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陜西省堅持疫情防控和穩就業“雙線作戰”。為穩定企業就業崗位,保障各類勞動者培訓需求,全面實施“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計劃”,變網路為主路,實施“三個優先”培訓政策,確保疫情期間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不斷線、不松勁。疫情防控期間,陜西讓技能提升線上培訓成為促進就業“加速器”,企業職工苦練內功,跑出了復工復產“加速度”。截至3月30日,陜西開展技能提升線上培訓37.5萬人。
創新政策 行動迅速
應對疫情,陜西省人社廳迅速調整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培訓模式,將互聯網新戰場作為培訓主戰場發揮作用。2月16日印發《關于做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線上培訓工作的通知》,明確了培訓對象、承訓單位和工種的“兩個放開”,即將各類大中小微型企業全部納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線上培訓范圍,企業職工參加各類技能培訓均可享受線上培訓補貼,不受工種目錄清單限制。同時,陜西將補貼標準在原有基礎上提高30%,并給予50%的預撥資金。鼓勵企業和培訓機構依托各類線上培訓平臺及手機APP等方式,通過在線直播、視頻錄播、實時互動、教師答疑、考核測試等形式開展線上培訓。
疫情防控形勢向好,陜西省人社廳及時調整工作重心,將前期重點針對企業職工的培訓,轉向受疫情影響外出務工意愿降低的農民工和貧困勞動力群體,為他們量身制定培訓政策。明確對參加培訓的農民工和貧困勞動力,每天補貼50元生活費;對組織開展線上培訓的機構,按照培訓完成后農民工和貧困勞動力三個月內的就業率分檔予以補貼。政策的出臺,一方面充分調動參訓人員和培訓機構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助力農民工和貧困勞動力早日就業,防止失業返貧。同時,省人社廳會同退役軍人事務廳、郵政管理局等部門,面向退役軍人和“快遞小哥”等群體,專門制定了定向培訓政策。
精準發力 “三個優先”
面對疫情,陜西省人社廳精準發力,針對防疫物資生產、受疫情沖擊嚴重、大量吸納農民工和貧困勞動力就業的三類企業,實施“三個優先”開展技能提升線上培訓服務,全力幫助企業穩崗穩就業、復工復產。受疫情影響,當地一車企部分員工無法返崗,西安高新區人社局在幫助企業招聘了5000名新員工的同時,迅速幫助企業搭建線上培訓平臺,設計培訓方案,對這批新入職人員開展線上崗前培訓,解決了企業復工復產的燃眉之急。西安市空港新區人社局對以農民工為培訓主體的某企業予以優先支持,納入線上培訓的農民工達2萬余人;支持某餐飲公司開展線上培訓職工1470人,穩定職工隊伍。
“千人服務團” 架起“連心橋”
為了幫助企業和培訓機構盡快開展培訓,陜西省人社廳從各級人社、財政、國資監管等部門和技工院校抽調1000余人,組成“千人服務團”,開展政策咨詢、技術服務和業務指導,架起了企業和政府之間的“連心橋”。在省人社廳網站公布“千人服務團”每名成員聯系電話,隨時接受企業咨詢;創建微信群、QQ群,邀請企業入群,答疑解惑。同時,“千人服務團”加強跟進服務,一方面幫助企業選平臺、選課程、定方案,協調辦理開班申請,幫助企業高效完成技能提升線上培訓前期準備工作;另一方面,做好過程監管,開展電話回訪,協調解決難點堵點,并對完成培訓的企業,核查培訓效果。企業培訓結束后,“千人服務團”幫助其準備相關資料,協助辦理申領補貼資金。延安市、銅川市服務團主動上門送政策送服務,受到了企業和參訓人員的稱贊。據統計,全省各級服務團共幫助2212家企業開展了技能培訓。
內容來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