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印發了《關于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意見》,提出在企業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新型學徒制。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10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1.2%的受訪者認為企業新型學徒制有利于工匠型人才的培養。要發揮好企業新型學徒制的作用,68.2%的受訪者希望學校建立健全相匹配的彈性學制、學分制等教學管理制度。
鄧子嶒是東華理工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他在就業指導課上了解了企業新型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可以提升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實操能力,而且學生在企業學習后,對企業的需求和發展有更深的了解,入職后適應更快”。
某職業技術學院學生陳澤偉認為,企業新型學徒制能夠提前幫助學生解決未來在工作中可能會碰見的種種問題,減少在工作后臨時學習的壓力。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社會保障研究室主任陳秋霖認為,企業新型學徒制讓企業和人才供需之間更密切地融合,也發揮了職業技術教育在“干中學,學中干”的優勢。
調查顯示,66.6%的受訪者看好企業新型學徒制,71.2%的受訪者認為企業新型學徒制有利于工匠型人才的培養。
企業新型學徒制有哪些現實意義?58.4%的受訪者認為有利于企業、院校、政府協調發揮作用,58.0%的受訪者覺得可扭轉技能人才供給不足的現狀。
鄧子嶒認為,培養職業技術人才大的問題在于,單純的知識學習難以和實際工作相契合,“剛到工作崗位都會有些手足無措、無從下手的感覺”。
陳秋霖指出,現在的職業技能人才培養還是需求與供給之間的匹配度問題。“職業技術院校本身應以技術培養為主,培養學生執行操作能力。而現在很多職業技術院校都是按學術的路子走。這是供給問題。從需求層面來講,學生大都是畢業前去用工單位實習,更多的時間都是在學校里,導致匹配度上差一些”。
對于當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69.8%的受訪者認為技能人員創新性不夠,58.0%的受訪者指出高級技能人才缺失。
如何發揮好企業新型學徒制的作用?68.2%的受訪者希望學校建立健全與之相匹配的彈性學制、學分制等教學管理制度,61.4%的受訪者建議校企共同研制、實施招生招工方案,明確校企雙主體職責。
陳秋霖認為,發揮好新型學徒制的作用,要保證企業師傅和學徒之間真正做到一個愿意帶一個愿意學,此外還需要合理的用工機制。“首先,要明確學徒用什么樣的方式挑選,其次,要明確在這個過程當中是否可以淘汰。此外,學生日常生活如何安排,在企業住還是回學校?我覺得企業和學生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一定要界定清楚”。
陳秋霖期待看到這種企業新型學徒制向大學開放,“建議一部分學校融入到職業學習中,參考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方式,來保證就業效果”。
受訪者中,學歷為高中、職高或中技的占9.6%,大專或高職占25.6%,本科占58.8%,碩士占4.0%,博士占0.5%。
來源: 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