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其中明確規定:“十三五”時期,繼續堅持高等職業學校原則上不升格為本科學校,不與本科學校合并,也不更名為高等專科學校的基本政策。同時,教育部早在2006年就印發了《普通本科學校設置制定暫行規定》,明確指出專科院校需要滿足多項要求才能升本。
從設置標準來看,專科院校要想升格著實不易,教育部對于本科高校和專科院校設置要求的各項指標都有不小差距,這意味著專科院校必須全方位突破自己逐一沖破土地、校舍、教師隊伍、實驗實訓條件、學科專業、課程等多道門檻才能進入申請賽道。
二、高職準許升本 但是不許“去職業”
2018年5月份教育部發布了《關于2018年擬批準設置高等學校的公示》,此次通過申請的高校共計40所,包括新設本科學校(19所)、更名大學(16所)、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民辦本科學校(3所)和同層次更名(2所)、6所未通過。當相關學校應屆畢業生在等待著畢業證上的新校名時,教育部卻遲遲沒有正式下文。直到進入十一月份才開始陸續發文正式批準。
從正式發文情況來看,更名大學、同層次更名以及獨立學院獨立設置的名稱和公示名稱基本一致之外,新設本科學校特別是以高職院校(主要是民辦)為基礎新設立的本科院校名稱大有變化。基本上在本科校名中保留了“職業”兩個字,后綴加上(本科),同時還提到,2019年5月30日前,經過有關部門組織測評指導后,由教育部據此批準更名為“大學”。
這意味著,從此之后“職業學院”不再是高職的專屬,有可能人家已經是本科院校了。同時意味著高職院校也可以成為“大學”了。這應該是高職院校升本的一個新動向。
三
2018年下半年,受教育部委托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委員、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原副主任委員、民進中央原副主席、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王佐書等密集調研了本科層次職業學校改革試點工作。
王佐書強調,升格本科院校的本質是學校功能(傳授知識、培養人才、服務社會)的升格。本科層次職業院校改革試點工作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要緊緊圍繞提高教育質量這個中心,以及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和“具有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敬業精神”的人才培養要求,嚴格遵循職業教育規律、用材規律、育才規律和可持續發展規律,以貫徹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優化教育方式、追求教育質量為原則,推動職業教育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發展。
而這些高職院校升格成為本科層次職業院校,也許是對試點考察的肯定,或者是為了進一步推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發展。
我們發現,本次納入本科層次職業院校改革試點的基本上都是民辦職業技術學院,也許試點之后會有大量公辦、民辦高職院校蜂擁而至。
不過,至少從現在開始,本科院校不再是只有普通本科,還有職業本科。以后“職業學院”也不再是專科高職院校的專屬,“職業大學”也將不斷涌現,對“學院”和“大學”的傳統理解需要改變了!
當然,如果試點成功,這些“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和“具有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敬業精神”的職業本科人才被本科層次的“職業學院”或“職業大學”培養出來,那么,普通本科畢業生是否就只有不斷地考研來規避就業了?
四、歷年高職升本知多少?
2017年,已正式批準的升本的院校有8所,其中2所為民辦高職院校,6所為高等專科學校。另外,2017年列入專家考察的有19所,全部為民辦高職院校,19所院校終結果還需要全國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的終評議。
雖然國家在高職院校升本方面設置了嚴格的條件,但每年仍不乏有高職院校達到要求條件。根據教育部網站提供的數據統計,2014-2018年間,有超過100所高職高專院校申請升本,其中2014年正式批準的有26所,2015年13所,2016有13所,2017年8所,2018年擬批準公示的有19所。
首先,從數據來看,成功升格的大多為民辦高職院校,公辦院校極少。這是因為在此之前有“升本”意愿和條件的100所國家示范高職院校,在“示范”申報時均被約定“三年內不得升本”。因此有部分民辦高職院校卻因為不受限制得以順利“升本”。
雖然教育部也幾度表示了“高等職業學校原則上不升格為本科學校,不與本科學校進行合并”的門檻,但政策上的限制似乎阻擋不了全國各地專科學校要求升格的熱情。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深入,當多數或所有適齡青年都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的時候,社會便可能從“重學歷”變為“重學校歷”,也為各學校的升格愿望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軟”環境。
其次,從學制上來看,大學本科4年,大學專科2-3年,從學位上來看,大學本科可申請學士學位,而大學專科只有畢業證,沒有學位證,而畢業后招人單位門檻卻是以本科學歷為主,專科因為沒有學位證書很多崗位都受限制。因此,專科院校越來越有生源危機感。
如何才能在寒冬中升級跳躍,搖身一變本科新身份全方位提升自我也成為了眾多專科院校積極關注的重點,紛紛躍躍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