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省人才調查報告出爐
2013年的人才大集即將開幕,2012年我省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又如何呢?也許省人才市場一份對求職者和企業的調查報告,能給即將進入職場的人們啟迪。本次調查中,省人才市場發放企業調查問卷1000份,收回904份;發放畢業生調查問卷2000份,收回1685份。
“2013年河北省畢業生就業市場”將于2月18日、19日(農歷正月初九、初十)在石家莊學院南校區舉辦。據悉,本次招聘會共設展位2000個,提供就業崗位4萬個左右,預計參會求職畢業生10萬人次。
用人單位崗位需求萎縮
記者了解到,2012年省人才市場的就業情況,相對2011年呈下降趨勢,用人單位數量下降14.87%,招聘崗位數量下降20%左右。其中上半年同比下降趨勢明顯,下半年趨于穩定,第一季度用人單位比2011年同期下降19.51%,第二季度下降31.55%,第三季度下降13.68%,第四季度回升7.34%。
在對用人單位調查中,23%的單位對2013年招聘計劃進行了縮減,67%的單位與去年基本持平,而只有10%的單位進行了增長。在對畢業生的問卷調查中,63%的畢業生表示對當前經濟狀況了解,認為2013年就業狀況嚴峻,很擔心;21%的畢業生表示不樂觀,但是不用太擔心;16%的畢業生認為樂觀,不用擔心。
機械行業單位多
銷售崗位數量多
綜合河北省人才市場2012年數據顯示,招聘單位分布行業依次是機械制造(15.6%)、醫藥化工(15.2%)、商貿流通(13.8%)、建筑建材(10.9%)、房地產(9.8%)、教育培訓(7.4%)、餐飲娛樂服務(7.2%)、其他(20.1%)。與2011年相比,商貿流通和教育培訓行業的中心企業增長較快。經過對招聘單位需求崗位的抽樣統計,需求崗位的分類依次為銷售類(34.8%)、技術類(28.7%)、生產操作(26.3%)、行政管理(10.2%),反映出銷售崗位不但需求范圍大,而且流動性比較強,而技術類崗位由于單位往往更需要各方面比較成熟人員,招聘難度較大,所以出現在人才市場的頻率較高。與招聘單位的行業分布和崗位類別相適應,招聘對專業要求比較集中在機械類專業、化學類專業、建筑類專業、財會類專業、計算機類專業,而更多銷售、行政等崗位則為不限專業。
“工強文弱”現象明顯
對用人單位調查顯示,2013年招聘計劃中,理工科專業依然很吃香,能占需求的62%;接下為銷售、財會、管理等財經類專業,占需求的35%強,而文史類專業則需求很少,主要是外語類專業的帶動,能占需求的3%左右,而前些年高考中非常吃香的法律類專業,在單位招聘計劃中鮮有提到。
問卷調查數據顯示,用人單位對學歷要求的分布為,專科以下占12%,專科學歷占41%,本科學歷占36%,本科以上占9%,學歷不限占2%。在省人才市場里隨機調查的數據顯示,求職畢業生學歷層次分布為,中專以下占8%,專科學歷占41%,本科學歷占50%,本科以上學歷占1%。值得說明的是,雖然到市場進行招聘的單位對研究生以上學歷層次的人才有一定需求,但很多本科以上學歷的畢業生往往不選擇到人才市場中求職。
溫馨提示
春節臨近專家教您如何應對職場焦慮癥
春節假期就要來了,忙碌了一整年的職場人士們可以暫時逃離職場,徹底放松一下了。可在采訪中,記者卻發現有些行業的職場人士卻無法休息。而有些職場人士雖然能休息,卻很容易在春節前患上“焦慮癥”,那么面對這些問題,職場人士該如何調解壓力呢?對此相關專家給出了解答。
“又辛辛苦苦干了一年,覺得好累!”“工作怎么這么多,沒完沒了!”接近年底,這類埋怨之聲伴隨著即將到來的各種年節氣氛一起迸發,為什么每每臨近年底“職場疲勞癥”表現的如此明顯?職場人士如何讓自己放松下來?
在石市某廣告公司上班的王先生便講述了自己的苦衷,他說,自己的工作就是給客戶做活動策劃。從事工作10年來,王先生每到元旦和春節兩個年關的時候,總是感到工作疲勞,尤其是心理上的,感覺策劃什么活動都沒有靈感,心靜不下來。“我也說不好是怎么回事,總之就是心里煩躁,身體感到疲勞,不想工作,就像有周期一樣,每到年底時就這樣。”王先生說。
其實,像王先生一樣的“職場疲勞”在年底發生是正常現象。對此相關專家說,據相關職業調查顯示,從行業來看,白領、教師、醫生以及媒體廣告從業者的“職場疲勞”率比較高;從個性角度講,具有敢于冒險和迎接挑戰、獨立性強,并且不容許自己或他人失敗等人格特征的人也容易陷入職業疲勞。它具有階段性、周期性的特點,容易發生在年底的時候。而明顯的癥狀就是工作拖拖拉拉,不想完成。這些職場疲勞人士在工作重壓之下有一種身心疲憊、能量被掏空的感覺,更有甚者還會感覺工作枯燥,再也激不起一絲漣漪。
除了心理和生理原因外,相關專家也從職業規律方面總結了“職場疲勞”的一些主客觀原因。主觀上,重大的挫折、打擊或挫折打擊的長期疊加會導致職場疲勞。如果工作上有一些不順利,會不斷給人不同程度的挫折和打擊,令人懷疑自身的能力,自信逐漸降低,對完成工作任務信息不夠,自然有疲勞感產生。客觀上,一年中重復勞動在內容上缺乏新意,使得疲勞感產生。
“職業疲勞”一方面是自我內部壓力的疲勞,另一方面如果長期從事自己能力過剩的工作,也會使人心生厭倦。那么,如何有效消除職業疲勞?專家提醒有這方面困擾的職場人士:疲勞是可以通過休整、放松身心來調節恢復的,闖過“年關”到了春天,工作熱情就可以自然復活。
才市依然“重男輕女”
問卷調查數據顯示,71.2%的用人單位表示公開招聘崗位完全向應屆畢業生敞開,27.6%的用人單位表示部分崗位限制應屆畢業生,僅僅1.2%(11家)的用人單位完全拒絕應屆高校畢業生。而限制畢業生的崗位主要集中在高端技術和管理崗位上。完全拒絕應屆高校畢業生的用人單位的理由主要是應屆畢業生不能馬上適應崗位要求,而且跳槽頻繁,增加單位管理成本。
對用人單位問卷調查顯示,雖然完全知道《勞動法》關于不得性別歧視的規定,同時也能理解的情況下,很多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人員仍表示,在大致相同條件下,更傾向于招聘男生,這一比例高達70%。原因主要集中在由于生理原因,女生不如男生適應更多高強度工作;女生參加工作面臨生育問題,工作中斷,增加單位管理成本;女生在技術研發類崗位上不如男生有優勢等。在對高校畢業生的問卷調查中,63%的女生感覺就業壓力較大,而且明顯能感覺到用人單位的性別歧視。
專業對口不再是就業前提
根據省人才市場對以往招聘會中100名畢業生的求職就業跟蹤調查,就業崗位與所學專業完全對口的占8%,比較對口的占12%,不太對口的占42%,完全不對口的占18%。其中完全對口的集中在建筑、機械、軟件開發工科專業,而完全不對口的主要集中在法律、歷史等文科專業畢業生。在對畢業生就這一問題看法的調查問卷顯示,55%的畢業生認為專業對口不是就業考慮的首要問題;28%的畢業生表示專業仍很重要,但可先就業后擇業;13%的畢業生表示所學專業跟就業無直接關系,可以不去考慮,做這一選擇的主要以非工科專業畢業生為主。
調查顯示,用人單位針對畢業生提供的薪酬1500元以下的占19%,1500-2500元占51%,2500-3500元占22%,3500元以上僅占8%。
外省就業意愿不高
基層就業心態矛盾
受調查的我省畢業生,選擇愿意到外省就業的僅占25%,而其中只希望到與河北毗鄰的北京、天津就業的占到70%。選擇留在本省就業的畢業生中80%希望在石家莊、唐山、秦皇島等省內大城市就業。
在對待到縣以下基層區域就業的問題上,11%受訪畢業生不能接受,48%的選擇在有很好機會的情況可以接受,31%的畢業生表示,在沒有更好出路的情況下可以接受,10%畢業生可以毫無條件接受。在被問及影響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主要原因時,39%的畢業生認為是待遇低,33%的畢業生認為是基層就業崗位少,21%的畢業生選擇社會保障不到位,另外7%的畢業生認為基層機關事業單位用人不規范。
受調查畢業生考慮過自主創業的僅占25%,而考慮過創業的人員當中只有2%的畢業生真正赴諸過實施。在影響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原因中,受訪畢業生選擇缺乏創業的意識,從未思考過自己創業的占49%,選擇缺乏創業資金的占20%,選擇缺乏創業合適項目的占17%,選擇家長不支持的占9%,選擇缺乏創業技能的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