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專業是興趣重要還是就業重要?選專業事關今后的發展,很多人都會非常慎重,詢問自己的班主任,這個都沒有問題的!但是班主任老師可能對高考更加了解,對于大學選專業以及以后未來發展并不是非常了解。建議大家可以找大學的老師詢問,即便如此,每個學科的老師所了解的也僅限于自己所學、所教的專業。
那么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呢?選擇專業的時候是考慮自身興趣愛好,還是就業前景薪資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了解一下如何科學系統地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吧!
選專業是興趣重要還是就業重要?
雖說,就業好很重要,但前提是,你得能就業。那如何才可以做到“能就業”?你要熱愛你的專業,喜歡它的就業方向,熟悉它的發展前景,如果連這些都不知道的話,只能說,盲目報專業很危險。
多個學科、專業領域的學者、行業人士以及在校大學生提醒正在面臨選擇的學子:熱愛比就業更重要。
如何科學測評自己適合哪一專業?
由于考生與社會接觸較少,對各種工作的具體內容不大了解,而且在這段時期,考生的個人興趣還處在易波動的階段,沒有完全定性,對自己潛在的能力不是十分清楚。
因此,在必要的情況下,考生和家長可參考一些科學的心理測驗結果,幫助考生了解自己潛在的專業興趣和能力,并參考詳盡的專業資料和其他相關信息,樹立科學、理性的志愿填報觀念,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涯發展方向。如何評測?參考標準如下:
一、興趣
興趣是我們選擇生涯規劃最基本的標尺。有研究顯示,如果從事自己感興趣的職業,能發揮個人全部才能的80%-90%,且長時間保持高效率不疲勞;而從事自己不感興趣的工作,只能發揮全部才能的20%-30%。
二、性格
一個人的性格能和未來職業適配,那么你以后的工作狀態一定是穩定的、滿意的以及充滿成就感的。想想看,現在多少80、90后的年輕人辭職的原因是:我的性格不適合這個工作!那么在確定職業方向前,先來看看自己的性格適合什么類型的工作。
三、價值取向
高中生的價值觀是指對客觀世界的評價和看法,這大部分都來源于學校、家庭等因素的影響。每個人的觀念和價值觀都是有差別的。
而一個人的人生目標和人生態度在職業選擇方面的體現就是所謂的職業價值觀,這就直接影響個人的職業方向和職業目標,決定了就業后的工作態度、績效水平以及發展情況等等。
四、能力
在職業規劃中,除了以上三種比較抽象的因素,能力才是最客觀、現實和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一個人的能力可以分“能力傾向”和“技能”兩大類。能力傾向是指先天賦予的能力,如音樂、運動等能力;技能就是后天學習練習出來的能力,如閱讀、社交、表達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等;
只有這樣才能為自己科學定位,確立目標,規劃出適合自己的發展路線。接下來就來結合你的評估結果來對應自己的專業類別吧!
如何全面了解一門專業?
①專業名稱
家長和考生最容易產生以“名”定論的情況,即僅從專業名稱的字面意思去猜測專業內涵。有些專業的名稱看起來有些相似,但無論是在學習內容、培養方向還是未來就業等方面的差別都很大。
在選擇學校時,一定要考慮清楚自己想要學習的方向,然后進行報考哦。
②專業實力
從一個專業的主干課程可以基本了解該專業的培養方向,即學生在大學期間要學習哪些內容,這些內容會應用到哪些行業,有什么能力要求等。
師資力量是院校在專業建設和人オ培養方面的重要支撐,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對一個專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也是專業實力水平的重要體現。
目前國內院校普遍采用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即按照專業既定的培養目標設置相關專業課程,培養合格后,向社會輸送相應領域的專業技術或管理人才,但是,越來越多的高校也在嘗試大類招生、試點班、實驗班等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③就業方向
專業學習內容往往與職業工作內容有一定的差別,喜歡所學的專業內容并不意味一定喜歡其職業工作內容,在選擇專業時應充分了解擬選專業的就業方向、具體工作情況等。
④就業率
專業的就業前景不只與專業所屬行業的狀況相關,還與開設院校的綜合實力有關系。此外,考生和家長還要正確看待就業率,認清就業率與就業前景、就業質量等的關系,科學利用就業率選擇專業。
如何理性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從性格類型著手
性格外向型——愛說、想說、敢說,這類同學比較適合報政、經、管等社會學科;
性格內向型——不愛說、不想說、不敢說的同學比較適合學文、史、哲這類研究性的學科;
從能力類型著手
動手能力特別強——愛動、好動的同學比較擅長學工科;
邏輯思維能力特別強——可以考慮學理科。
如果不清楚自己想選擇什么專業,也可以先排除掉不想選擇的專業。在剩下的專業內選,范圍就小很多。
選專業經常犯的誤區有哪些?
熱愛比專業更重要
雖說,就業好很重要,但前提是,你得能就業。那如何才可以做到“能就業”?你要熱愛你的專業,喜歡它的就業方向,熟悉它的發展前景,如果連這些都不知道的話,只能說,盲目報專業很危險。
多個學科、專業領域的學者、行業人士以及在校大學生提醒正在面臨選擇的學子:熱愛比就業更重要。
大學教育≠職業培訓
很多家長在志愿填報的時候,給考生選擇了家長認為正確、不錯、將來就業會好的專業,導致一些學生進入大學后,沒有學習的動力和熱情,逃課、掛科,甚至還有被勸退的。
大學教育并不等同于職業教育,前者是提高綜合素質、訓練思維能力、擴展眼界的地方,后者是專門培訓一個崗位具體的從業技能的地方。
就業率高≠這個專業的人都能找到好工作
就業率是很多人選擇專業的一個重要參考因素,很多家長在和考生一起報志愿時,都將這一點看的很重,似乎大學讀了一個就業率高的專業,畢業后就一定能夠找到一份好工作,未來的職業前景就光明無限。其實按就業率來選專業,風險很大。
就業率只是一個普遍的數字,而每個考生的實際情況千變萬化,且對自己的職業要求也不一樣,不能用就業率對未來的發展做定性,畢業后能不能找到好工作,也要看在這個領域做得是否出色。
不要被招生簡章上的那些數據所誤導,其實最后發展如何,還是要看自身專業實力,所以大家一定不要放棄努力呀!
專業的選擇至關重要。然而當前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現在的時光,好好努力,為自己喜歡的大學而加油!最后,祝愿每一位學子都能考上自己心儀的大學,不負韶華,不負青春!