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縣域職教,發展從何著力?職業教育是整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增強勞動者素質、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競爭力的有效載體,職業教育也是我們生活 中的重要教育形式,縣域職教發展從何著力呢?河北技校網的小編來為大家分析一下吧!
縣域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基礎構成之一,也是中職教育的重心所在。雖然形象不夠“高大上”,但對于促進區域精準扶貧、推動區域農業產業化、 農民職業化和農村城鎮化發展,其作用不可替代。辦好縣域職業教育,對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實用人才培養和技術技能積累、服務縣域經濟社會 可持續發展,作用重大。
近年來,我國2800多個縣區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人才培養水平不斷提高。但是,受傳統落后觀念影響,公眾對職業教育的認同度還不夠 高。政府有關部門、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發展的積極性還不高。縣域職業教育實際是對當地經濟社會產生直接影響的教育類型。辦好縣域職教,意義 重大。這個過程中,就要抓住幾對重要關系,作為發展的著力點。
(一)學歷職教與培訓的關系:
培訓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縣域職業教育要把學歷職教和培訓同等重視、協調推動。要按照縣域人口、產業發展的實際和職普比大體相當的要求興 辦中職學歷職教;要整合縣域內各種培訓項目和資源,針對本地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發展需求,大力開展技術技能培訓、轉移就業培訓、創業培訓、轉崗 入職培訓等;要與社區教育相結合,廣泛開展法律政策、衛生保健、家庭教育、老年教育等方面的培訓。縣域職業教育既要能做出學歷職教的每一桌“席 ”,又要能常態化地做出培訓的每一道“菜”。黑龍江省樺南縣把學歷職教與培訓結合起來同時抓,實行培訓與定向就業相統一、技能與文化生活相結合 等舉措,持續培育養老護理師、面點師、育嬰師等緊缺人才,打造出該縣職業教育八大技能人才品牌和就業市場。
(二)貫通培養與直接就業的關系:
許多初中畢業的孩子,各門功課學習能力不均衡的問題比較突出,若接受普通高中教育,某些課程的學習對他們的成長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身心摧殘。按照 人才成長多元智能理論,根據自身特長和興趣方向選擇并盡早地進入職業學校,接受專業教育,更有利于學生自身潛能的發掘。
職業教育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不能理解為中職畢業后就一定直接就業,而是指不能以升學為導向,簡單地走升學考試的老路,要有利于職校學生的可持續 發展。中職畢業生沿著相同或相近專業貫通到高職、本科、研究生深造學習,是其專業和人生發展的正確道路。有意愿直接就業的中職畢業生,應該大力 支持他們先就業,邊工作邊提高,充分體現自愿和個性化發展原則。因此,要根據個人發展的實際選擇直接就業或進一步升學,把培養的關鍵點體現在“ 干什么、考什么、學什么”上。
(三)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培養的關系:
職校生擅長技術技能的開發應用,某一學科或專業天賦特長傾向更為突出。職業院校在各專業基礎知識和文化課程設置方面,要根據專業選擇開設必修課 程,以提高學生專業基礎素養,使職校生具備職業發展必需的基礎知識結構,沿著一個穩定的領域不斷成長。這樣,學生既不會產生厭學與逆反心理,也 不影響可持續發展。進而學習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專業素養。同時,要強化歷史、地理、文學等人文素養和藝術素養教育。美術、音樂、舞蹈等藝 術課程,不一定全部學習,而應讓每一個學生自愿選擇其中更有興趣的課程學習,使其藝術素養得到塑造和提高,通過個性化培養達到人的全面發展。
(四)農業專業與非農專業的關系:
我國2800多個縣區中,多數縣為農業縣。縣域職業教育一定要堅持服務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則,立足服務縣域農業產業發展設置專業,培養“留得住、 用得著、干得好”的農業技術技能人才,適應當地資源、產業、發展水平培養服務二、三產業的技術技能人才。甘肅省一些職教中心圍繞“高原生態文明 縣、特色農業大縣、工業強縣”戰略規劃,長期開設現代農藝技術、馬鈴薯、中藥材等專業,拓展契合縣域工業產業的專業,推動了當地產業轉型和結構 調整。
農業產業是一個弱勢產業,需要各級政府定向精準扶持,吸引技術技能人才從事農業。首先,通過對農業產業的政策扶持,適度擴大規模經營,大力發展 現代農業,使農業從業者業有所成。其次,通過農村的有效城鎮化,使農業從業者在農村享有與城市一樣的現代生活。再次,大力扶持職業院校學生從事 農業創業和生產經營,重點扶持新型農業經營帶頭人和技術骨干,推動農民職業化,使農業從業者享有現代職業的基本待遇和社會保障。
(五)職教與普教、成教的關系:
縣域教育一定要實行“三教”統籌,使職教與普教、成教協調發展。目前,普通高中教育普遍存在為考試而學習、以升學為主要目標的問題,學生死記硬 背、題海戰術,社會炒作名校與高考狀元。不少普高生進入大學后厭學,失去獨立思考能力,缺乏創造性和責任感,迷失發展方向。同時,大眾被傳統落 后觀念和炒作現象左右,把職業教育推向邊緣化,影響學生對職業教育的理解和選擇。
從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所處的階段看,一般需要辦好一所職業學校,以有效配置縣域內教育資源,適應和促進當地產業發展。同時,縣鄉村均應設立成人培 訓學校,分別掛靠在縣級職業學校、鄉鎮級初中學校、村級小學。城鎮社區、發展水平好的縣鄉獨立設置成人培訓學校,承擔區域內技術技能培訓和思想 政治、法律政策以及優生優育與衛生、老年教育等培訓。
安徽省長豐縣重視“三教”統籌,建立了良好的“三教”統籌工作機制,縣域內職校招生5000多人,職校生多于普高生,職教吸引力強,呈現出了教育與 產業緊密融合的良好格局。在“三教”統籌的路上,有力地推動了縣域產業的健康發展,助推該縣成為全國設施草莓第一大縣、糧食生產先進縣、全省綠 色食品十強縣。
(六)自有資源與企業社會資源的關系:
辦好縣域職業教育要激活相關利益者的資源。僅僅依靠教育自身資源是不夠的,既要加強與縣域內外相關企業合作,還要充分利用好縣域內農業、工業、 衛生和信息等行政職能部門及其所屬企事業單位的人才、基地等資源。通過師生參與企事業單位的生產、經營、科研推廣與產品開發轉化,提高教師實踐 能力和教學水平;通過專業相關行政部門的支持,全方位挖掘行業資源,充分融合利用,同步推進職教事業與行業產業的協調發展。縣域職業學校在涉農 、工業、衛生、信息等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中,要長期與政、行、企、研深度合作。福建省龍海市統籌推進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等涉農專業和數控、 焊工、電工等非農專業資源,校企都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局面。養老護理、家政服務、餐飲服務等緊缺人才培訓,在起初階段要依賴于醫院、酒店等行業組 織實施,做出品牌后逐步發展為特色專業,做好培訓與學歷職業教育。
(七)人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
縣域職業教育既要直接服務好職校學生的發展,也要直接或間接地服務經濟社會的發展,兩者相互統一、互為因果;相互區別、不可替代。好的技術技能 人才有利于經濟社會的發展,經濟社會的高水平發展有利于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辦職業教育要區別于普通教育,跳出教育辦教育,開門辦學,站在整個 縣域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高度設計和推進,形成職教與經濟社會協同發展的整體判斷。
如果只考慮經濟社會發展,忽視人的發展,就違背了職業教育和人才成長規律,不可能培養出好的人才,也不可能辦出好的職業教育。反之,若只考慮人 的發展與教育的發展,脫離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縣域職業教育僅是紙上談兵、空中樓閣。因此,一定要堅持有利于職校生的可持續發展,堅持有利 于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堅持有利于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把三者統一起來謀劃,協調推動,才能辦好縣域職業教育。
小編從以上七個方面為大家介紹了縣域職教的發展方向和發展前景,希望感興趣的同學們可以來了解一下,更多職教相關訊息,請關注河北技校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