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開學時間一再推遲,從3月2日起,上海中小學開始在線上迎來新學期,上海市建平實驗中學的學生們也在今天開課了。校長李百艷特地來到學校大禮堂,“隆重”地舉行了一場一個人的開學典禮。面對著空蕩蕩的座位,她對學生們說出了特殊的新學期寄語,一起來聽聽看。
今天是2020年新學期開學的日子,此時此刻的校園,春節時綻放的梅花已是落英繽紛,白玉蘭在春風里怒放著一樹的圣潔與繁華,偶爾傳來幾聲鳥鳴,整個校園顯得愈發幽靜。這是我們人生中經歷的最特殊的一次開學,也是新中國教育史上最特殊的一次開學。因為一場蔓延全國、乃至世界的疫情,我們選擇了云相聚、在線學、網絡教學來開啟我們的新學期。
一個月來,隨著疫情的發展,許多的高頻熱詞沖擊著我們,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令人恐怖的“黑蝙蝠”,讓我們更加切身地體會到我們所處的所謂的“算法時代”,常常算不準。特殊時期,特別開學,總有許多特別的感慨。今天的開學典禮,我想和同學們聊聊這個話題: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做一個確定的人。
1、變化無常:前事之鑒不能遺忘
這次疫情讓人自然地想到2003年的“非典”,初中年級的同學們那時候尚未出生,但是你們的老師和父母應該都有或多或少的印象。“非典”之殤,理應是我們這個民族共同記憶中永遠的痛。我們曾經天真地以為“非典”之后再無“非典”,然而,災難總是在人們忘記它的時候發生。在歲首年終的交替之際,比“SARS”更加詭異的新型冠狀病毒突然來襲。一個多月來,人們的情緒隨著疫情的發展而波動,緊張、焦慮、恐懼、擔心、感動、憤怒、憂傷、靜思……各種各樣的情緒交替來襲,讓我們真切地體味到了什么叫百感交集。
疫情之下,涌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也不乏可恥可恨、可悲可嘆的人和事。無情的病毒奪走了多少無辜的生命,他們帶著不甘、不舍與不平離開這個世界。李文亮去世的那個夜晚,有多少人為這個素不相識的、平凡而又善良的年輕醫生淚傾如雨;護士長蔡麗萍撕心裂肺地追趕著運送她丈夫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遺體的殯葬車一幕實在讓人不忍直視;還有多少骨肉至親在臨終不能見面不能相送留下終生的遺憾。逝者長已矣,親戚更余悲,失去親人的傷痛只能等待歲月去慢慢撫平。
相比這些人,我們是何等的幸運,浦東新區35萬多名學生,2萬5千多位教師,無感染病例無疑似病例。親愛的同學們,被保護得這么好的你,有沒有真正地意識到這場疫情究竟是多大的一場災難?你有沒有為那些不幸的人們感到心痛過?有沒有想過自己可以為抗擊疫情做點什么?有沒有反思過這樣的災難如何可以避免?現在很多國家也出現了疫情,近鄰的韓國、日本尤其嚴重。同學們,我有一種擔心,擔心你對疫情的感知還有些懵懂,擔心你的心仍然沒有覺醒;擔心疫情結束的若干時日,你已經全然忘卻了今日的種種。
同學們,千萬不要以為這一次居家抗疫就像過去的某一次防備一場繞路而行的臺風而多賺了一天假期,F在假期已經結束,我們要進入一種特殊的學習狀態,除了學習文化知識以外,我希望你們能多多思考反省,希望你們能多多關心疫情、國情和世情,希望你們可以把這特殊的經歷和感悟寫進你們記憶的深處,“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現在或將來,疫情還有卷土重來的風險,我們的戰“疫”尚未結束,我們要時刻警醒,永遠銘記,每個人都應該“吃一塹,長一智”,樹立起終生防御災難的思想和意識,才能擁有與不確定性共舞的能力。
2、相惜如常:心靈得到愛的滋養
學不停、教不停、愛不停!這幾天校長和老師們都在為網絡教學緊張忙碌地準備著、操練著,自嘲為“十八線主播”的老師們不辭辛勞,在一次次的“崩潰”后終于get 到了新技能。很多家長在朋友圈里吐槽和籠中“神獸”斗智斗勇、甚至“擦槍走火”的尷尬經歷。這場疫情,師生之間的距離被迫拉開,父母和孩子卻不得不全天候同處一室,這使得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遇到了新問題、新挑戰。
同學們,這里我想提醒大家,你的老師不是神,你要在他們不能及時督促你的時候學會自律自學;你的父母不是完人,你要理解他們可能會以愛之名傷害了你。同學們,家長們,我們要利用居家網絡學習的這段日子,加強親子之間的溝通,學習親密關系的交往之道,培養尊重、守諾、負責的現代契約精神。過去,父母忙于工作,孩子忙于學習,甚至雙休日還要補課,一家人之間缺少傾聽和對話,親人之間的愛不能好好地表達。愛需要學習,讓我們學習愛的語言,學習愛的行動。“母親呵,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里”,冰心的這首小詩,描述了多么美好的愛的境界,可怕的病毒來了,每個人躲進自己的家中。讓我們好好珍惜這段在家躲避病毒的時光,讓父母的心轉向孩子,讓孩子的心轉向父母,讓心與心靠得更近,讓我們的家充滿默契與溫馨,讓每一個心靈都能得到愛的滋養。
3、天行有常:掌握規律才有力量
現代醫學發展到今天,達到了相當發達的程度,歷史上那些駭人聽聞的傳染病如鼠疫、霍亂、天花等都有了疫苗或治療藥物。但是現代發現的一些病毒如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病毒,以及目前的新冠病毒等還沒有研制出相應的疫苗或是徹底醫治的藥物。為此,科研工作者、醫務工作者們夜以繼日研究、實驗。
有人說,所謂自然,就是人們見慣了的神跡。大自然奧秘無窮,人類認知的有限性和發展的階段性,讓我們看到了人在大自然面前是何等的渺小。荀子在《天論》中講到“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贝笞匀坏倪\行是有規律可循的,先哲的智慧啟示我們,作為自然之子的人類要認識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與萬物共生共存;人類捕殺獵食野生動物,剝奪其他動物的生態位,打破生態平衡的行為是多么愚蠢。
現在抗疫的形勢越來越好,26個省市的新增病例為零,我們的防控措施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世衛組織給出了這樣的評價:面對一種未為認知的新型病毒,中國采取了恢宏、靈活和積極的防控措施,古老的方法加以現代化的科技,產生了更大的效果和產出。天人合一、中西結合、古為今用,這就是中國智慧。掌握規律才有力量,今后的我們,一定要保持謙卑的態度,順應自然之道,利用自然規律,來為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為人類謀求更大的福祉。
4、教育恒常:未來世界真人擔當
這次疫情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是否可以避免?今后我們該如何避免各種各樣的災難?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最近常常思考這些問題。不得不承認,我們現在身處其中以及未來要面對的世界越來越充滿不確定性,各種各樣難以預料的問題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然而,舉凡問題,莫不是人的問題。成人世界的智與愚、福與禍、善與惡、美與丑,莫不與幼年的教育相關。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在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苯袢盏氖澜,隱含著昨天的教育;今天的教育,影響著明日的世界。我們想要一個怎樣的世界,就要辦怎樣的教育,就要培養怎樣的人。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論教育的目的時有一句箴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兩句話是融匯東西方教育思想、融合教育理論與實踐之后,得出的高度凝練的一種表達。
為什么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那么值得我們信賴?因為他一向以敢于說真話而著稱,他“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為什么張文宏醫生一下子成了全國人民心目中的“愛豆”?人們喜歡聽他講話,因為他講的都是真話、實話,因為他說出的是常識、是真知,他對傳染病的防治極其精通,講起這方面的知識信手拈來、如數家珍,他的公開課生動形象地為我們揭秘了病毒的世界。這些人才是我們心目中最閃耀的明星,他們身懷硬核技能,心有大愛,有家國情懷,有赤子之心,如果你們要追星就一定要追這樣的明星。
蔡元培先生說:“教育者,非為既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同學們,今日的你究竟為何讀書?我希望你們能發自內心地熱愛學習,而不只是喜歡學習給你們帶來的高分和名校;我希望你們將來投身于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專業領域,愈研愈深,愈深愈入,而不要汲汲于稻粱之謀,做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我希望你們不僅樂于探索真知、追求真理,還要永遠心懷真愛,敢于堅持做一個直面現實、不憚順逆,能夠活出真我,對社會有用的人,成為未來世界不可或缺的力量擔當。
作者| 李百艷,上海市建平實驗中學校長
來源|人民教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