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集團董事斯托瑟(Werner Struth)毫不掩飾對學徒制的推崇:
德國的技工是德國制造有力的競爭力,這種競爭力來源于德國獨特的教育體制‘雙軌制’。這在全世界而言也是特別的。全球很多國家都是大學精英式教育,畢業后一邊工作一邊學習;這在德國也有,但是說到一名合格的技術工人,他們在受教育的同時已經開始受到職業培訓,他們會在技校學習基礎知識:數學以及相關的自然科學,同時也會學習勞工法,地理和歷史。
保時捷全球執行董事會成員(負責生產與物流)Albrecht Reimold坦言:
保時捷采取雙軌制為公司培養未來的人才。我個人就很喜歡這種機制,因為很多大學畢業生很善于引經據典,可實際上他們甚至都不知道現實情況究竟怎樣。我們需要的通過實際操作積累的經驗。
德國保時捷每年有200名學徒名額,其中150位技術工人,50位辦公室人員,包括銷售和管理。多年以來,這200位名額的申請人數一直保持在6000位左右,錄取率僅為3.3%。相比德國車企平均10%的人員流失率,保時捷公司的人員流失率是0.6%。
Albrecht Reimold還介紹說,除了200名高中畢業就可以直接進入公司的年輕學徒,在巴登-符騰堡州,還有一種針對大學學習的“雙軌學習制度”(Dual-study)。這種大學的“學徒”在類似產品開發,質控或是生產部門進行培訓,3個月在學校,3個月在公司,如此交替,三年之后獲取學士學位。這樣的機會保時捷每年只有15位。三年后通過終測試,有可能獲得一份保時捷的永久工作合同。
“我們需要手工工匠,但更重要的還有針對機器的機械專業人士。因為在市場上,當我們快速發展時,很難找到合適的人。所以我們開始引入學徒制,學徒制對一家公司來說非常昂貴,但值得,保證你們一直有專業的高素質人才。” 卡爾-埃爾森納四世說。
在維氏,公司需要給學徒提供學習空間,新的機器,保證他們可以在先進的機器上進行學習。之外,就是要保證有好的“師傅”培養這些新學徒。聯邦政府為技術學校提供補貼,所以學徒制學生可以幾乎全免費學習理論知識。公司則對學徒提供教育和薪水。如果在辦公室做學徒,第一年可拿到700瑞郎的月薪;第二年900瑞郎月薪;后一年是1400瑞郎月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